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贝多芬皎洁的月光下,看一幅英雄主义的画卷
I. Adagio sostenuto (第一乐章 持续的慢板)Igor Levit - Beethoven: The Complete Piano Sonatas
文 | 莫敏妮
真正的美,在于风骨,所谓冰为肌骨玉为神。惟有美丽的东西,才能让我低下头颅。惟有精神上的共鸣,才能让我亮起仰慕的眼神。1801年,贝多芬写了一首被后人广泛称为“月光”的奏鸣曲。浪漫意境的标题并非贝多芬本人标注,或许只是出版商挣钱的一个意愿,说是月光普照琉森湖的湖面。就这样,这首泛着月色的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成了银色的永恒,而非奇迹,它像河水一样长流不息,逝去而又留存。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首乐章如水如月,平静流淌。河中之水东流,你知道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知道,因为它总在流动。音乐宛若月色,皎洁,浅浅的,洒在宁静的森林与村庄,照在静谧的床前窗台,让人陌笑已徒然,沉醉,青衣沐似雪。
I. Adagio sostenutoBoris Giltburg - BEETHOVEN, L. van: Piano Sonatas Nos. 12-15 (Beethoven 32, Vol. 4) (Giltburg)
2021年末,一个散步的夜晚,我施施而行。赏玩月色之际,有了卢梭式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忽有顿悟: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右手让人平静的三连音缓缓流动,如月似水,不就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C大调前奏曲》那优美和声的变种吗,难道我是第一个发现此秘密?后来古诺的《圣母颂》也引入巴赫这种平静流淌的音符作背景呢!《“月光”奏鸣曲》首乐章梦幻的、持续的慢板,从开头延续到结束都以这样的基调不紧不慢地行进着。原来月光之宁静,是建立在左手声部厚实到不可撼动的和弦支撑的基础上,那如巍峨群山的和弦不断变换着,产生微妙而偶有激动的微澜变化。
II. AllegrettoBoris Giltburg - BEETHOVEN, L. van: Piano Sonatas Nos. 12-15 (Beethoven 32, Vol. 4) (Giltburg)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在首乐章充满沉浸式的月光轻柔,在微醺的情景中迈过李斯特形容“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中间简短乐章,褪下平静温柔外壳,成为癫狂又迷人的杰出作品。我认为这首作品其风骨在末乐章,它完全不像月光,激动的急板是彰显贝多芬真正力量的雄伟篇章,充满了疾速技巧与巅峰力量。我之所以入迷与无比热爱,是因为喜欢超越人类手指速度的疾驰,感受那种爆发力的震撼,享受一种类似运动后的激昂。抛开其他附加的东西,不管聆听还是弹奏,愉悦感与振奋是显而易见的,那些重音和弦,一锤下去便是不可动摇的决绝。弹琴与驾驶、滑雪是一样的,速度与激情,其基因来自人类远古的马上狩猎。动静之间,时光隧道里的微暖回忆。你会想到用“玉树临风”这个词,来形容贝多芬音符形成的某些音乐形象吗?藏在第三乐章密集的音符里,有条音乐线条,一种感觉,是贝多芬式迎风傲立的自足。如果问我这乐章还有什么特别的,以我的听觉感受得出,里面还深藏着一首民歌旋律,与但昭义老师编写的教材里出现的贝多芬写的俄罗斯民歌相似,似乎看到巍巍群山在眼前疾驰掠过,妙不可言。
III. Presto agitatoBoris Giltburg - BEETHOVEN, L. van: Piano Sonatas Nos. 12-15 (Beethoven 32, Vol. 4) (Giltburg)
“月光”奏鸣曲题送朱列塔·圭恰迪,电影《不朽真情》以追寻贝多芬的“不朽的爱人”为线索,其中也有对“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了篡编。当时贵族认为,贝多芬靠他的名声以一个艺术鉴赏家的身份游历在文明的社会中,他的音乐是危险的,尤其对年轻人。31岁这个时期的贝多芬与学生朱列塔·圭恰迪相恋,他的教学相当严格。“犯错没什么,但你在根本没有领悟乐章的情况下就砰然弹出声是不可原谅的。你的弹奏缺少热情也是不可原谅的。”朱列塔家中购进了一台新钢琴,我开始还以为槌子键钢琴奏鸣曲要来了,掐指一算,时间不对,槌子键琴要到17年后的1818年了。朱列塔·圭恰迪为了观察贝多芬创作能力是否失去,邀请贝多芬来试琴。她支开了旁人,在暗处偷偷观看。只见贝多芬耳朵贴着钢琴,“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音符在贝多芬手指下平静婉致地流淌。可是,朱列塔的父亲来了,打断了贝多芬的创作思路。贝多芬立马变得暴躁如雷,狮子般狂暴,他以为被玩弄,夺门而出。影片并没有出现“月光”奏鸣曲末乐章,但我们能想象到急板的肆意。天马行空的杜撰,无法让我们相信,最不能接受的是编导让贝多芬的助理申德勒好不容易追寻到的“不朽的爱人”,竟然是与贝多芬对簿公堂争夺侄儿卡尔的亲妈。当然,我们小时候教科书上贝多芬与盲女的故事,也让我们童年滤镜碎了一地。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 III. Presto agitato (ピアノソナタダイジュウヨンバンエイハタンチョウゲッコウサクヒンニジュウナナノニ: ダイサンガクショウプレストアジタート|ピアノ・ソナタ 第14番 嬰ハ短調 《月光》 作品27の2: 第3楽章: Presto agitato)Daniel Barenboim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Nos. 13-19
第三乐章激情奔泻,喜欢看二十多位世界顶级钢琴家斗琴,巴伦博伊姆的热情狂肆,奈伊老奶奶的深不可测,肯普夫的铿锵都有其无可比拟的魅力。评论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说瓦伦廷娜·李斯蒂莎以闪电之速疾驰,音乐形象似乎是北欧神话中浪漫的女武神。战事正酣,箭雨划划长空,盾牌在碰撞,刀剑在砍杀。从云中缓缓降下的是谁?日耳曼民族的宏大与英气可窥一斑,我们也坠入古典与浪漫主义传统所追求的原创性天才那些无比深刻的作品中不能自拔。
06:47
《贝多芬第14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瓦伦廷娜·李斯蒂莎)
玫瑰散发着最沁人的幽香,星星那最纯洁的光亮不停地忽闪,夜莺用最深沉的啼啭把美丽的夜色尽情颂唱。月亮是无数诗人与艺术家的灵感之源,它是人类用来仰望的。秋冬之月特别的清冷、皎洁,它的咫尺天涯,也能让我们坠入一种愁绪:不能靠近的,才是真正的距离。
但是,贝多芬的升C小调“月光”,深藏一些感人的东西,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此时,月光温柔,夜色正如他致“不朽的爱人”所说:“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不论我身在何处,你都随我同在,尾随我的梦幻,我与你窃窃私语。没有你,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我们渴望能从那隐藏在作品深处,最深不可测的根源里汲取它的力量。艺术家和诗人都在勉力留存自然之美,两者都被执着细节的潮流裹挟着。而等待着我们的将是内心和灵魂深处的伟大激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位世界名人(55)——贝多芬
3个传说,月光奏鸣曲背后的秘密
《贝多芬 第14(月光)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巴伦勃伊姆演奏
贝多芬 第14(月光)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巴伦勃伊...
小学课本里的贝多芬“真事儿”,他本人知道吗?
永恒的月光是幻想中的远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