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令人欣喜的青春强音

文 | 刘小龙

2021年12月20日晚,“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星期音乐会”如期而至。乐团以门德尔松的《d小调小提琴、钢琴与弦乐队协奏曲》和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交响曲“泰坦/巨人”》作为核心曲目,由指挥家杨洋、钢琴演奏家盛原和小提琴演奏家谢楠联袂演出,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献上一场温馨、豪华的交响盛宴。

创作于1823年的《d小调小提琴、钢琴与弦乐队协奏曲》是年仅14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青葱之作。在这部早期作品中,门德尔松所追求的古典风范、独立的旋律与和声语汇,以及对高超演技的追求尽皆表现出来。杨洋携盛原、谢楠两位老师走上台来,立刻赢得满堂彩。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卓越的音乐家,而且还是广大师生至为亲切而熟悉的面孔。乐队率先奏出第一乐章的乐队呈示部,营造出略显紧迫和严肃的音响氛围。钢琴与小提琴的相继加入,以流畅的旋律进行和技巧展示迅速主导舞台。第二主题充分展现出门德尔松的抒情性特征,令人不禁对他日后的《无词歌》多有联想。在紧跟其后的快板段中,钢琴与小提琴的追逐高潮迭起,充分展现出两位独奏家之间精密、融洽的配合技巧。门德尔松音乐中的朝气与孤傲通过高亢的弦乐咏叹尽数呈现,谢楠演奏的宏阔琴音与盛原灵活的伴奏配合相得益彰。演奏家们对时代风格的精确把握,更为乐曲快板乐章的古典韵味增色不少。第二乐章依据古典协奏曲典型的慢板抒情风格写就。除了少数片段带有乐队的浅淡陪衬,乐章的绝大多数由钢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占据。这种基于彼得迈耶式的家庭风俗的音乐,正是门德尔松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恰当体现。小提琴家甜美的音质与惆怅的情调将观众带回19世纪上半叶和美的月色之下,在清泠的夜晚品味暗香与寂静。第三乐章再次以活跃而驱迫的音乐示人。乐队全奏的展开急速而热烈,伴有独奏乐器的炫技性跑动展示。辉煌的独奏技艺与强烈的乐队和弦齐奏使全章变得兴奋异常、光彩夺目。

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出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作为对马勒交响曲有着丰富演奏经验的指挥家,杨洋完全背谱指挥,展现出自信昂扬的气质和对作品的绝对掌控力。乐曲第一乐章由一个a小调的慢板引子展开,在凝重的七个八度的A音氛围中,木管声部下行四度的双音动机昭示着即将喷薄涌现的壮景。小号轻微、急速的附点与三连音吹奏与圆号配合,恰如曙光初现,万物复苏。主部主题旋律直接来自作曲家《旅行者之歌》的第二曲“今晨走过田野”。简短的第二主题由木管声部奏出,充满灵动与活跃的特征。随着乐队整体介入,这支主题变得更为热烈、遒劲,乐章蕴含的活力初步绽放。第二乐章采用带三声中部的变化小步舞曲形式。乐章第一部分的末尾速度陡然增快,铜管快速齐奏掀起热烈的高潮。紧随其后的三声中部以低音弦乐拨奏和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双簧管和长笛则先后奏出独立的旋律,展开一片怡然、幽深的音画情境。第三乐章包含“猎人葬礼”的情景,由著名曲调“弟弟雅各”作为第一部分的主旋律。乐章第二部分模仿一支“克莱兹默”犹太人小乐队,奏出孤苦凄凉的旋律。第四乐章开头以乐队全奏瞬间营造出狂风暴雨的壮烈场景。铜管声部奏出的下行四音动机让人感受到作曲家对贝多芬“命运”动机的回应。乐章第二主题是由高音弦乐奏出的深沉、悲哀的抒情旋律。而低音弦乐的迂回进行伴之以铜管奏出的下行四度双音片段瞬间勾起人们对第一乐章的回忆。作曲家对乐章转向大调的过渡做了精心设计,将深沉的柔板、狂暴的骤雨和黎明前的祈望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为观众营造起益发迫切的心理期待。

上下半场两部作品的演绎,共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专业音乐师生的艺术热情和表演实力。尽管经受着疫情的困扰与考验,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却在音乐教学与排练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星期音乐会中迸发出令人欣喜的青春强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协奏曲 I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附视频与乐谱
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经典版本
贝纳德蒂 演奏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如何欣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长梦很多,仲夏难求:“少年不识愁滋味”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及《仲夏夜之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