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挥大师卡拉扬: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古典音乐唱片艺术家

他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老派音乐超人,领奖台上的天才”,“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的特点是完全凭记忆闭着眼睛进行指挥;他是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古典音乐唱片艺术家;他也曾是鲜为人知的纳粹党员,又是瑜伽和禅宗的虔诚信徒。他精力充沛、魅力非凡、富有远见,还热衷于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飞机、跑车、滑雪和帆船。他就是曾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长达34年的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萨尔茨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兼高级顾问,他的母亲来自斯洛文尼亚。卡拉扬的家族有着希腊血统,他的祖上来自奥斯曼帝国鲁米利亚省的科扎尼(现属希腊),于1767年前往维也纳,1792年被腓特烈·奥古斯都三世封为贵族,从而在姓氏中添加了前缀“冯(von)”。

对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卡拉扬一直守口如瓶,正如一位传记作家所写:“他的观众很想知道他的家庭,但他一点也不想满足这种好奇。在他为这本传记所记录的所有谈话中,关于他家庭的一切都可以写在一张纸上。”卡拉扬关于童年最早的记忆是“躲在窗帘后面,嫉妒地偷听他哥哥的钢琴课”,家人很快发现幼小的卡拉扬是一位钢琴神童。他后来回忆说:“我自然而然地承受着来自钢琴学习和学业的巨大压力。我每年都在公共场合演奏。一方面,它孤立了你;另一方面,它带给你一种满足感,这是很难从任何其他地方获得的。

童年的卡拉扬每天坚持练习4个小时的钢琴,并于1916年进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师从弗朗茨·莱德温卡(钢琴)、弗朗茨·佐尔(和声)和伯恩哈德·鲍姆加特纳(作曲和室内乐)。作为莫扎特音乐学院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年轻的卡拉扬经常出现在学院一年一度的莫扎特音乐会(庆祝莫扎特诞辰纪念日)上。据一位评论家所说,卡拉扬的演奏方式和手感都非常自信,“他对声音之美的专注,显然源于他早熟的音乐感知力。”

在莫扎特音乐学院,恩师伯恩哈德·鲍姆加特纳鼓励卡拉扬从事指挥,因为他“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非凡才华”。于是,鲍姆加特纳一次又一次地带着卡拉扬去参加管弦乐团的排练,并让他坐在自己旁边。“这样你就能了解指挥是什么样的。他还竭力确保我最终将这一切都付诸了实践。” 在鲍姆加特纳的建议下,卡拉扬最终转向了指挥。1926年,卡拉扬从莫扎特音乐学院毕业,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并跟随亚历山大·温德尔和弗朗茨·沙尔克学习指挥。

1929年,卡拉扬在家乡萨尔茨堡首次担任乐团指挥,这次演出引起了乌尔姆市立剧院总监的注意,卡拉扬随即被任命为该剧院的助理指挥,协助剧院指挥奥托·舒尔曼的工作。1933年,希特勒上台,舒尔曼因纳粹党接管剧院而被迫离开德国,卡拉扬晋升为首席乐团指挥。关于卡拉扬与纳粹的关系,他一直三缄其口,对自己的纳粹党成员身份保持沉默。实际上,卡拉扬曾两次加入纳粹党,第一次是1933年在萨尔茨堡,两年后他在亚琛重新加入纳粹党。他后来坚称自己当时的目的是“职业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政治信念”。阿道夫·希特勒曾亲自任命卡拉扬为柏林的“国家指挥”,而他的敌人则称他是“党卫军上校冯·卡拉扬”,这也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1935年,卡拉扬的职业生涯得到了显著提升,他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总监,并作为客座指挥在布加勒斯特、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和巴黎演出。1938年4月,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的首次演出轰动一时,并引起了首席指挥威廉·富特文格勒的嫉妒,从那时起,他将这位年轻的明星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富特文格勒于1954年去世,原定于次年进行的美国巡演的指挥棒移交给了卡拉扬。成功完成巡演后,卡拉扬于1956年被任命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钦佩和尊敬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和威廉·富特文格勒这两位截然不同的音乐人物,并立志将两者的精华融入自己的风格。

卡拉扬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经常闭着眼睛指挥音乐会。这对于指挥家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因为眼神接触通常被认为对于指挥家与乐团的沟通至关重要,因此,许多乐团的音乐家对此感到恼怒。然而,通过卡拉扬的紧张排练,他们为演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的理念是,乐团需要的一切都必须事先准备好,”弦乐贝斯手鲁道夫·瓦泽尔回忆说。

在卡拉扬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发展出了自己的表演文化,其特点是美妙的声音、迷人的演奏和精湛的技艺。他更喜欢专注于古典浪漫主义曲目: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舒曼、柴可夫斯基、瓦格纳和施特劳斯。此外,他还致力于演奏第二维也纳学派和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等20世纪初的主要作曲家的作品,偶尔也会欣赏梅西安和亨策,甚至彭德列茨基的作品。

柏林爱乐乐团也发展成为全球顶级乐团——这要归功于他们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精彩巡演。1979年的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彼时人气堪比天王巨星的卡拉扬,应邀率柏林爱乐乐团访华,在北京连演三场音乐会。这是卡拉扬的首次访华,也是唯一的一次,前后只有一周时间。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像一股旋风,随即在中国掀起西方交响乐热潮,深深影响了一代音乐家和古典乐迷。


此外,卡拉扬还是一个媒体人,对录音的所有创新都持开放态度。凭借百科全书式的专一精神,他把自己的全部曲目都录制在唱片上,后来又刻录在CD上,并把自己的许多歌剧和音乐会表演都拍成了影片。据估计,他是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古典音乐唱片艺术家,唱片销量多达2亿张,而柏林爱乐乐团的媒体影响力也大大增加。

卡拉扬还提拔了很多有前途的人才,包括克劳迪奥·阿巴多、小泽征尔、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以及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令人惊叹的钢琴天才”——叶夫根尼·基辛。出于对下一代音乐家的关注,他于1972年创办了乐团学院,为未来的音乐家在专业乐团工作做好准备。

1988年,年仅16岁的基辛在维也纳巡回演出时经人介绍遇见卡拉扬。初次会面当天,基辛演奏了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和一些狂想曲。在“指挥帝王”的面前,小基辛丝毫不露怯,反而超常发挥,“弹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基辛如此回忆道。当他弹奏完毕,卡拉扬向他送上了飞吻,尔后还取下墨镜,用手帕擦眼泪。卡拉扬的妻子对基辛说:“ 我跟他结婚三十多年了,还没见他这么被打动过。”

一个半月后,卡拉扬正式邀请基辛与他一同合作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次合作让基辛更加声名远扬,此时的他才刚满17岁。令人遗憾的是, 一年后卡拉扬就去世了。 很多年后,基辛在其新发的专辑序言中,依然按捺不住自己对这位伯乐的思念与感激,他这样写道:“人生所达极致的心境,只是罕见的瞬间、时间和一日,对我来说,其中之一就是1988年8月9日, 那一天,我第一次遇见了伟大的赫尔伯特·冯·卡拉扬。

晚年,卡拉扬患有心脏和背部疾病。1989年4月24日,他辞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他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1989年7月16日,他因心脏病在阿尼夫的家中去世,享年81岁。一代指挥大师的生命就此划上句号,成为古典乐坛一颗永恒不灭的巨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赫伯特·冯·卡拉扬 | 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56-1989)
1988年柏林爱乐除タ音乐会珍贵视频,80岁的卡拉扬与18岁的基辛
指挥帝皇卡拉扬!
最伟大的20位指挥家(一)
曾经执棒过柏林爱乐乐团(BPO)的那些个指挥票友们 | FantasticClassics
【音乐大师介绍】指挥帝王卡拉扬的传奇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