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巴多丨与音乐相会一生
他善于倾听,尊重演奏家的个性他是指挥家中的“老好人”他是被乐迷亲切称作“红太阳”的-克劳迪奥·阿巴多-
Mahler - Symphony No.6 - I. Allegro energico, ma non troppo. Heftig, aber markigClaudio Abbado - 马勒第六交响曲
1933 年 6 月 26 日,阿巴多出生在米兰一个热爱音乐的艺术世家,很小就被送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主修钢琴、指挥与作曲。16 岁时,他得到了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赞誉,从此下定决心学习指挥。两年后,阿巴多被当时如日中天的托斯卡尼尼所赏识,被邀请到家中演奏巴赫协奏曲,还被要求指挥过一些小型的室内乐演出。但是,当阿巴多看到托斯卡尼尼排练时对待乐手的那种暴君式做法后,被深深地刺激了。
Mahler - Symphony No.6 - II. Andante moderatoClaudio Abbado - 马勒第六交响曲
阿巴多出生的那一年是纳粹在欧洲肆虐的开始。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阿巴多就对法西斯主义深恶痛绝,他痛恨一切暴君式的欺压行为,发誓要与法西斯势不两立。虽然托斯卡尼尼对他赞赏有加,但在潜意识里,阿巴多觉得自己与托斯卡尼尼的艺术概念背道而驰。后来,当阿巴多有机会接触到当时在世的另一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时,他被这位大师身上的人文气质以及魔幻般的音乐色彩所吸引,从此认定这才是他要效仿与延续的指挥风格。
阿巴多指挥马勒《第三交响曲》
1956 年,阿巴多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斯瓦洛夫斯学习指挥,跟随弗雷德里希·古尔德学习钢琴。几年磨练之后,他在 1958 年美国唐格尔伍德的库塞维茨基国家指挥比赛中击败自己的同窗好友祖宾·梅塔获得一等奖。得奖后的他并没有马上开始指挥生涯,而是回到维也纳继续学习,同时还经常去观看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卡尔·伯姆等人的排练,参加维也纳合唱团的演出。往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当时并不经常被演出的马勒交响曲,并立志要在他未来的指挥生涯中把马勒的作品发扬光大。Mahler - Symphony No.6 - III. Scherzo. WuchtigClaudio Abbado - 马勒第六交响曲
1963 年,阿巴多赴纽约参加了第一届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他又一次见到了少年时对他赏识有加的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再一次给了阿巴多极大的鼓励,并推荐他在纽约爱乐的一个乐季中担任助理指挥。这一年的助理指挥经历让阿巴多受益匪浅,欧洲指挥帝王卡拉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阿巴多指挥的片段,一下子被这位年轻人的才气所吸引,于是在 1965 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开始前邀请阿巴多演出凯鲁比诺的《弥撒曲》。阿巴多接受了邀请,但他执意要演出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结果一鸣惊人。他不仅得到萨尔茨堡音乐节观众的赏识,也得到了家乡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认可,斯卡拉歌剧院在 1968 年聘请阿巴多出任乐队首席的职位。在阿巴多出任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指挥的 14 年里,他不仅用自己的个人魅力邀请到当年的一批青年才俊如梅塔、小泽征尔、巴伦博伊姆来指挥歌剧,还邀请到指挥怪杰卡洛斯·克莱伯经常来演出。经过阿巴多的不断努力,斯卡拉歌剧院还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让这个意大利最具名望的歌剧院能在世界歌剧演出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尤擅长于意大利歌剧、马勒交响乐、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及部分现代派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一。阿巴多的伟大扎根于他的气质,延伸至他的音乐。最终,伟大的人与伟大的音乐结合了起来,构成了这个世界上无比耀眼的传奇。
Mahler - Symphony No.6 - IV.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Allegro energicoClaudio Abbado - 马勒第六交响曲
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批评阿巴多性格不好。他为人谦虚和善,反倒让人感觉缺乏权威感。不过,也正是这种平易随和的性格,让他能够在“指挥帝王”卡拉扬去世后,顺利的接管柏林爱乐乐团。他将循循善诱的排练模式渗透到他的音乐中,注重乐手之间的互相倾听,形成了一种交响室内乐的艺术风格,这让受够了卡拉扬时期独裁专制统治模式的乐手们,激发出了新的活力。
跟很多音乐大师一样,阿巴多都曾在钢琴、指挥、作曲三方面难以取舍。1955年,阿巴多在萨尔茨堡曾师从古尔德学习钢琴。1956年,他与现在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结为终生挚友,并拜斯瓦罗夫斯基为师,从而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
阿巴多的指挥风格,是小编见过最潇洒的。精准明晰的右手和富有歌唱性的左手,在指挥时充满了美感。相比卡拉扬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风格,阿巴多的指挥则更加的娓娓道来,有商有量。在他的影响下,无论是柏林爱乐、马勒青年管弦乐团、还是琉森节日交响乐团,都有着相似的风格。
2000年,当阿巴多被查出患有胃癌时,他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配合治疗。虽然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使得他进食很困难,但只要身体允许,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站到指挥台上,微笑着对乐队说:“你们才是我最好的治疗药。”阿巴多顽强的战胜了癌症,并重获新生,此后的艺术表现如入化境。而他为人也同样谦逊随和,2009年在北京的演出,76岁的阿巴多居然是乘坐着地铁 1 号线到国家大剧院的。
剧场服务园
在阿巴多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选择了琉森音乐节作为音乐上的归宿。2003 年,阿巴多作为新任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率领全新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进行了首场演出,指挥他早年的成名作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宣布了自己音乐上的再一次涅槃重生。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 1. Trauermarsch (In gemessenem Schritt. Streng. Wie ein Kondukt - Plötzlich schneller. Leidenschaftlich. Wild - Tempo I)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 5
阿巴多曾经说过:“做音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如同室内乐般相互倾听,相互用心灵思想去交流,对音乐永远要充满爱。”他每每用演奏出的乐音来证明这些话并非天方夜谭。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 2. Stürmisch bewegt. Mit größter Vehemenz - Bedeutend langsamer - Tempo I subito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 5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无疑就是他的心灵寄托与归宿。阿巴多坚持在琉森节日管弦乐团中启用音乐素养最高以及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乐师,年龄不限。其中部分乐师是来自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老兵,最年长的在柏林爱乐工作了 50 多年,亲历富特文格勒、卡拉扬、阿巴多、拉特尔四朝元老的维斯特法。此外,像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小提琴家卡佩松以及伊利亚·戈林格尔茨、大提琴家古特曼、哈根四重奏团中的大提琴家克莱门斯·哈根等顶尖独奏家都曾加盟演出。低音提琴家,也是维也纳爱乐长达 25 年的低音提琴首席阿洛阿·波什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整个乐团的心声:“这支乐团中,阿巴多是真正的灵魂。”正是有了这位乐队的灵魂人物,所以这支看似松散的百人团队,却拥有这个星球上所有乐队都不拥有的向心力。大家在乐队中不仅仅是自己演奏,而且相互倾听,相互用心灵进行交流,音乐仿佛是从各处汇集的溪流最终都融合到一条湍急的大河内一泻千里,势不可当。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 3. Scherzo (Kräftig, nicht zu schnell)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 5
阿巴多大师的眼睛曾被另一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称赞为“指挥家的眼睛”。在音乐进行时,他的眼神投向任何一处,乐手都会心领神会大师的意愿。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虽然疾病让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衰老,但他的这双“指挥家的眼睛”却从未失去光泽。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这双“指挥家的眼睛”就会发射出兴奋喜悦的光芒,这光芒也会瞬间传达到每位乐手的心坎,再从他们手中的乐器发出的乐音中传到每一位听众的心田。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 5
这样一位真正的大师却非常不愿意别人称呼他“大师”,他更愿意乐手乐迷称呼他“克劳迪奥”,这位性格上儒雅的指挥大师一辈子都服务于音乐。平时十分腼腆害羞的阿巴多,仿佛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才会感觉舒服,也更加游刃有余。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 5. Rondo-Finale (Allegro)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 5
“寂静”是阿巴多一生最大的命题。他说:“大家常问我最喜欢哪种观众,我也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观众,是那种在片段结束后,尽可能保持肃静的观众,尤其遇到涉及死亡的作品,如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威尔第的《安魂曲》。
作为马勒专家,1965年阿巴多以复活马勒的作品震惊乐坛,他赢在格调,他的马勒从来都是理智与情感并重,他的马勒交响曲全集包括对马勒的演绎,是我们今天解读马勒,对理解阿巴多的音乐观念和指挥艺术都是意义非凡的。“对我而言最不幸的是,我是个无可救药的维也纳人。”马勒如是叹息着,他软弱而迷惘着,哀叹与呻吟地活着。听者心生崇敬,却无法大恸。《大地之歌》女中音唱起,那种罕见的愁绪铺天盖地的渲染,充满萧瑟和冷峻,抵达人世间最深切的情感,并与所有人有关。著名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说过:“就是在一场三千人聆听的音乐会中,当演奏马赫时,你永远是孤独的。”
这些作品演奏完后是不应该鼓掌的,而应该静下来。寂静的时间愈久,你愈能感受到、听到……大家屏息凝神,这是全然不同的原音呈现,是截然不同的气氛。这也是演奏的一部分。寂静,是音乐的延续。”
而对他的缅怀,也全在这无尽的寂静中。
《马勒第五交响曲》(20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的风采
当柏林爱乐投票给阿巴多,他愤而发誓永不指挥这支乐团丨指挥大师马泽尔的性格分析
音乐可以战胜死亡!阿巴多指挥马勒《复活交响曲》
《刘雪枫榜单至臻版》:马勒交响曲全集
西蒙·拉特尔创造了柏林爱乐新高峰,现在他要来上海告别
“最完美的马勒”丨聆听阿巴多与马勒不解之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