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kucan

苦参

别名:地槐、苦骨、地骨、野槐、山槐、川参、牛参、地参、好汉枝

性味:,性

归经:大肠膀胱经。

适用体质:

食材: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治疗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等症;也可以治疗痔漏、脱肛、皮肤瘙痒、阴疮湿痒、瘰疬、烫伤便血、浮肿、小便不利、肠炎等症;外用于疥疮瘙痒。

1.清热燥湿(湿热证) 用治湿热蕴结之黄疽、带下、湿疹、湿疮,可配伍黄柏、地肤子等清热除湿药,内服与外用均皆适宜。对湿热下注所致的痔疮疼痛、大便下血、小便不利、阴囊湿肿等,亦可选用。

2.清热利尿(湿热小便不利) 用治湿热蕴结之小便淋涩热痛等,常配石韦、蒲公英等同用。

3.杀虫止痒(疥癣,皮肤瘙痒,阴痒) 用治疥癣、湿疹、脓疱疮及阴部瘙痒症,可单用或配以枯矾、黄柏、蛇床子等同用,一般是外用,可以煎汤外洗。

苦参图片

相关疾病

苦参主治

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黄疽、便血、带下、小便不利、灼热涩痛;更多用于皮肤湿疹、女性外阴瘙痒、疥癖、脓疱疮、疮疖等。其特点是善治下焦湿热所致之证。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肝炎、急性结膜炎、滴虫性阴道炎、阴部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常配伍用之。

苦参现代药理研究

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等生物碱,还含有苦醇C、异苦参酮、苦参醇等黄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苦参对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还有抗心律失常、抗菌、抗炎、抗肿瘤、升白细胞、平喘祛痰、安定、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

1.苦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苦参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因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3.苦参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
4.苦参有平喘、祛痰作用。苦参碱对乙酰胆碱、氯化钡兴奋离体豚鼠大鼠气管和肠管有抑制作用。
5.苦参有镇静、镇痛作用。
6.苦参有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苦参碱。
7.苦参有保护胃粘膜作用,其主要成分是黄烷酮类化合物。
8.苦参有升高白细胞作用。
9.苦参有降血脂及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10.苦参有保肝和利胆作用。
11.苦参对不同部位平滑肌可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
12.苦参有抑精、抗溃疡作用,还可抑制磷酸酶活性。

苦参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

日常使用量:3~10g,可以水煎服,也可以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1、煎服

苦参、酸枣仁各20g,用水煎,去渣取汁液,睡觉前服用。

苦参禁忌-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中毒的初始阶段呈中枢兴奋状态,出现头昏、头痛、烦躁不安、肢体麻木、小便增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并有共济失调表现,继而转人麻痹而死亡。消化系统可有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呕吐、便秘和食欲下降等。

②肝肾阴虚而无热者、脾胃虚寒者忌用。尿多而清者不宜用。孕妇忌用。儿童忌内服用。

③本品如需内服,每日剂量不得超过15g。

苦参选方

1、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500g,熟地黄200g。将苦参和熟地黄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白汤或酒送服,每日两次。

2、治任娠小便刺痛:当归、贝母、苦参各200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红小豆大,每服3丸。

3、祛风利湿:石榴2000g,苦参、人参沙参丹参、苍耳子、羌活各60g,白酒1000ml。将石榴捣烂,人参、苦参、沙参、丹参、苍耳子、羌活切碎后一同装入纱布袋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去渣即成。适于风湿诸症患者服用。

4、治心脾两虚型失眠:苦参30g,酸枣仁20g。水煎,去渣取汁。睡前服用,坚持10~15天。

方一: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苦参、栀子车前子、龙胆草各10g,水煎服。

方二:治疗湿热痢疾、痔疮出血

苦参10g,木香、甘草各3g,水煎服。

方三: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苦参适量,研为细粉,装瓶备用。每次1g,每日4次,口服。

方四:治疗肛门湿疹

苦参100g,置于麻油500ml内浸泡1日后,用文火炸干枯,去渣过滤,装瓶备用。用时外搽患处,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方五:治疗妇女外阴瘙痒、滴虫病、白带

苦参、蛇床子、白矾各30g,煎汤熏洗患处。

方六:治疗慢性唇炎

苦参、地肤子各30g,川槿皮、蛇床子各10g,白鲜皮15g。水煎去渣,乘温将患唇浸于药液内,每次浸泡15分钟。

方七:治疗白癜风

苦参、白芷、硫黄、雄黄、密陀僧各6g,蛇床子10g,轻粉5g。共研细粉,以醋调搽患处,每日2次。

方八:治疗心律失常

苦参30g,水煎3次,合并煎液,浓缩至100ml,加白糖50g调匀,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2~4周。

苦参怎么吃-用法用量

苦参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名医别录》:无毒,养肝胆气,安五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平胃气,令人嗜食。


《日华子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本草纲目》: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具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之。《素》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冰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且获胜,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尔。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书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史记》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左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反藜芦。沉也,阴也,乃足少阴肾经之药。能祛积热黄疸,止梦遗带浊,清小便,利水,除痈肿,明目止泪,平胃气,能令人嗜食,利九窍,除伏热狂邪,止渴醒酒,疗恶疮斑疹疥癞,杀疳虫及毒风烦躁脱眉。炒黄为末,米饮调服,治肠风下血热痢。


《神农本草经读》:此以味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

苦参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亚灌木,高1~3米。根粗壮,黄色。茎枝草木状,绿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小枝有柔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9片,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下面白绿色,密生平贴柔毛。总状花序生于枝梢,花蝶形,淡黄色。荚果条形,种子3~7粒,棕褐色。秋冬采根,切片,晒干。全国各地均产。生于山坡、灌丛向阳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味中药外用杀虫止痒,能治疗私处多年前落下的病根!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苦参
治慢性阴道炎的秘方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苦参的营养价值
发力中医药,五味中药治疗春季过敏
【功效最强的止痒中草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