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与现实的裂变(4) ---兼谈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四、音乐的碰撞
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民族音乐不值一提、乏善可陈。她还是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不过由于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之间文化的断裂,造成了目前我们听到的民乐都是建国后短暂文化繁荣过程中,经过修复和改造的音乐,他们很难再恢复到历史的原貌。

     

我国的音乐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上分裂时期的战乱,不少音乐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近代的持续100多年的内忧外患也是音乐文化遭到巨大破坏,经历了建国后短暂的文化繁荣之后,文化大革命又带来了摧毁性的灾难,当代的音乐文化已经与历史上的真实的音乐文化彻底断裂,现在的恢复和变革有积极的因素,但是那种为迎合西方口味的民族管弦乐,的确是显得不伦不类,我们真应该效法西方的本真运动,来一场中国民乐的本真运动。西方社会虽然没有完全与其音乐传统发生断裂,但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却出现了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真运动(古乐运动),其实就是为了弥合现代化的音乐文化与历史原貌的音乐之间的裂痕。东西方音乐文化在当代竟然面临相同的处境,那就是如何应对历史与现实的裂变。

由于中国的封闭,东西方音乐进行碰撞还是近代的事情。当时很多有志青年前往西方学习古典音乐,回到祖国后结合中国的民族音乐,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而在西方也有人开始反思音乐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给予了东方的古老音乐,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两种音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综观东西方音乐,除前面论述的根本区别以外,主要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1、乐律基础不同。我们都知道,民乐的的律学基础是五声音阶的,也就是在一个八度里的五个全音作为音阶,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三分损益法也是一种自然音阶,经五度上生、下生产生十二律和十八律,但还不可能实现广泛的转调,转调的过程显得不自然、不流畅。明代律学家朱载堉在1584年曾经在他的《律学精要》一书中精确计算出了十二平均律,可惜,我国的音乐似乎没有兴趣把这种理论投入到实践。欧洲在1600年左右荷兰人斯特芬提出了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12个等份的十二平均律理论,而巴赫出色地实践了这个理论,从此西方音乐建立在一个可以比较自然、流场地进行转调的律学基础之上。

2、音乐要素存在差异。音乐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调性、和声、音色和力度等。我国的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在于对旋律的突出、对和声的的简单化运用、乐器音色的不同以及主调音乐占统治地位。我们的音乐大部分是突出旋律的,旋律性非常强,具有很鲜明的歌唱性特点。和声学的发展远远不及西方,运用比较简单。由于乐器的区别,音乐的音色存在明显的不同(由于篇幅所限,不讨论声乐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民族乐器大部分音色较为艳丽和突兀,声音粗糙不够平滑,包括弹拨乐、管乐甚至弓弦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这样,缺少那种比较纯净的丝绸般的光泽。我们的复调音乐基本上可以说是空白,大部分作品是主调的。

3、音乐结构的差异。我国音乐在结构上趋于简单和自由,并不像西方发展除了复杂的曲式结构,音乐作品大部分只有一个乐章,篇幅不长,曲子中有一些简单的变奏或近关系调的转调,基本上没有大型的作品。主要的音乐形式有民乐独奏、民乐合奏、协奏、两件乐器的合奏(如琴萧相和)、民歌、戏曲等。我们的合奏都比较简单,没有发展出西洋的交响音乐形式西方则由于音乐理论的发展和创造性,发展除了众多的曲式结构,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多乐章作品,乐曲的转调也很复杂。主要音乐形式包括管弦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室内乐、乐器独奏与重奏、宗教音乐、歌剧等等。

       
4、乐队组织存在差异。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民乐队编制不大,在20人左右。而现代仿效西方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较大,主要是由弓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作为基础,弹拨乐器是西方音乐里少有的成分,乐器的音区普遍较高,但没有自己的低音乐器,于是借鉴来了西洋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种音高的不平衡还体现在管乐器上,声音较为分散,协调性较差。西方的交响乐队普遍规模较大,典型的双管编制的乐队也得有60人之多。每个乐器组的乐器音区非常平衡,都有高音、低音、Bass相互平衡和协调,弓弦乐器是乐队的基础。而且乐队发声较为集中,声音给人以协调统一感。同时,乐器本身的技术含量也区别明显,我国的乐器一般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没有复杂的机械装置,因此在演奏方面难与西洋乐器抗衡。西方由于工业革命,19世纪初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了机械按键装饰已经活塞转阀装置的发明,都对现代乐器的最终定型发生了关键的促进作用,使乐器更具有近乎完美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5、音乐的语言不同。我国是诗的国度,因此音乐语言一般较富有诗意,讲求意境和意象美,表现情绪较为含蓄、折衷,没有过多的激烈的情绪渲染,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富有情趣的音乐语言来表现,理性和激情明显不足。当然,不排除一些情感激烈的作品,但大部分民乐还是较为平和的。西方音乐则完全不同,其音乐语言掺杂着很多种因素,理性、激动、热情、叙述等等丰富多彩,诗意的东西也存在一些,但较中国的意境美来说,相差甚远。这也就是我国大多是个人单独演奏、作品短小精悍而西方音乐有较多的大型作品和注重协作的原因,毕竟光凭诗意无法构筑起大型的作品。
草草对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个别方面作了简单和不成熟的比较,但愿是抛砖引玉之作,引起大家的广泛兴趣和争鸣。

    

“中国是史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一个经济超级大国,但它也有它的文化野心,现在它正尝试接受西方古典音乐。

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于音乐厅和支持全国数百万的年轻音乐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受到钢琴家郎朗的成功的鼓舞。

但中国作为 一个传统上强调纪律和和谐的社会,能够适应要求个人主义和艺术自由的古典音乐吗?”这是2014年BBC拍摄的记录短片《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解说词,这部片子采访了很多中国的古典音乐人群,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 之 民乐西乐乐器连连看
特别推荐|蒙古族乐器《弓弦王》演奏,空灵的感受民乐HI-FI天碟
经典音画:常静古筝《落花飞》
《“多元一体”的胡琴音乐文化》作者:乔建中
群星 -《民乐佛韵-流水莲花》[信晨文化][AP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