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最喜欢的两位作曲家生日快乐!

这部作品是阿柴献给钢琴家尼科拉·鲁宾斯坦的,以弥补阿柴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上的遗憾。但是可惜的是,鲁宾斯坦还没来得及进行首演便去世了,于是这部作品一直到阿柴去世后才得以演出,并且没有获得多少人们的喜爱。在这部作品中,钢琴与乐队存在很多分开演奏的段落,这是因为阿柴他不喜欢钢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声音,故特此安排。在第二乐章,他在其中加入了一段极其优美的钢琴三重奏段落。但是当时的钢琴家之一——西盖蒂认为这些段落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并且进行了大量地删减。但这些删减是阿柴所强烈拒绝的,他坚持要保留这些优美的旋律。但是世事弄人,在阿柴去世多年后,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四次出版中,采用了西盖蒂所修订的版本,并且成为了现在的主流版本。因此,在这次介绍中,我特地选择了保留钢琴三重奏部分的初版,来鉴赏这部作品。这部钢琴协奏曲也是阿柴所认为的,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01

第一乐章:光辉的行板

乐章开头具有排山倒海的气息,钢琴浑厚的和弦也紧跟其后重复第一主题,在第一面就带给听者震撼之感。而后,以低音提琴的沉缓与钢琴的轻快形成对比进行对话。后面是钢琴的一个小华彩,接着引出带有吟唱和回忆气息的第二主题。钢琴独奏了好一小段之后,长笛才接入,并带领乐团连接上主旋律。此时钢琴与乐团互换身份,钢琴伴奏而乐团演奏主题。下面进入到钢琴的第二段小华彩,并且将乐曲氛围逐渐紧张化。跟在其后的是主部主题的变奏,但是调性的转换让乐曲充满了矛盾与冲击感。一声声定音鼓更是加强了这种感觉。在钢琴的戛而至后,乐团将第二主题以壮观而令人感动的方式重复出来,并逐渐弱下。长笛在乐句结尾再次出现,引导钢琴重复。这里接上第三段小华彩,就如阿柴内心的自问自答与挣扎反抗。

接下来进入到再现部,是主部主题的变奏,但是多了悲剧的气息。后面是乐团的长长铺垫。单簧管与双簧管的三连音在营造一种紧张感。后面接上的钢琴部分,把重心放在了相对低音的部分。这里接上第四段华彩,也是占比最大最长的一端。钢琴对主部主题进行变奏。在华彩结束后,回到排山倒海的第一主题,也与开头部分类似,但是多了一种向上发展的趋势。后面乐团与钢琴独奏的部分与前面相同。在乐曲最后,在钢琴欢快的跑动中结束全曲。

02

第二乐章:不太快的行板

第二乐章以带有与柴六第四乐章主题类似的哀叹似的长音开始。接着,独奏小提琴奏起了温暖的主题,具有回忆气息的旋律把乐团缓缓向前带着。接着,独奏大提琴加入,与小提琴对话以加深乐曲中的回忆感。钢琴在下一段进入,小提琴、大提琴与乐团则暂时消失,变成钢琴的独秀。在一个问句后,乐团回应了钢琴,再次出现,并在钢琴结束时回到第一主题的部分。

在衔接过后进入第二主题,乐团与钢琴的对话变得略显焦躁不安,像是在忧虑抓不住的时间。终于,乐团把这份不安爆发了出来,铜管组的三连音让节奏感再次加强。而后,大提琴与小提琴先后出现打断了不安,而是换成以诘问的方式向前延续着,时不时会被乐团给粗暴打断。终于,在小提琴的迟疑过后,钢琴与大提琴出现了,组成了温馨的钢琴三重奏。与前面的疑惑感截然不同,这里更像是对过去美好的确定和回味。

在钢琴三重奏的部分结束后,第一主题再现,后面的进行也与一开始类似。后面接上了钢琴的独奏华彩,温馨的乐团部分也一同出现,并且把这种感觉一直延续至乐曲结束。

03

第三乐章:如火的快板

第三乐章由乐队开始。圆号、双簧管、单簧管依次把气势增强,引出充满活力的大提独奏。接着独奏与乐队调换角色,以单簧管为首的木管部接手主旋律,大提以忧郁的长音伴奏。很快,两者的地位再次转变,变为大提琴与乐队的变化,并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相比第一主题更具英雄气息,由乐队排山倒海的齐奏把壮阔之感完全表现出来。其后是双簧管引领乐句,大提琴伴奏,并在之后的重复再次调换角色。随着木管渐弱,一切就像快要结束时,乐队再次爆发,将力量感再次重现,大提琴独奏与乐队交织着、互相鼓舞着。最后在大提琴的上行加速不断强化这种气氛,在一片辉煌中结束了全曲。

勃拉姆斯在1871年旅行于意大利时,被这里浓厚的南欧古国风土人情所感染,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在三年内写完了这部协奏曲,并且在1881年11月9日,由他本人亲自担任独奏进行首演。这部协奏曲继承了勃拉姆斯一如既往的浓厚风格,且采用了罕见的四乐章形式,从激情如火到柔情似水,包含了全面多样的情感。勃拉姆斯在这部协奏曲中特别追求了独奏与乐队的平衡感,用了很多交响曲手法作为扩张,因此这部钢琴协奏曲也常常被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01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圆号吹出出庄严的引子,然后钢琴以有力的联奏呼应,乐队紧跟其后,以极强的节奏感行进,充满了英雄色彩。在后面的是乐队与钢琴的轮换交替进行。相比于柴可夫斯基第二钢协中,钢琴与乐队的格格不入感,这里更像是一首包含了钢琴的交响曲。勃拉姆斯在织体方面的高超写作技巧,使得他仅仅用几件乐器和钢琴的独奏营造出非凡壮阔的音色效果,让人心驰神往、为之沉醉。到了中间部分,在一段悠扬的吟唱后,开头的壮阔主题再次出现,并且在变奏中重复呼应英雄主题。接着再次进入到沉思式的平和段,木管、钢琴与弦乐在此处交织缠绕。后面的发展与前面相同,仅仅是配器有所改变。在乐章的最后,经过钢琴的一小段压抑跑动后,以越发高昂的推进结束了该乐章。

02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

第二乐章,本乐章与传统的协奏曲安排不太一样,勃拉姆斯将这个乐章安排得与第一乐章一样拥有雄伟的气息,是一部庞大的谐谑曲。波浪般炽热的冲击在曲中各个地方散布着。开头的激昂主题与跟随其后的思考主题彼此连接成一个部分,在乐章中进行了多次变化与重复。中间过渡的第二主题以小提琴与中提琴作为主奏,柔美的旋律暂时掩盖住熊熊燃烧的英雄之火,钢琴在这里的吟唱也变得尤为温和。到了乐曲最后,力量再次从第一主题的重复中爆发,并且将全曲的情绪完全推向了顶峰。虽然中间又经历了一次截然而止的打断,但英雄的气息留存了下来,一直跟随到乐曲结束处的三个有力和弦中。

03

第三乐章:行板

第三乐章以大提琴独奏演奏温和的主题作为开始。在这个乐章中,勃拉姆斯不再像以往那样专注于精细的安排而忽略了旋律,而是把旋律线尽可能长、完整地展现出来。开头铺垫了很久,钢琴才呼之欲出。在持续的行进中,如摇篮曲般的独奏部分让听者沉醉其中。但是后面却来了个突然转变,变成了略带担忧的思考。这些不安并没有随着平和乐句的出现而消失,而是一直潜藏着,时不时冒出,在乐曲间沉浮着。经过了绵长的平稳乐句后,主题再次回归,勃拉姆斯对自然的爱在其中闪烁着。后面的行进与开头类似。乐曲的最后,经过一连串精致的颤音后,在钢琴缓缓的上行乐句结束乐章。

04

第四乐章:优美的小快板

第四乐章。本乐章一扫第一二乐章给人带来的沉重气息,而是转变成轻快明朗的舞蹈型节奏。优雅的主题在接连不断的颤音、快速单音以及和弦中浮现,就如典雅的舞会一般。中间乐团与钢琴轮番交换主奏与伴奏的角色,使得乐队于钢琴之间取得了一个巧妙的平衡。在过半之后,曲子再次重复先前的主题部分,但是钢琴在这里变得更加激昂了,节奏感也更加明显。后面则是继续重复,但在配器安排上有所改变,木管部变成了主要呼应部分。到了曲子尾声,钢琴节奏越发明快活泼,高速的跳动使得它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感觉,最后在未然的激情下结束了整部协奏曲。

-推荐录音-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Flat Major, Op. 83  (Live at Grosser Saal, Musikverein, Vienna / 1984),Krystian Zimerman/Wiener Philharmoniker/Leonard Bernstein,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 Flat, Op. 83

Piano Concerto No. 2, Op. 44 In G Major -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44号),Peter Donohoe/Nigel Kennedy/Steven Isserlis/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Rudolf Barshai,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s 1-3 - Concert Fantasy, Op. 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羽佳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著名大提琴协奏曲(八)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2019夏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观后感
燃烧吧!老柴!(二):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漫谈
莫扎特:从入门到精通(6)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48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