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裂症的前世今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据A Jablensky(2000)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1.4‰-4.6‰,发病率0.16‰-0.43‰。

古希腊:体液病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被誉为精神病学之父,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他认为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其中一种体液过多或者过少,人就会生病,精神分裂症就是因为人体内胆汁失衡所致。

古罗马时期知名的医生盖伦(Galen,公元130--200)就通过切开抑郁症患者的静脉,放出过多的黑胆汁来进行治疗。

中世纪:妖魔化

后来随着宗教和神学的发展,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因此很多精神疾病患者被送往寺庙通过祷告进行治疗。甚至很多精神疾病患者还被认为是魔鬼附身,用各种酷刑来祛除他们体内的魔鬼。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古代:癫狂病

中医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早于西方国家。在3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癫狂病”的记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近现代的正名: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英文Schizophrenia,源于希腊语词根“schizein”,意为“分开”,和“phren”,意为“心灵”(Kuhn, 2004)。该词最早由瑞士的精神科医生Eugen Bleuler所创造,以此来描述他的病人中所出现的感受与想法之间统合失调的状况(Stotz-Ingenlath, 2000)。

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2013)中,精神分裂症,被列为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的一种严重的、长期性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的高峰在青少年晚期至成年早期(16-30岁)(NIMH, 2016)。

越来越多的研究与临床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系列神经发育问题所导致的、一种存在生理基础的精神疾病(Insel, 2010),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绪、行为、语言及对自我的感知(sense of self),使人们的感知与真实世界逐渐被割裂开来。

01、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目前,在DSM-5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了这类患者常表现出的一些阳性与阴性的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1.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

阳性症状,也称为精神病性症状,它们被认为体现了患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NIHM,2016)。主要包括:

妄想(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等等)

幻觉(主要以幻听为主)

言语紊乱

明显紊乱或紧张症的行为(如僵硬的动作或姿势)

2.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

阴性症状并不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还可能出现于如抑郁等其他情绪或精神障碍中(NIMH,2016),如情绪表达减少,意志减退(没有兴趣参与到工作或社交活动中)等。

通常,阳性症状更容易被药物治疗,也更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减少,而阴性症状存在得更持久,也对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影响更大(Velligan & Alphs, 2008)。

此外,精神分裂症还表现为一些其他的症状,如认知能力的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短时记忆出现问题(即刚学到的东西,转眼就忘)等。

同时,认知能力的下降,还可能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觉察力变弱(DSM-5, 2013)。所以有些时候,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就医,而是他们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异样。

02、精神分裂症带来的影响

尽管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与心理支持的帮助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功能,但它仍然会给患者及他们的照顾者带来许多生理与社会功能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1.对患者本身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预期生存寿命比一般人短10-25年(Laursen, Munk, & Vestergaard, 2012)。不仅如此,有5%-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20%的人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而有自杀想法的人的比例则更高(DSM-5, 2013)。

DSM-5(2013)提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等。

他们怪异的行为也会让周围的亲朋好友“敬而远之”。而他们自己也会变得更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使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受到影响。

2.对照顾者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会给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失去理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不会感受到病耻感,而他们的家属则会背负社会和他们自身对精神分裂的污名。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照顾者而言,长期的照顾、患者在疾病影响下的行为与情感冷漠、经济的负担等等都使得他们的情绪、心理及生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照顾者们也因为治疗之后,症状却仍然再次出现而感到失望。

张华(化名)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自2012年儿子第一次出现症状以来,她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下她与儿子同疾病抗争的过程,其中她写道:

“当看到他又变成那副样子,我感到心碎。我知道,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会是这样(反复)的,但我恐怕永远也无法习惯。”

03、面对精神分裂症,我们能怎么办?

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上目前已经存在对精神分裂症有效的治疗方案。

众多临床证据显示,在抗精神病性药物、社会心理支持等相关专业服务的帮助下,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会功能,如生活自理等,20%的人预后较好,并有少数个体能够完全康复。

当你所爱的人,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以下的Tips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1、最重要的,坚持吃药

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前面也有介绍到“没有坚持吃药的病人复发率高达80%”。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服药治疗。

2、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

常见的复发先兆:无原因地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重现等。

3、坚持定期门诊复查

一定要坚持定期复查,不仅能使病情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也能及时得到咨询和反馈,从而解除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

4、减少诱发因素

一定要注意周围生活的环境不宜太过喧哗嘈杂,否则很容易导致精神方面紧张,容易产生某种冲动,从而使病情加剧,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5、对生活和自己充满希望

由于患者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他人意识和组织意识,通常他们的社交能力都会不足,因此可以从事轻社交类的技术、学术、艺术、体力劳动。

也由于患者大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常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常人更缺乏耐心,因此培养一两门兴趣爱好非常重要,甚至是康复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发现使命、找到生命的意义,也有利于患者找到人生的更大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文伟——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迷惑——误诊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颜文伟)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理论讲解 PDF
专家建议 | 阿立哌唑的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