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教育都可以从音乐教育出发
文章 / 田艺苗  图片 / 网络
整理编辑 / 田艺苗的田
我家孩子适合学钢琴吗?
我家孩子需要去考级吗?
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琴童家长的焦虑
田艺苗的田
音乐教育:快乐学钢琴?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给他们更高的目标!#音乐 #教育
视频号
音乐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刚需
Music education
最初,我是在网络上为文艺青年讲古典音乐课,像《穿T恤听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很难吗?》、《名曲密码》,可是课后收到的提问,几乎全部来自琴童家长:我家孩子适合学钢琴吗?我家孩子需要去考级吗?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Fur EliseVarious Artists - Fur Elise - Classic Beethoven for Children
贝多芬《致爱丽丝》
后来我把这些提问收集起来,结合自己多年学音乐的经验,专门开设了一门《给琴童家长的音乐课》。孩子能否学好音乐,主要看家长如何陪伴。孩子们适合学音乐吗?这应该不算一个问题,因为所有孩子多少都喜欢唱歌跳舞,这是一种儿童的本能。音乐教育的重点也不应该是专业音乐教育,而是普罗大众需要的国民音乐教育,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面貌。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
眼下的网络时代,竞争激烈,焦虑情绪蔓延,欲望不得应有的节制,导致心浮气躁,精神空虚。机械化的生活与工作,令人精神僵化或异化,丧失了想象力。艺术教育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刚需,艺术让我们学会思考,发现生活的乐趣,唤起生命的热情,也只有艺术教育,可以在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塑造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其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歌德曾经说,我们从所有可以想到的科目中,选取音乐作为我们教育的元素,因为从音乐出发得以开拓均衡的道路通向一切方向。
小狗圆舞曲Classical Artists - 音乐殿堂 钢琴名曲集
肖邦《小狗圆舞曲》 大家一定都发现,那些学校里面的学霸、状元,毕业后进入社会,大部分变得默默无闻,而以前在班级里面的文艺骨干、体育特长生,那些业余爱好多多的同学,进入职场后往往成为最受欢迎的魅力人士。
梦幻曲Classical Artists - 音乐殿堂 钢琴名曲集
舒曼《梦幻曲》
MUSIC EDUCATION
 这是为什么?
I. Allegro (第一乐章 快板)Daishin Kashimoto - Beethoven: Complete Violin Sonatas
II. Adagio molto espressivo (第二乐章 极富表现力的柔板)Daishin Kashimoto - Beethoven: Complete Violin Sonatas
III. Scherzo - Allegro molto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很快的快板)Daishin Kashimoto - Beethoven: Complete Violin Sonatas
IV. Rond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第四乐章 回旋曲 - 不太快的快板)Daishin Kashimoto - Beethoven: Complete Violin Sonatas
 贝多芬 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主要训练逻辑思维,而艺术可以培养了人的感觉思维、直觉能力,这些往往被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了。感觉思维被看作不太靠谱,有没有似乎并不重要,但其实,人不仅仅只有理性,还有感性、直觉、灵性、非理性。在大部分的工作中,理性只占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工作,如人际交往、创意型工作,从大型项目的琐碎环节到人生选择、组建家庭,都需要感觉思维,其中直觉的作用甚至超越逻辑。比如选择结婚对象,考量了所有现实因素之后,最终和你结婚的却未必是以这些因素衡量筛选出的人。因为人是奇妙而任性的动物,所有与人有关的活动,靠逻辑头脑远远不够,还需要发挥我们的直觉力。就像我们常常说的,小事听大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No. 10 The Magic Castle on the Mountain of Sweets (第10首 糖果山上的魔法城堡)Orchestra of the Mariinsky Theatre;Valery Gergiev -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
 去各地讲课,发现我们的音乐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商业化的、世俗的、片面的、空洞的教学项目占用了儿童的时间与精力,却不能让音乐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心灵和成长中,甚至让儿童的身心被压力摧毁;或是充斥着各种口号,“关注儿童艺术教育”,“轻松学钢琴”,“审美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却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或是灌输式的教学甚至错误的教学,扼杀了儿童的音乐天性;或是老师自己从前怎么学现在就怎么教,忽视了每个年代的儿童身心发展并不相同,教育模式也需与时俱进。
Finlandia, Op.26 (西贝柳斯:芬兰颂,作品26)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Horst Stein - Horst Stein - The Sibelius Recordings
 西贝柳斯《芬兰颂》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太一样。它可以更好玩,像一个游戏,音乐感存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好的音乐教育从来不是灌输式的,而是把人的音乐本能引导出来,让心灵感受音乐,须由内至外地采取音乐教学方法。既然来自本能,音乐教育里本该带着生命力,比如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循序渐进,具有发展性、灵活性与系统性。
Liebestraum No. 3 (爱之梦,第3号)Jorge Bolet;Franz Liszt - Liszt: Récital - Bolet
弗朗兹·李斯特《爱之梦》
眼下逼孩子学琴练琴的“虎爸虎妈”已经非常少了,这个年代的孩子学钢琴并不是为了学一种谋生手段,他们真的就像父母说的,“我家孩子,学着玩玩就可以了”。但这真不是个好现象,快乐教育大多是假象,还会导致孩子们对艺术失去了敬畏心,练琴松懈,音乐课总是被奥数课取代,并导致眼下音乐教育的各种问题:教学机构的商业化,对孩子与教师的双重消耗,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把业余的当业余教。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
把业余的当业余教?难道要把业余琴童当专业教?没错,正是业余的也要当成专业的教,孩子们才会真正懂得音乐是什么。如果把他们当业余的教,错音错节奏也不必改正,有没有乐感也无所谓,他们怎么可能真的懂音乐?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好的音乐指点给他们?专业的,并不意味着技术上的难度和高度,而是指音乐上的品质与修养。高难度的音乐可以演奏地专业,简单的乐曲也可以充满音乐感,就像在一朵小野花身上也可以看到美。
月光奏鸣曲Glenn Gould - Then The Moon Forgot
贝多芬《月光》
田艺苗的田
月光曲真的是描绘月光吗?
视频号
到了全球化时代,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民族与风格了。每个国家的丰富文化瑰宝都展示在我们眼前,专注于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已经失去了意义,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审美也需要重新定义,在多元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开阔了眼界,更早地形成了个人喜好与风格,他们对音乐的品味与看法往往令我们吃惊。
 音乐教育也是紧迫的。据说一个孩子如果在他最易接受教化的6——16岁之间一次都没有经历过伟大音乐的洗礼,那么此后的年龄中也就不再可能接受了。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野蜂飞舞)Maksim Mrvica - The Piano Player
里姆斯基《野蜂飞舞》
眼下国民音乐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音乐课正在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家长都希望孩子掌握某种乐器,校长们亲自带领学校合唱团参加比赛和演出,更有层出不穷的国内外音乐比赛,周末的城市公园里歌声乐声不断!国民音乐教育是为什么?不是为了造就音乐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我作为一个乐评人的工作,也不是对音乐家指手划脚,而是培养更多更好的听众;而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大师或天才,而是建设生机勃勃的音乐文化环境,是为了让一代人热爱音乐。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K 467, AndanteThe Royal Festival Orchestra - Best Relaxing Classical Music In The Universe
莫扎特 第21号钢琴协奏曲
Book recommendation
新书推荐
《给孩子们的音乐课》MUSIC
大家好,我是田艺苗。最近,我的新书《给孩子们的音乐课》出版了。这是我给孩子们写的第一本书,一份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之前我做过一个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音频课程,得到了大家的很多支持。很多家长发私信跟我交流,希望我给他们解答一些教育上的困惑。也有家长很焦虑地问我,有什么方法能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并让他们学会持之以恒呢?
限时折扣价 ////  68元
原价/// 80 元
点击图片购买《给孩子们的音乐课》
于是,我决定为孩子们写一本有趣好玩的书,讲述音乐大师们的学琴故事和人生故事,分享大师们的学习方法,激励孩子们鼓起勇气,直面困难,持之以恒地追寻梦想。此外,我还偷偷地把音乐史、音乐知识藏进故事里,让原本厚重的历史、枯燥的乐理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爱上音乐。
学习既需要方法,也是一门心法
好多家长都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有的学音乐,有的学跳舞,有的学画画,有的学下棋。好奇宝宝们一开始都兴致勃勃,但因为需要持续上课、反复练习,没过多久,孩子们贪玩的本性就出来了,嚷着要放弃,搞得求好心切的家长们进退两难。是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还是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下?
其实啊,音乐大师们都有他们学习的小妙招:
巴赫通过钻研琴谱
体会乐曲的美妙
李斯特把练琴当作一种自我表达
用音乐与他人交流
莫扎特则是快乐地“玩”音乐
音乐是他最好的玩伴
不妨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大师们的故事,让孩子收获对音乐的玩乐之心,从音乐家们那里偷偷师。
路上多崎岖,愿孩子们披荆斩棘,成为勇者
在人生路上,我们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音乐大师们也都经历了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意。
贝多芬不甘于模仿,尝试创新时,也曾不被理解,万分委屈。中年时,作为音乐家的他还遭遇了耳聋。虽然一度消沉,但他最终却化苦痛为力量。面对生活的不公,他“扼住命运的咽喉”,用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不屈地叩问和回应。
海顿小时候为了赚取生活费,在唱诗班唱歌,后来却因为青春期变声而被感触合唱队,流落街头。
“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也曾厌倦过,迷茫过。
看看大师们的故事,孩子们会发现,鼓起勇气,直面困难,跌倒才不可怕呢!
困惑的家长心急如焚,到底能做什么?
在故事中,我融入了有关大师们家庭音乐教育的内容,比如他们的父母如何营造家庭音乐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拓宽孩子的视野,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附录部分,我还精选了7个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比如:学音乐有什么用?学乐器的首选是钢琴吗?学琴过程中要如何坚持?
德彪西、拉威尔等音乐大师都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乐曲,大师们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音乐,看待世界,充满童真的乐曲寄托着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边听边读,图、文、乐融合,让孩子在音乐殿堂中沉浸式地学知识,长见识,养品位。
书中还特别收录了乐器、乐谱、乐队、乐曲知识小百科,让没学过音乐的孩子们也能轻松入门,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享受美好的音乐。
愿孩子们收获巴赫的勤奋、莫扎特的乐观、贝多芬的勇敢、李斯特的投入、肖邦的专注、小施特劳斯的坚持……无论是学习之路,还是人生之路,总是有荆棘,有坎坷,也有彩虹,有喜悦。这是《给孩子们的音乐课》,也是人生的课程。孩子们,鼓起勇气,无畏地向前走吧!
// 作者介绍
The authors introduce
田艺苗 TIANYIMIAO
作家,乐评人,古典音乐副教授,作曲技术理论博士,曾担任《歌手》《我是唱作人》《声入人心》等节目的专家评审,并创办《穿T恤听古典音乐》沙龙讲座,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音乐课程《古典音乐很难吗?》在喜马拉雅FM巅峰音乐榜上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摘|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养音乐大师或天才
华师大艺术教育教授:不懂音乐的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 | 学人谈
学音乐、学乐器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没?
胡爸说陪练:学音乐还是学钢琴?(上)
好家长|7年学琴,12岁达到演奏级,他的博士爸爸做了5大本音乐笔记
孩子学琴半途而废 看专家如何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