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米歇尔·达尔贝托|用手指讲好一则故事
在现场聆听到米歇尔·达尔贝托(Michel Dalberto)的非凡演奏之前,曾听其过不少唱片。尤其是对他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李斯特和拉威尔作品印象深刻。
他的演奏风格令人想起科尔托和布伦德尔,但又有着独树一帜的品味,很难想象一个钢琴家能同时兼具浪漫自由的造句能力,和脉络清晰的音乐结构。
近期,趁他在南京举办森林音乐会之际,采访到了这位低调有趣的钢琴家,他以风趣幽默的口吻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艺术经历,以及对各种美的见解。
Q1:在你众多的保留曲目中,舒伯特和李斯特的作品占比较重,尤其是那些富有文学性和画面感的音乐。这是否意味着,你倾向以讲故事的口吻演奏钢琴?
李斯特「马捷帕」
A:李斯特的音乐确实与文学、戏剧和神话故事关系十分紧密。至于舒伯特,我觉得或许稍少一些,除了《流浪者幻想曲》这样关乎诗歌的曲目。众所周知,李斯特在教学实践中,常会要求他的学生用手指讲好一则故事。同样,这也是我对学生寄予厚望的一点。
从演奏者的角度来说,诠释一首有明确故事情景的乐曲会更轻松。而面对那些较为“中立”的作品,比如无标题的奏鸣曲或幻想曲时,演奏者完全可以借古咏己,编创你自己想讲的故事。用你所的故事打动听众,是一项非常美妙的成就。
Q2:你对舒伯特和李斯特作品的偏好,不禁令我想到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他不仅是一位非凡的钢琴大师,同时也深谙绘画和作诗之道。你是否与他曾有过生活交集?
A:有5位钢琴大师我尤为感激,他们在一些曲目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拓展。我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导师Vlado Perlemuter曾在音乐艺术和钢琴演奏方面,传授了我极为宝贵的经验。70年代初,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演奏了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全集,我正是因此才发现了这些令人惊叹的音乐。
1973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携手英国室内乐团,在巴黎普莱耶尔音乐厅举办了7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音乐会,令我终生难忘。克劳迪奥·阿劳令我幡然醒悟,我竟曾如此无知地轻视了李斯特及其诸多不朽杰作。最后不得不提米凯兰杰利,不论何时何地,任何曲目经他之手都能深触我心,并焕新我对钢琴演奏的眼界。多亏了他们,我才得以探索出自己的演奏品味。
关于布伦德尔,我曾数次与之在瑞士沃韦会面(1982年至2002年我曾居住于此)。他在那里频频举办舒伯特和贝多芬钢琴作品全集音乐会。我十分倾慕他的幽默和才智,并和他一起交流品鉴了美酒。我曾特地为他开启了一瓶我珍藏很久的红酒,1937年的Romanée-Conti,我相信他对此一定也很难忘。
Q3:你觉得李斯特的音乐,对德彪西、拉威尔等法国作曲家有哪些影响?
A:德彪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着手为出版商杜朗重新修订了肖邦作品全集(很遗憾受战争和疾病干扰未能完工)。打那时起,不少人将德彪西的钢琴艺术与肖邦相提并论。确实,德彪西对这位法国-波兰作曲家推崇至极,二者作品也不乏相似之处,但我亦洞察到了德彪西与李斯特的息息关联。他们的音乐都有着灵光乍现的时刻,这一奇妙官能就像第六感一样,帮助他们预见了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向,并继而有了打破窠臼的狂放之举。
从拉威尔谱写钢琴音乐的方式中可听出,李斯特亦对其影响深远,总是能让钢琴家尽显闪亮风采,虽然往往都是地狱级的难度。反观德彪西对钢琴技艺的展现,并不总能令钢琴家劳有所得。拉威尔音乐的叙述性也更近似李斯特,而德彪西则更扑朔迷离,比方说《24首前奏曲》每首标题都给出情景提示,但弹到结尾又仿佛告诉你:可以这样理解,但也并非如此不可。
Q4:你的老师Vlado Perlemuter,以及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柯尔托,还有你的挚友尼基塔·马加洛夫,皆以对肖邦作品典范级的演绎而闻名,为何偏偏你对肖邦十分冷淡?
Vlado Perlemuter
A:很显然,我不是肖邦音乐的爱好者。我仅仅由衷欣赏他的几首晚期作品,至于早期作品中的复调手法,在我看来颇为平庸,曲调风格上有一些小布尔乔亚趣味。
我对这类音乐兴致索然,时常质疑自己该不该弹奏它们。话虽如此,我对你提到的三位钢琴家都非常钦佩,且要再次提及米凯兰杰利,他演奏的肖邦美到令人屏息。
Q5:Vlado Perlemuter受过拉威尔和福雷亲身指点,他的宝贵经验对你可有影响?
A:我至今清楚记得在音乐学院时,一位同学准备弹几首拉威尔作品,于是Perlemuter就把拉威尔的乐谱带到课堂上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他曾在拉威尔巴黎近郊的家中为之演奏,并得到了作曲家本人的细心指点。这些乐谱正是当年他所使用的。
当时我十三四岁,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直到后来才恍悟到其意义之重大。我曾数次见过这些手稿,但如今早已不知所踪。好在日本有一位叫Ongakunotomo的编辑,他根据Perlemuter所提供的批注和建议,出版了一套全新的拉威尔钢琴作品集。
至于福雷,Perlemuter与之有过不少来往。比如,他曾住在福雷位于安纳西的家里,亲耳聆听了福雷如何创作其最后一首夜曲(b小调,作品119,第13号)。
Perlemuter与福雷之间还有一件趣事,极好地阐释了音乐是自由且灵活的。某日,他去巴黎拜访福雷,期间对第7号《夜曲》末尾和声表示疑惑。于是,福雷请他先按乐谱弹一遍,再以他认为合理的方式弹一遍。在仔细倾听了两遍演奏后,福雷道:两版我都喜欢,就按你喜欢的来。
Q6:提及德彪西和拉威尔,人们能随口举出一系列名曲,但对于福雷和弗兰克的杰作却知之甚少,什么造成了他们在知名度上如此悬殊?
福雷《夜曲》第六号
A:强烈认同。可是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海顿、门德尔松和布鲁克纳身上....即便我们都清楚海顿在弦乐四重奏、奏鸣曲、交响曲等领域的奠基意义,但大家就是更爱听莫扎特和贝多芬呀。
李斯特、肖邦和瓦格纳普遍比门德尔松更受后世尊崇,尽管门德尔松为巴赫和亨德尔等巴洛克巨匠的复兴尽献了扛鼎之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皆是如此。
Q7:通常「德奥系」和「法国系」演奏家非常不一样,比如肯普夫和弗朗索瓦简直天壤之别,你如何做到在德奥和法国音乐之间游刃有余的?
A:二战前,不同地域的演奏家之间,确实呈现出较大的风格差异。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人也有所区别,比方说巴克豪斯和肯普夫。上世纪20年代,阿尔弗雷德·科尔托曾在苏联举办了一系列著名的巡演。他的演奏引发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之间的激烈争论,以戈尔登维瑟为代表的专家们称这种演奏方式是不可取的,而吉列尔斯和里赫特的老师,海因里希·涅高兹,则盛赞科尔托是一个奇才。
如今,随着国际旅游和互联网的普及,钢琴、弦乐、管乐等各门类演奏者的审美也日趋国际化了。很好笑的是,我会听到一些德国乐评人,评价我对德国音乐的演绎过于“法国”(即过于灵活),以及听到法国乐评人,评价我对法国乐曲的弹法过于“德国”(即过于严谨)。我很想知道中国音乐爱好者们的看法。
Q8:能否列举三位,你心目中最杰出的法国钢琴作品诠释者。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A:就我个人的审美取向,对这一问题的考量标准,会包括声音的敏感度、色彩的丰富性、纹理的清晰度、和声的方向感、节奏的灵活性等等....基于以上种种,我的选择是:科尔托、米凯兰杰利和Vlado Perlemuter。如果可以再多一位,我想加上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
Q9:你喜欢法国音乐是自然而然的,那对德奥音乐的痴迷又源自何处呢?
A:点燃我对德国音乐兴趣的,有四个重要契机,而且时间挨得很近。在贝多芬诞辰200周年(1970年)父母给了我一套唱片,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和《庄严弥撒》等。
70年代初,我听了布伦德尔演奏舒伯特钢琴作品全集。1973年,我听了巴伦博伊姆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恰好也是那一时期,卡拉扬伟大的演绎,让我迷上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活》和《变形》等交响诗。
我猛然意识到,作为一位在法国成长的法国钢琴家,演奏法国作品只是顺水推舟之事,但要理解和弹好德奥经典则需要成倍的努力。因此,我倾注了15年专注于德奥音乐,期间只零星弹一点德彪西和拉威尔。
Q10:近些年,你似乎常在一些规模偏小,或相对比较随性的场合演奏,是否意味着你比较倾向沙龙音乐会这种形式?
A:并非如此。不管台下坐着300人还是2000人,于我而言并没有本质区别,我需要关注的只是音乐。当然,我可能更青睐那种位于中央,观众围绕四周的舞台。
我确实也有特别钟爱的音乐厅,比如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大阪交响音乐厅、圣彼得堡爱乐大厅(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和许多意大利的歌剧院。
Q11: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吗?
A: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这个词。我享受人生中的和谐,对一切争斗深恶痛绝。我享受色彩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穿着上);享受美酒和与佳肴的和谐;享受旋律在不同音域平衡流动的和谐.....如果这些都在你的定义范畴内,那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Q12:提到这些,我觉得你在穿衣风格,容貌举止方面都有一些像卡拉扬,你怎么看?
A:太有趣了!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指出我与卡拉扬有相似之处,我们都爱滑雪和跑车。但水上运动他更喜欢帆船,而我更热衷潜水。他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家,但他自认为在指挥方面更有才能(他是对的)。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好钢琴家,但坚信自己弹琴一定比指挥更出色。我很享受的一点是,弹钢琴可以亲手发出声音。
卡拉扬在很多方面对我影响深远,没有任何一位指挥家能像他那样令我留下如此难忘。我有幸在萨尔茨堡、柏林、伦敦和巴黎欣赏了他的音乐会。70年代末,我在柏林与他会面,并受邀为他演奏;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我们并没有如愿同台合作。
无论是指挥歌剧还是交响乐,无论是演绎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俄罗斯作品,卡拉扬的表现都精彩绝伦。他有着无穷无尽的色彩和想象力,那灵活的手势令人陶醉,对音乐脉络结构的呈现无比清晰。
我观看过几次他的现场排练,他总能敏锐掌控整个乐团的精神状态,言简意赅,直达痛点。他能充分发掘一支乐团的潜力,即便是顶级乐团也不例外:他执棒下的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发挥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出色。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雷远比老柴动人丨聆听最美丽迷人的法兰西味道
比起圣桑、德彪西、拉威尔,福雷的音乐更具纯正的法兰西味道
世界钢琴名曲
最好的古典钢琴:肖邦,德彪西,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
“原色李斯特”丨青年钢琴演奏家孙颖迪访谈丨“我中了古典音乐的毒”丨“钢琴专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不要把音...
交响时空 | 法国古典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