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处艺术”的黄金分割点

文 | 张可驹

说到自身风格独特的乐队,维也纳爱乐乐团总是最先被提到的那么两三支劲旅之一。并且毫无疑问,维也纳爱乐是面对指挥家最强势的乐队之一。因此,当我聆听克纳佩兹布什指挥该团演出舒伯特《第九交响曲》的现场录音时,感到如此鲜活地记录乐队与指挥相处的艺术的演绎,真是难能可贵。

I. Andante, Allegro ma non troppoWiener Philharmoniker;Hans Knappertsbusch - Schubert: Symphony No. 9

指挥家和乐队之间的关系,在最近一百年中,可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的录音史的前半段,指挥家们对乐队的控制往往体现出“强力型”的特点。这也是很多人热爱老录音的原因——指挥家将自己的诠释意图非常有力地灌输给乐队,注入各种细节之中。我们在其中听到高度的个性,而越是成功的演绎,“演绎者的观点”越具有为音乐服务,乃至升华作品的说服力。

20世纪60年代之后冒起的指挥家里面,能够成就如此强力灌输的人已罕见。须知,这不是为灌输而灌输,正相反,是需要指挥家真正能够服众,而后乐队才会真正投入地去实践他的意志。当然,指挥与乐队的“角力”也是那个时代的现实,乐队成员有时也比较痛苦。如今,某位头部中生代指挥家在大师课上,将如何同乐队搞好关系列为主要项目。由此可知,时代确实翻了篇。

但说实话,虽然你会在资料上读到以往“暴君型”的指挥家不少,可那也远非旧时代的全部。与乐队沟通,一直是现代指挥艺术在其成熟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况且乐队的状况也在改变,曾几何时,只要稍稍离开欧洲的音乐重镇,乐队的水平就可能很糟,根本“拿不起”很多作品。这就需要指挥家们不断从头做起。而维也纳爱乐代表着现代超级乐队的崛起,再加上他们自治的管理模式、与指挥相处的风格,在旧时代可说是颇为特立独行。

简言之,维也纳爱乐的眼界极高,看不上眼的指挥,往往会当场不留情面。但也有少数指挥家是这支乐队特别看重、特别有默契的。克纳佩兹布什就是其中之一。舒伯特《第九交响曲》的录音之所以成为他与维也纳爱乐这个组合的代表作,恰恰因为这是乐队的拿手好戏,在表现它的过程中,他们有太多自己的传统可以流露。而在这场演出当中,指挥与乐队各自的投入、他们为彼此留出的空间,可说是到了双方“相处的艺术”中一个难以超越的黄金分割点。

在这位指挥家面前,维也纳爱乐向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面对该团,克纳的表现有时不甚一致。基本上,所有的乐队都不喜欢排练,不喜欢的程度不一而足。顶级名团往往是相当不喜欢的一类,尤其是当他们对面前的指挥好感无多时。然而,克纳佩兹布什却成为一位能够反过来让乐队求他排练的指挥家,因为他会说:“你们熟,我也熟,何必(排练)呢?”

他希望乐队在临场之时以熟稔调和即时的感受,而维也纳爱乐不仅是一支特别擅长自主发挥的乐队,更有他们高度鲜明的、自主性的风格特质。面对克纳所给出的空间,乐队哪怕在录音室中也给人甚少拘束的印象。到了现场就更不用说,有时在古典作品中他们几乎玩得太过,譬如海顿《第88交响曲》第一乐章序奏与主题部分的转换段落。但这更多是克纳的成就,还是乐队传统之中的无羁呢?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克纳乐于留给维也纳爱乐足够的空间,哪怕有时不是最强有力地贯彻他自己的风格亦无妨。

在与慕尼黑爱乐乐团或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时,克纳佩兹布什贯彻那种高强度的个人风格,比与维也纳爱乐合作时更为彻底。或许,指挥家喜欢让维也纳的乐手们有更多悠然自得的气质?然而在1957年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舒伯特《第九交响曲》的现场录音中,克纳将自身的强力意志作出毫无保留的灌输。该作别名为“伟大”,克纳除了在宽广的速度中搭建了一个非常宽阔的框架之外,更将音响的宏伟性、乐句的呼吸,及句子衔接的气口,都一同凝聚为多层面合而为一的恢弘构思。

维也纳爱乐弦乐的丰厚,如何体现在高度立体性的声部勾画之中?这纵向的立体又是如何融入横向的长线发展,雄健地予以推动?其实不少德奥学派的大师演绎该作都会触及这些问题,只不过,克纳这次的表现有点极端化。那种长线,那种渐强的推动效果,偶尔让你怀疑:是否有点布鲁克纳式?毕竟是舒伯特的该作影响了布鲁克纳,而不是舒伯特“回到未来”啊?本真指挥家们不是说很多长线和渐强的处理方式是瓦格纳时代以后出现的吗?为何这位指挥还要将那种推动力搞得连《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片段仿佛都要汗颜?

II. Andante con MotoWiener Philharmoniker;Hans Knappertsbusch - Schubert: Symphony No. 9
III. Scherzo - Allegro Vivace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活泼的快板)Wiener Philharmoniker;Hans Knappertsbusch - Schubert: Symphony No. 9
IV. Finale - Allegro VivaceWiener Philharmoniker;Hans Knappertsbusch - Schubert: Symphony No. 9

克纳才不管那种推动效果是不是后瓦格纳时代的东西,也不管舒伯特时代的弓子是否够长、能否那么做出旋律。他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将该作的宏伟精神、它留给演绎者的自由度,在现代乐队的语境中表现好。乐队被他所激发,一往无前。而在“舒九”复杂的段落衔接之中(该作这方面特别考验乐队),乐队把握那些关键点,那些段落之间的对比效果依旧流露出他们从容自在玩音乐的特质。而这份自在与指挥家的大战略并行不悖,由此愈加显明维也纳爱乐作为德奥舞台超级老将的地位。著名的木管声部进退于各弦乐组的长戈大戟之间,依旧灵巧从容。

就那个年代的现场记录而言,这次演出的录音效果也让人满意。虽然细节方面有时不是最精细,但不同乐器组的质感,以及乐队整体所发挥的气势,都被生动地记录下来。不少唱片公司,包括DG和Altus在编撰维也纳爱乐或克纳的纪念专辑时,都不会漏了这次录音。它的确不失为双方福至心灵的一次不朽记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云端上的光芒
【旧闻2】几张布鲁克纳老录音CD
947乐讯| 看DG公司怎样为维也纳爱乐乐团庆生!
Mahler 马勒第4交响曲
不眠之夜!维爱 “布八” ,一演倾城!
布鲁克纳到达天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