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9. 波洛克《作品一号》:一种全然自由的画法诞生

导语

第九件杰作,为你推荐波洛克的《作品一号》。这件杰作,向艺术史展现了一种全然自由的画法。也正因这种画法,艺术家失去了自由。

文稿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杰作是波洛克的作品一号。说到波洛克和他的作品,实际上我们心情是有点沉重的。在下面会让大家看到他的作品看上去是非常自由的。然而这样的自由并没有让他受惠,实际上他是受害的。
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们就先来看看这幅杰作,然后了解一下波洛克的生平,我们就能知道他背后的原因了。
《作品一号》,波洛克,1948年

一种全然自由的画法诞生:行动绘画

首先我们要知道,波洛克也是一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等于是前面我们介绍的罗斯科的战友。
波洛克的名气其实比罗斯科更大,他被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大的代表,就是在他手里我们可以说他把绘画最大的自由达到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张画。
首先这件作品创作于1948年,这幅抽象作品如果跟上一讲我们讲的罗斯科的抽象作品比,他显然是有激情得多,波洛克是完全放开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很张狂的,就是哗啦哗啦的什么都不顾,把颜色全部甩上去,他这幅画就是甩出来的。有批评家直接把波洛克的画称为滴画,就是水滴的滴。
还有一个称呼是把它叫做行动绘画,他是直接把画布滩在地上,自己拎了一小桶颜色,拿了一把刷子,就蘸着那个颜色在画布上走来走去随机地甩,然后再换一桶颜色,再往上甩、再往上滴。
没有人是这样画画的,西方油画从来都是要把画布绷起来架在画架上,然后画家站在画架前琢磨,进行描绘。
面对这幅作品我们即使对艺术了解不多,其实也能看出来,画这样的画真是够随意、够自在的。画家根本不必苦心积虑反复考虑涂改,就是由着性子甩和滴,让颜色自己去流淌,形成自然的痕迹就行了。
就是波洛克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说我绘画的源泉是无意识,我做画就像我画草图一样,直截了当,不加思索。
波洛克对于理性比较没有办法,他玩直觉、玩本能,他的画全靠他的直觉和本能画成的,他必须是这么画,他的画气才足,他只要一考虑就完了,他就画不出来了。
这里我要提醒听众朋友们注意,在波洛克之前抽象画是有法度的,很多欧洲的抽象画家画抽象画时一点都不比画具像画省事,他们可以为了画面上一个色块的位置琢磨上半天的时间。
可是到了波洛克这个美国画家身上,他让绘画变成了一个完全无拘无束的挥洒,而这种挥洒既看成是创造,也可以看成是破坏,真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说他是创造,就是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画法。破坏,就是他破坏了画面在经营方面所有的规矩。因此我们说的艺术上的全然自由,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方式了?

波洛克身上有一种真情实意

这里我得跟听众朋友们说一下波洛克这个人,他的特点、他的生存方式。
波洛克是一个乡下人,他的大哥很爱画画,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弟弟,波洛克是这样的一个契机下面拿起画笔的。
于是他高中毕业之后就到纽约去学艺术,可是在那样的艺术学校中,他显然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甚至比身边的任何同学的水平都差。
他完全不能像别的学生那样能够很流畅地画好一个模特,别人看他的手指头又粗又大,他们都觉得他捏的那个炭笔是不是都快捏不住了。
因为他笨,因为他画出来的形象也笨、也拙,身边那些人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掌握不了绘画技术的人。
不过他有一个老师倒是欣赏他,尽管这个老师教的是写实绘画,但是他多少能看得出来,觉得这个好像看着很粗野的乡村青年,他有一种真情实意,他不装、他不修饰,也教不会他。
他就是那样本色,那种本色是带点攻击性的,不那么讨人喜欢,不圆润,因为你一圆润就打磨、修饰,本色就磨灭了。
正在“行动绘画”的波洛克
因此他的老师看出来,觉得这个学生未见得不会有出息,只是他的那种真情实意还找不到一个出口能够释放。
实际上他老师那么看是对的,我们现在看他学生时期的作品,尽管画的不好,可是他用色特别强烈,笔触也非常的有爆发力。
我们能感受到他的那种习作、画面的物象,都能感觉到几乎不能负载他内心的那种狂野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其他同学身上是没有的。
果然,波洛克的这种非常强烈的本能,导致他变心不够,然后再抽象,达到这样一种全然释放的结果。

逃离“艺术”反倒成就了艺术 

波洛克当时走向抽象,不光是他个人的需要,重要的是时代有需要。
不是前面说过,美国一直是欧洲艺术的学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普遍意识到,觉得时候到了,他们得把自己的文化提升上去。
这个时候美国的波洛克和罗斯科这批年轻的艺术家就开始被美国的批评家重视了。
他们的试验被人看好,多少是受到鼓励的,这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所以他们开始放开,我们不要跟着欧洲的现代艺术走。   
所以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波洛克的这张作品一号,他破坏的正好就是欧洲现代抽象画的法度,这样一来它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不是吗?
你们知道,波洛克后来成为艺术家之后他不去欧洲,他说我不用去,我自己就是大师。他说过类似的话。
所以这个事情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前面不是说了吗,波洛克作为一个画家,他对于技术是最无能的,任何涉及到技术的部分,他一定败下阵来。
我们都会觉得对于天才的定义往往是在某一门技术上出众超凡,可是波洛克的天才,却是他要拼命设法逃离艺术上对于技术的要求。
正是这种逃离,反而构成了波洛克艺术上的成就。
他能做到这一点也是跟他的本能、本性紧密相连的,在生活中波洛克就是一个不管不顾的人。
有很多他朋友的回忆都说他非常没有礼貌,非常粗鲁,有时候像一个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不是一个社会人,他是本能的那种。
就是因为他的天性如此,他才能在绘画上也能做到没有礼貌、非常粗鲁,让他能比任何人都能做到,摆脱一切艺术上的礼教,画出这么没有拘束的画。
所以波洛克这种作品一出来,美国的批评家就很看好他。当然成功给波洛克带来一段好光景,他很开心,也不喝酒了。然而非常可惜,这个平静的日子没有维持很久,苦闷和烦恼又一次找上他了。
大家就会觉得奇怪了,艺术家要的就是成功,他成功了为什么还要苦闷呢?这个就很奇怪,因此我们值得来探讨一下这个成功之后的苦闷和烦恼是为了什么。

艺术怎么变成欺负人的东西了?

听众朋友们是不是能记得,我们在这一讲的开头说到,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达到了全然的自由,可是这样全然的自由并没有在生活上真的帮到他,实际上他是受害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我们可以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必须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我们才能知道西方艺术为什么后来要对现代主义全面造反,然后产生了当代艺术。
就是我们在前面的几讲中间,从印象派开始到康定斯基,实际上我们都在给大家介绍西方的现代艺术达到了什么样的成就。
然而我们到了罗斯科和波洛克这两讲,我们实际上是要让大家看出来,西方的现代艺术开始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西方艺术家为什么要对现代艺术造反。
下面我们就来讲,在波洛克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其实波洛克的情况跟我们前面讲的罗斯科的情况是很像的,他自己创造了《作品一号》这样的画风,他不能改这种画风,画廊不让他改,批评家也不让他改。
甚至包括他的太太也不让他改变,就要你一直画这个,你已经找到你的签名风格,你已经成名了,每年开两个展览,一年画二十几张到三十张作品,这一生就很好了。
可是在波洛克这里事情不是这样的,对一个画家来说年复一年的重复这种做法其实挺吓人的。
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在现代绘画史中使用这种滴、甩、自动这种画法,波洛克不是第一个,有人这么做的。
有一个法国现代画家叫马颂,用过跟波洛克一模一样的方法,也就是在画面上很随意地甩颜色,让它自己流淌,但是他画了几张以后就画别的,他说这种方式太限制人了。
可是对波洛克来说,这种滴画成了他唯一的创作方式,他不能画别的,他画别的别人就觉得跟罗斯科一样,你就不是波洛克了。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说的自由,那这种状态是自由吗?
实际上从1947年到1951年波洛克就画这样的滴画已经画够了,也画透了,他把任何他可以想到的黑白的、带书法味道的,又是其他材料的,各种各样的手段他全试过了。
这四五年时间过去,这唯一的手段已经把他耗干了,就是连批评家都能看出来,从1952年开始他的爆发力消失了,他的创作状态明显开始走下坡。
可是他每年两次固定的个展等着要开,批评家继续吹捧他,他是不能放下画笔的,所以他非常痛苦、焦虑。
他会面对画布几个星期什么都画不出来,就是喝酒,饭都不吃,朋友到他的画室去看他,他就问他的那个朋友,他说,“你能把这个东西叫做画吗?你想想看,如果我能知道怎么去好好的画一只手,我去画这种废物吗?”这是波洛克亲口说的话。
波洛克也说过和罗斯科一模一样的话,他跟人说过我痛恨艺术,
一个成名的画家,现在我们视为的大师,亲口说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是不能不想的,因为我们不想的话,我们始终就只能拿画来判断一个艺术家的价值,或者拿画来给艺术下定义。
实际上这就开始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人和艺术是什么关系,作为一个画家,你应该怎么跟艺术相处,你是服从它,受制于它,你还是反过来的,我们下面就开始要引导到这样一个思考了。
而波洛克讲他痛恨艺术是因为他拿不出办法来改变他和艺术的关系,面对全社会都在支持的艺术,他的个体是势单力薄的,他招架不住。
在1956年的时候,他死于车祸,其实是自杀,那一年他才不过44岁。替他想想,这多不应该啊!
我们但凡是做成艺术家的人,尤其是做成大艺术家的人,他们实际上是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都觉得艺术会提拔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格局。
可是像我们前面介绍的罗斯科和现在我们介绍的波洛克的遭遇,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们的人生几乎被艺术多少糟蹋了的,是不是?
这怎么可以呢?艺术怎么会被弄到这个份上的?它非但没有帮到人,反而有点害到人了。当局面严重到这个地步的时候,我们是不能不追问事情怎么会被做成这个样子的?
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留到下一讲来说了,下面一讲我们会给大家讲一个不被艺术欺负的人,那就是杜尚。
我是王瑞芸,这是我为你们推荐的第九件杰作,波洛克的作品一号,我们下次再见。
我痛恨艺术。
波洛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号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抽象派
什么是抽象表现主义?
【伍Art · 转载】悲剧的力量:罗斯科
最令人费解的抽象表现主义顶级拍卖品赏析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