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久违的顶级享受

刘方/摄

文 | 刘峤

奥登萨默单簧管三重奏音乐会于7月9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作为他们此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为京城的观众献上了一场极致水平的室内乐音乐会。

虽然这个组合的名号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还略显陌生,但是三位成员的履历都是在音乐圈里响当当的。丹尼尔·奥登萨默当年子承父业,与父亲恩斯特·奥登萨默一同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单簧管,而他的弟弟安德雷斯·奥登萨默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单簧管。父子三人同任德奥两大顶级乐团的首席单簧管,在业内传为一段佳话。大提琴演奏家斯蒂芬·孔茨先后任职于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以及柏林爱乐乐团。钢琴家克里斯托弗·特拉克斯勒任教于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而更为神奇的纽带来自于他们三人其实是发小,从孩提时代就已经常合作演出。三个大男孩之间多年的友谊以及这种从小长大培养出来的默契,在舞台上的呈现可见一斑。

刘方/摄

上场后三人非常干脆,没有对音环节,直接开始演奏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四号三重奏》(Op.11)。这首作品的头四个小节是三个乐器的齐奏,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音准的瑕疵,但三人的演奏无可挑剔。贝多芬早期的古典风格被三人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优美的旋律、英雄主义的快速跑动,还是顽皮的互动,三人的演奏都引人入胜。第二曲是当代作曲大师阿沃·帕特的一首致敬莫扎特的《柔板》。在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和声里,三个人充分展现了杰出的个人能力,在乐句的线条上连绵不绝,在音量的控制上时时气若游丝,在意境的营造上充满了色彩。上半场最后一套曲目选择了布鲁赫《为单簧管、大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八首乐曲》其中的三首。布鲁赫特有的浪漫风格凸显着极美的旋律,三人丝毫没有浪费每一次在乐句中大为抒情的机会。而精心设计过的快板段落则有着风起云涌般的能量与层次。

作曲家勋伯格曾师从于泽姆林斯基,下半场的头两首曲目即是来自这两位的三重奏作品。三位演奏家非常幽默地介绍,勋伯格在听到了泽姆林斯基的三重奏后,就立志自己也要写一首同为d小调的三重奏作品。可惜勋伯格出师未捷身先死,只谱写了十六个小节的音乐后,即自我宣布灵感枯竭,无法继续了。这一大约耗时三十秒的片段却毫无勋伯格典型的无调性音乐风格,完全是根深于晚期浪漫时期的复杂而又富有情感的和声语言。接下来的泽姆林斯基的三重奏则是人们耳熟能详之作。三人演奏时的色彩以及和声共振高度统一,就连每一个长音的自然渐弱衰减都融为一体,使得三个乐器合成出来的音色变成了一件新的乐器。正式曲目的最后一首是意大利银幕作曲家尼诺·罗塔的一首轻松诙谐的《单簧管、大提琴与钢琴三重奏》。这时三人的肢体语言也更加丰富,展现了更幽默的互动以及更夸张的动作幅度。在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中,三人返场演奏了保罗·胡安的作品,一首《幽默曲》欢快动听,一首《梦幻曲》像一声叹息一样让观众浮想联翩。难能可贵的是,三人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精准把握了作品的风格。

本场音乐会的三位演奏家既有明显的个人演奏风格,但合在一起却又那么和谐。奥登萨默如牛奶巧克力般的音色是典型的德奥式单簧管的特点。长期演奏歌剧的他,对于乐句的处理有如歌唱家一样。孔茨的大提琴演奏干净之极,音色如泣如诉,令人动容。钢琴家特拉克斯勒的演奏极其讲究,每一个触键,每一次踏板都控制得恰到好处。需要突出另外两位时,钢琴可以完全藏在背景里,而需要烘托之时,他又能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展示出乐器之王的魅力。

这场三重奏室内乐音乐会,演奏家们奉献了一场教科书式的完美演绎。三人演奏时的音准无可挑剔,此起彼伏的配合天衣无缝,对于曲目风格的把控高度统一,每一次相互间的对视或是莞尔一笑皆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在充分享受舞台。他们的演奏有着歌唱般的抒情,乐句之间也是连绵不绝,令人欲罢不能。他们以极高的默契程度和令人神往的音乐处理向观众们倾诉着音乐的美妙。顶级水准的室内乐音乐会就当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迷人单簧管
父亲节特辑 | 音乐家如山的父爱
访单簧管名家安德烈斯·奥登萨默,畅谈新专辑「New Era」
阿加莎经典悬疑剧《无人生还》| 北上广深一周文艺活动日历
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三重奏《我爱你中国》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之柔板乐章:来自当红偶像安德烈斯·奥登萨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