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由弦乐器引发的音乐探索

《四个人的独奏》演出现场


文 | 纪晨


日前,一场特别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在“青鸟计划”的大本营上海TRI第三空间举行。旅美青年作曲家、指挥家、多媒体艺术家郭艺帆带着他的6部与弦乐相关的作品与上海观众见面。与其说这是一场音乐会,不如说在郭艺帆的带领下,演奏家们进行了一场关于声音与表演的实验。而观众则通过现场观看,与演奏家们共同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音乐与当代舞台表演的探索。


为低音提琴鞠躬


在此次音乐会正式开始前,《四个人的独奏》的排练花絮就在网络上受到热议。视频中,在桌面上“躺”着一把低音提琴,四个人围在它周围。有人用形状怪异的弓子拉弦,有人用鼓棒敲击弦面,还有人用superball(一种用作摩擦共振打击乐器表面的弹跳球鼓槌)摩擦琴面。这个场面引发不少爱琴人士的“声讨”,心疼敲击会对琴面漆造成破坏。这个排练的短视频,也让更多人对这次音乐会充满了好奇。



《四个人的独奏》,标题看似矛盾——独奏为何要由四个人来演奏?实际上,这是一首由四位演奏者在低音提琴上演奏的作品,且他们演奏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独奏声部。如其中一个片段中,一人只负责拉弦,另一人负责按弦,第三人负责敲击琴身和琴弦,第四人负责操控扩音和效果器设备(麦克风和小羽共鸣器等)。

提起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郭艺帆表示,他自己平时就喜欢在提琴上做尝试,和朋友研究弦乐器发声原理,思考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和思考给了他灵感,于是创作了《四个人的独奏》。此次作品首演,四位演奏者分别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琴弓、指挥棒、鼓棒、锡纸、麦克风、小羽共鸣器(出自合成器设计师孟奇)、superball和其他自制的演奏工具。关于superball,郭艺帆介绍:“我在网上买了很多不同材质的弹力球,然后把他们和长度各异的指挥棒进行连接。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superball摩擦琴身进行测试,最后找到几支声音效果比较有趣的。”另外,他特别说明,“作品中使用的演奏方式都经过研究,不会伤到乐器。”

在正式演出开始前,包括郭艺帆在内的四位演奏者在舞台上一起面向低音提琴,深深地鞠躬。郭艺帆说:“演出之前,有朋友打趣道,'既然你们像在给乐器做手术,为什么不把低音提琴想象成是医学院里的大体老师?’我感觉挺好玩的,就采纳了这个想法,感谢'大体老师’为我们探索音乐世界作出的贡献。”

参与演出的低音提琴演奏家钱博文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首席,他很喜欢这次尝试,“这首作品一改原本低音提琴常规的演奏方法,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新的演奏形式。这种打破常规的演奏以及全曲所演绎出的新音乐让我充满好奇,也大为感叹。”


将科学与音乐融合


此次音乐会中的《无声对歌》是中国首演,作品今年早些时候由当代乐团Ensemble Dal Niente首演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高通剧院。“先前在作曲家梁雷带领的听觉极限(Hearing Extreme)研讨会中,我学习并尝试了与自然科学家合作以及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进行音乐创作的方法(sonification)。”《无声对歌》是郭艺帆以海洋学和地质学数据作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也是交叉学科之间共同对海洋和精神家园的探索。“由于海底光线较暗,许多海洋生物是通过声波作为感知和交流方式的。”通过数据转换和艺术加工,郭艺帆将海洋学家约书亚·琼斯(Joshua Jones)、地质学家艾米莉·陈(Emily Chen)、声音工程师西奥查里斯·帕帕特里查斯 (Theocharis Papatrechas)、软件工程师加布里埃尔·扎勒斯·巴利维安 (Gabriel Zalles Ballivian),以及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鲸鱼声学实验室提供的海底录音和矿物质数据用音乐表现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我将超越人类感知的自然景观呈现给观众,展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声音世界。”至此,郭艺帆将梁雷成立的“Lei Lab”实验室成员五年来合作研究的成果予以呈现。音乐会现场,郭艺帆负责实时电声执行,除了他之外还有小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共同参与演出。

弦乐四重奏《五月的徘徊者》,以及五个乐章被分散穿插在其他曲目中间进行演奏的弦乐五重奏《五张来自云中的明信片》,都是郭艺帆2018年的作品,曾多次被知名乐团在国内外上演。这两部作品也是这次音乐会中比较容易被观众理解的作品。而另外两部首演作品颇具实验性质,对现场观众而言有些难理解。

作品《对人弹琴》,演奏者是郭艺帆本人。现场刚刚结束《五张来自云中的明信片》演奏的五位弦乐演奏家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郭艺帆穿戴着动作传感器在他们周围走动,模仿乐手们演奏时的状态或做出夸张化的乐器演奏动作。乐手们用动作回应他,或置之不理。传感器捕捉到他的身体动作,把信号传送给电脑,电脑会处理这些信号并按照设定转换成相应的声音。

“我的灵感来源于民族音乐学家荣鸿曾的文章《古琴演奏中舞蹈及动觉元素》。”文中提到,在所有的音乐体验里,感知至少都是从听觉、视觉、动觉这三个维度中获得的。许多时候在古琴演奏中,琴弦震动已经结束,但现场观众还能看到演奏者的左手手指仍在滑动。虽然这些声音已经无法被听到,但却是演奏者可以摸到的,对古琴音乐有所了解的观众也能通过观看演奏者的动作“听到”这些“消失的乐句”。“《对人弹琴》正是对演奏者与器乐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是演奏者与观众间关系的解构——表演者手中并无乐器,听到的声音和演奏动作看似不匹配但又是事先被设定好的。留在台上的弦乐演奏家们临时充当了作品中的观众角色,而台下观众则像是局外人一般看着这场闹剧。”

参与此次音乐会演出的小提琴手,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在校生徐堉杰。整场音乐会,《对人弹琴》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根据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来看,那么我们从没有排练过的《对人弹琴》应该是最先被淡忘的。但恰恰相反,在舞台上我作为这首作品的一个配合者,也是一名观众,演出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这首作品在上演时我的恐惧本能被激发出来,因为一切都不受掌控,我能做的只有依靠直觉,去做出一些'人’的反应。”同样,《对人弹琴》也是参与此次演出的打击乐演奏家杨寅之最喜欢的作品。

另一部首演作品名字很长,长到它出现在节目单上时,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作品介绍:《思绪变得太快就连声音都追不上了,“请等等我好吗?”》。郭艺帆却用极为简单的文字来介绍这部作品:“一次对疑似双相情绪障碍者的观察与报告。”郭艺帆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人们关注这个隐伏在身边或自身上的精神疾病。在这部作品中,郭艺帆通过数控预制钢琴(由电脑控制的预制零件),让钢琴演奏出缓慢且微妙的声音。在作品首演时,他为观众准备了一份由四五千字组成的文本,文本中的段落间没有逻辑关系,都是他从各种近期阅读到的文章、书籍中摘取、拼接而成的。数控预制钢琴独自发声的过程中,观众需要快速阅读手里的文字,在结束阅读后,大家发出与钢琴材料中类似的声音,“在长达十几分钟的作品里,我希望观众用烦杂的心态来听一首非常安静的音乐;通过音乐和文字的结合,让观众'成为’双相情绪障碍者,感受患者的情绪状态。”


用生命经验与观众交流


现场二三百位观众中,年轻面孔与花白头发的观众几乎人数对半。郭艺帆说,“在演后谈中,提问较多的几乎都是年长的观众。有一位看起来年过七旬的大叔,一直就音乐会向我和演奏家们提问,例如《对人弹琴》是即兴还是有所准备,《四个人的独奏》的记谱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这场音乐会融入了郭艺帆对当代音乐的理解,“我想任何一位中国作曲家或华人作曲家,一生都会面对传统文化在创作中使用的问题。许多作曲家会关注中国古典文人题材或民间素材的运用,也有些作曲家会拒绝为作品随意贴上文化标签。相比拥护或是拒绝,在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时,我更愿意把能和我产生共鸣的那部分内化到自身。作为一位生长于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我希望用不经粉饰的生命经验与观众推心置腹地交流,因为那才是一个人最宝贵且独特的部分,也是一位诚实独立的艺术创作者的责任。”

钱博文感慨,“与郭艺帆合作总能感受到他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一次音乐会也不例外,丰富的想象力仍然是他最具感染力的地方。他是一位大胆探索的作曲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看音乐会基本礼仪
交响乐之西洋乐器篇——弦乐器
交响乐团的形成
如何告诉孩子看音乐会的礼仪?这段动画短片就很适合哦!
推荐|中央音乐学院弦乐室内乐教学展演即将到来(内附实用小知识)
知识|不可不知的音乐会七大礼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