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重庆爱乐乐团演出季6月24日柴可夫斯基作品专场音乐会写的导赏
重庆爱乐乐团将于2022年6月24日20:00在重庆爱乐音乐大厅举办一场全柴可夫斯基作品音乐会。这是一场可听性极强的音乐会,上半场是充满童趣和圣诞节气氛的《胡桃夹子》组曲,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诠释人生命运的伟大杰作《f小调第四交响曲》。这是一场音响发烧友可以尽兴享受现场发烧音效的音乐会,是探索命运多舛之谜的人们来寻找碰撞心声的音乐会。
疫情期间任何一场音乐会都非常难得,希望乐迷朋友们不要错过。
听众礼仪温馨提醒
1 进音乐厅前用餐最好不要吃大蒜、饺子、包子等味道侵略性强的食品。进音乐厅前能漱个口,可以大大有助于自己和邻座的听友更好地欣赏演出。
2 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演出是由作品、演奏和聆听三者合作完成的,听众以安静和专注的聆听参与演奏和享受音乐。
3 古典音乐会上如何正确鼓掌?
即便乐队停止演奏,只要是乐队指挥没有转身向听众敬礼,听众都不要鼓掌,那时停止演奏是乐章之间的临时短暂停顿。其它演出形式的音乐会也一样,台上的音乐家没有敬礼前都不要鼓掌,否则都是不适当的鼓掌。听众鼓掌时掌声一定要持续到指挥或演奏家从舞台上完全消失,切切不要演奏家还没有进后台门掌声就没了。
良好的听众礼仪将大大有助于激发台上音乐家的演奏投入和精彩发挥。
重庆爱乐乐团
“今夜,一起入梦”交响音乐会
2022年6月24日 周五 20:00
重庆市渝北区紫园路爱乐工厂五楼演奏大厅
上半场
1、《胡桃夹子》音乐会组曲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下半场
2、《f小调第4号交响曲》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音乐总监:刘新
指     挥:周楫
演     奏:重庆爱乐乐团
实际演出曲目以演出当天为准
长按二维码购票,或点击文章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信购票通道。购票咨询热线:400-002-8986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票)
(重庆爱乐  客服微信)
《f小调第四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在他37岁时(1877-1878)创作了《f小调第四交响曲》,于1878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演出时柴可夫斯基在意大利度假,由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演奏。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创作于他人生最特别的时期,当时他刚经历了一个灾难性的婚姻,而随即又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另一个女人,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梅克夫人主动提出资助柴可夫斯基及创作,但不允许柴可夫斯基与她见面,只能通信,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赞助人。柴可夫斯基通过写信,与梅克夫人分享了他创作这部交响曲的心路历程。柴可夫斯基在信中对梅克夫人说,他非常想把这部交响曲题献给她,并在总谱扉页上写:“献给我最好的朋友。”
应梅克夫人的要求,柴可夫斯基对第四交响曲写了一个文字性的介绍。这导致后来的音乐学者把更多注意力和分析放在了他们两人如何谈论这部交响曲,而不是这部交响曲的音乐本身。1878年柴可夫斯基给梅克夫人的一封信中说:“第一乐章开始一段是开场号曲,是整部交响曲的灵魂动机,表现一种命运,一种阻止人获取幸福的命运力量。面对这命运,除了痛苦的抗争和无奈的屈服,最终只能剩下徒劳的忧伤。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承受连续不断的磨难,并在这过程中经历飞逝而过的梦想和一个个对幸福憧憬的幻觉与渴望的破碎。现实宛若如无边无际的苦海,没有避难的港湾,只有在苦海中漂浮和挣扎,直到被吞噬到苦海的深渊。” 柴可夫斯基对他这部交响曲表现命运的解释在他给学生谢尔盖·塔涅耶夫的信中给予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对塔涅耶夫说第四交响曲是一部没有写标题的标题性交响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一样,表现的都是命运这一主题。世界著名英籍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科勒(Hans Keller 1919-1985)将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的四个音符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的四个音符进行了平衡对比,两人都用了相似的开场号曲吹出了命运的动机,而两位作曲家对命运的诠释与态度大相径庭。对于命运,贝多芬是迎面而上掐住命运的咽喉,高唱战胜命运的凯歌,而柴可夫斯基则是任命运肆意咆哮,让自己在命运力量的淫威下孤独呻吟或仰天嚎哭。
柴可夫斯基命运多舛的痛苦人生成了他音乐的艺术灵感。他这一独有的艺术特质也成了某种“麻烦”,那就是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不再受任何音乐写作规则的限制,鲜明和自由流淌的旋律很多时候妨碍了音乐主题很好的展开与发展。从传统教条的音乐写作看,破坏了古典奏鸣曲式约定俗成的结构。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柴可夫斯基在交响曲创作上走出了一条独具个人风格的路:将李斯特创立的交响诗体裁(比较松散和自由的结构)与古典交响曲体裁(严谨和教条的结构)交融一体。对于第四交响曲写作的布局,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也是这么说的,有传统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布局,有交响诗的自由和诗意。
“命运”主题是柴可夫斯基艺术人生中的主导动机,伴随他一生,也是他很多作品中的固定乐思,或直接宣泄或隐形呻吟。在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沃耶沃达叙事曲(类似于交响诗的管弦乐作品)、曼弗雷德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舞剧《天鹅湖》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等作品中都可以听到柴可夫斯基音乐中命运主题的出现。
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从作曲家表情术语的注解看,第一乐章(f小调)戏剧性极强,从时值持续饱满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 到充满活力的中板(Moderato con anima )(f小调) ,再到非常适度的中板到近似行板(Moderato assai, quasi Andante, B大调– F大调) ,最后是充满活力的快板( Allegro vivo ,F小调),多变的音乐表现表达了他复杂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第一乐章由圆号声部和木管声部齐鸣奏响命运的主题,然后小号在高一个八度再现这个主题。两个最强和弦之后,音乐淡出,飘向远方,这时木管声部吟唱出主旋律(9/8拍,圆舞曲风格),然后弦乐声部以充满活力的中板接过这段旋律。这个旋律的发展很快,乐章的后半部,小号再次奏出了那个象征命运的第一个音“降A”。这个乐章是奏鸣曲式,连接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段落的全是“命运主题”乐句。感觉柴可夫斯基对“命运”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情,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长长达20分钟左右,而剩下的三个乐章演奏总时间加起来也不过26分钟。
第二乐章:如歌的小行板(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降B小调-F大调-降B小调),以双簧管吹奏出一个充满忧郁的旋律开始。柴可夫斯基用各种配器音色重复演奏这个主题旋律,表现了他内心诉不完的苦和道不尽的愁。
第三乐章:谐谑曲,弦乐声部持续不断的拨奏—快板(F大调-A大调三声中部-降D大调)。为了表现丰富多变的戏剧性,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交响曲中大胆使用了不同乐器的演奏法,在配器上进行了很多个性化的处理,如在这个乐章中,弦乐声部从头到尾全是右手手指拨奏,这对演奏者是不小的挑战,要求节奏和力度都精准一致,只要有一位演奏者失误就会破坏整个演奏。该乐章也是从弦乐声部拨奏开始,然后加入木管组演奏出风趣幽默和欢快的民歌旋律,直到双簧管以高音A奏出A大调三声部,之后铜管乐组加入,轻轻吹奏出断奏音型乐句,转调到降D大调。在这个乐章中,只有弦乐声部、木管和铜管三个声部演奏,打击乐只用了定音鼓(第一乐章的打击乐也是只用了定音鼓)。该乐章最后回到弦乐声部的拨奏轻声结束,音乐如梦如幻。也许这音乐表达的就是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信中说的“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承受连续不断的磨难,并在这过程中经历飞逝而过的梦想和一个个对幸福憧憬的幻觉与渴望的破碎。”
第四乐章:热烈的快板,F大调(Allegro con fuoco)
第四乐章的音乐活力四射,柴可夫斯基在这个乐章中引用了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颗柏杨树。”  热烈的快板在这里并不是呈现欢快或庆祝的场面,而是一种抵抗的声音,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和怒吼。
《f小调第四交响曲》的配器
柴可夫斯基音乐语言的个性非常鲜明。旋律、调性、节奏和乐队陪器色彩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演奏这首交响曲的乐队配置是一个标准的双管编制(即,木管组的每件相同乐器都是成对的),木管组短笛一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两支,铜管组四支圆号、两支小号、三支长号、低音号一支,打击乐组有定音鼓、大鼓、大擦、三角铁,弦乐五声部(第一小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
《f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结构特点
交响曲是德奥作曲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演奏形式,很讲究结构的逻辑关系,音乐富有哲理,所以才说音乐是语言尽头的开始。传统的交响曲写作非常讲究教条的写作原则,强调曲式的结构和乐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主要是体现在古典乐派时期的交响曲写作,如海顿和莫扎特以及贝多芬早期几部交响曲。然而,这种循规蹈矩的写作限制了浪漫主义作曲家情感自由表达。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是一部戏剧性超强,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的作品。他在写第一乐章时,一方面他在遵循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遵循原则而妨碍他自由表达音乐。柴可夫斯基在他创作前三部交响曲时都是比较严格地遵守西方古典音乐交响曲写作的原则。他的第四交响曲很有自传性,个人情感表达欲望强烈,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创作这部交响曲之前经历的灾难性失败婚姻,他自然想借机在音乐中宣泄一番。所以,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他摆脱了写作上的条条框框规矩,一切以音乐表达为重。
请欣赏以色列青年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指挥:卡梅里
备注:以色列青年爱乐乐团是以色列爱乐乐团的乐队学院乐队,这个青年乐团就是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后续成员。优秀的乐团都是这样传承优秀的。
43:58
《胡桃夹子组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三部芭蕾舞,音乐非常丰富和多样。这三部舞剧已经成为芭蕾舞经典之作,一直以来每年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深受观众和听众喜爱,百看不厌,百听不厌。据美国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仅仅舞剧《胡桃夹子》演出的票房收入占北美几大芭蕾舞团全年总收入的40%以上。由于柴可夫斯基为这三部舞剧谱写的音乐都非常好听,他也整理出版了专供音乐会演出用的组曲版本。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芭蕾舞音乐,编舞由列夫·伊凡诺夫完成,编剧是马里乌斯·佩提帕,1892年3月19日首演于圣彼得堡玛丽亚剧院,柴可夫斯基本人亲自指挥。舞剧剧本根据德国小说家和剧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鼠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被西方称为“圣诞芭蕾”,因为剧中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与圣诞节有关的故事: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梅糖仙子的接待,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与美食的美好体验。
霍夫曼笔下的《胡桃夹子与鼠王》是这样的: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是这样的:
捷吉耶夫指挥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演奏/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表演
《胡桃夹子》组曲是这样的:
康雷德·范·埃尔芬指挥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演奏
《胡桃夹子》属于柴可夫斯基晚期作品,更加凸显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他精巧地使用弦乐,让舞剧中的景、物和人都栩栩如生,《花之圆舞曲》中的童声,以及第一幕中的音乐演奏使用儿童乐器。第二幕中西班牙舞代表巧克力,阿拉伯舞代表咖啡,中国舞代表茶,《糖果仙人舞》中钢片琴独奏描述水滴“从喷泉中溅出”,想象力丰富至极。第二幕《双人舞》的动机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下行音阶,柴可夫斯基用他奇妙的和声与分句方式和色彩丰富的弦乐音色,赋予它极强的音乐表现力。
《胡桃夹子组曲》的演出时长一般在20-25分钟之间,组曲分为3个段落8首曲子:
第1段:“前奏曲”(182小节,降B大调),这个前奏曲与完整舞剧的前奏曲是同1个。
第2段:由6首“性格舞曲”组成,依次是(1)《进行曲》(G大调,88小节,选自剧中第1幕第2首)、(2)《糖果仙人舞》(e小调,52小节,选自剧中第2幕第14首,组曲中省去了尾声)、(3)《俄罗斯特勒帕克舞》(G大调,84小节,选自第2幕第12d)、(4)《阿拉伯舞曲》(g小调,也叫咖啡舞曲,象征咖啡,102小节,选自第2幕中的第12b曲)、(5)《中国舞曲》(降B大调,象征茶叶,32小节,选自第2幕第12c曲)、(6)《芦笛舞曲》(D大调,77小节,选自第2幕第12e曲)。
第3段:花之圆舞曲(D大调,353小节,选自第2幕中的第13曲)
演奏《胡桃夹子组曲》的乐队编制
木管组:长笛3支(需要两支短笛)、双簧管2支、英国管1支、单簧管2支(A大调和降B大调)、降B低音单簧管1支、巴松两支。
铜管组:F大调圆号4支、A大调小号两支、长号3支、低音号1支
打击乐组:定音鼓一组(三面)、铃鼓、三角铁、铙钹、钟琴、钢片琴(可以用钢琴替代,但是效果大打折扣)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声部、第二小提琴声部、中提琴声部、大提琴声部、低音提琴声部。
竖琴:两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HIFI音乐殿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音乐全总结
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入场式世界名曲BGM
日志:《柴可夫斯基作品80首》
2022冬奥会入场仪式成大型古典乐考试现场!20首BGM你听出来几首?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组曲《芦笛之舞》
柴可夫斯基 芭蕾组曲“胡桃夹子”组曲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