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茶叶能煮着喝,却不能久泡?
      
‘’

前言:卖白茶的总是告诉你,他家的白茶是太阳晒出来的,很NB很了不得的好茶;买普洱的老实说我的茶是晒出来的,不是烘出来的,太多人不明白茶厂怎么烘茶,闻烘变色,甚至跟烘青挂钩。把萎凋和太阳晒,晒青和干燥等等一些概念胡乱串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出现无意盲视现象,比如巩汉林的小品中为了节省一个钉子钱打车去买,看到药物治病而忽略其副作用等等。

变化盲视又称无意视盲,当我们同时经历着多样事物发生时,仅仅关注其中一样,而忽视了其他样事物的发生,而且不知道它们的发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变化盲视。茶叶的选择上我们也爱犯这个毛病,买古树纯料而忽视工艺的好坏,买高山日晒白茶而忽视干度到不到位......

成品茶的好坏绝不是一个因素来决定的,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今天笔者一篇文章,让你认清炒干、烘干、晒干、阴干茶的不同,了解到什么情况应用何种方式干燥才是正确的。

 

什么是炒干?
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是炒青绿茶的干燥工艺。干燥是茶叶整形做形,固定茶叶品质,发展茶香的重要工序。由于炒青绿茶所用的机器不一样,干燥的工艺可分为:全炒法(锅炒)、全滚法、滚炒法、炒烘结合法,由于工艺不同,生产的产品品质也有所不同。属于金属传导干燥,热量主要由铁锅传导,传热较快,由于不断翻炒,叶子动态着热,叶温间断变化而不稳定。

炒干的类型
炒青绿茶,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如今的炒青绿茶随着技术进步及人们对色香味形的要求更高,炒烘结合的工艺也得到普遍运用。

  

什么是烘干?
因为干燥方式采用烘干而得名。烘干的方式有传统的炭焙和现代的机焙。红外线烘干则是利用红外线来照射茶叶,让茶叶吸收红外线后,内部分子间摩擦、碰撞从而使茶叶内外均匀受热以达到烘干茶叶的目的。传统炭焙和远红外干燥机属于此方式。热风干燥是对流传热为主,传热较快,叶温上升较炒干缓和。在利用热风烘干的过程中,茶叶和热风接触从而受热,叶面的温度升高,叶内的水分流失,以达到烘干茶叶的效果。此外,利用热风烘干需要热交换和湿交换均匀协调地进行。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热风的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着干燥效果。最常见的滚筒干燥机、烘干机、干燥箱等。

如今微波也得到应用,微波干燥的原理是微波发生器将微波辐射到干燥的茶叶上,诱使茶叶水等极性分子随微波的频率作用同步高速旋转,使茶叶瞬时产生摩擦热,导致茶叶表面和内部同时升温,使大量的水分子从茶叶中溢出而被蒸发,达到干燥茶叶的效果。热泵除湿烘干采用组合干燥方式,在茶叶的不同干燥阶段,采用不同的干燥参数和干燥方式,可以实现对于干燥过程的优化控制。对茶叶的干燥过程进行智能控制,通过建立一套准确较高,适用性好,可操作性强的控制模型,提高了干燥的生产效率,对茶叶含水量的自动控制,能够大大改善茶叶品质和实现干燥过程的节能。

 

烘干的类型
一提到烘干,大家就闻烘变色,甚至跟烘青挂钩,好像烘干就是机械,好像烘干就是高温,好像烘干的茶就是不NB的茶...,事实不是这样子滴。在耳熟能详的茶类中,除了普洱茶毛茶及安化黑茶千两茶成茶要求是晒干方式外,当今各茶类都会采用烘干干燥茶叶。不论是采用导热干燥、辐射干燥还是对流干燥方式,目的都是定色、定香、定味、定型、易保存。在绿茶中我们采用烘干方式干燥得到烘青绿茶。在白茶中,最后我们也要采用低温烘干干燥,当然白茶也有像普洱毛茶晒干的,这个在晒干方式中详述。

乌龙茶中,毛茶烘干后精制中干燥讲究文火慢炖的烘焙。红茶中,要高温烘干提香提味。黑茶除了千两茶成茶都得有烘干工艺。普洱茶的型茶采用的是低温慢烘。当然有的采用阴干,也有的采用晒干,但晒干绝不是普洱型茶的一个好的工艺,这个在晒干方式中详述。在这里普及一下热泵除湿烘干采用组合干燥方式,作为最新型的热泵除湿烘干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产品、蔬菜脱水、瓜子、花生、果蔬、肉制品、肠衣、烟叶、皮革、香菇、枸杞、干果、蚊香、贡香、布料、衣物、粮食谷物、挂面、腐竹、肥料、药品、中药材、纸品、木材、种子等行业,但在茶叶行业还没有普及。

 

什么是晒干?
因为干燥方式采用日光晒干而得名。指的是在一定区域,日照资源充分的产茶区进行的特优的茶叶干燥方式。高原地区因为海拔比较高,太阳照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热量,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茶叶初制完成之后,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完成茶叶干燥的过程。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这是优点。但也有更多的不是,你一定要清楚。太阳公公可不听你的,你得看着它的脸色行事,其实,晒干可不是一个靠谱的工艺,茶做出来好与坏随机性太强,没有一定经验和技术做出来的茶是很糟糕的,成品茶的好坏绝不是一个因素来决定的,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如果茶产业一直追求看天吃饭,将来一定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利用现代科技,继承传统精髓,将茶做得好喝、营养、安全、性价比高,使得茶产业做大做强,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白茶来说萎凋不等于太阳晒,复式萎凋、阳光萎凋室就是很好的方式。对于普洱茶来说鲜叶杀青、揉捻、晒青,成为毛茶。这个是毛茶的工艺,毛茶蒸压、干燥,这个是成品的工艺过程,与是否晒青无关。杀青、晒青,杀的是青,晒的也是青,是针对鲜叶的行为;烘干、晒干和阴干是紧压茶的干燥方式,是针对成品的行为,不可以胡乱串这些概念的。普洱毛茶的晒青方式可以借鉴白茶的阳光萎凋室的方式确保质量。干燥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别。

晒干的类型
晒干干燥方式的茶品中前面已经提到了,有普洱茶晒青毛茶和千两茶成茶,这个没有什么争议,比较能用晒干拿来说话的是白茶的干燥和普洱型茶的干燥方式。一提到晒干,就好像很天然,很NB的样子,这个是卖白茶的拿来用得最多的嘘头。懂得白茶工艺的都知道,白茶那地方在制茶季节是晒不到国标的含水量要求的,低温干燥更靠谱。就是萎凋天公不作美你也成不了事,再说白茶饼不可能也晒干吧?

普洱茶的干燥,包括杀青(锅炒)揉捻后的晒干,以及压制成品后干燥(或者烘干,或者阴干,或者还有晒干的)。成茶晒干,这个是最不靠谱的一种方式,紧压茶晒干,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对茶质伤害过大,第二是有可能晒不干,外酥里嫩。为什么不能晒干?因为晒干是大忌,对茶的伤害非常之大,在蒸压过程中,茶吸收了很多水分,同时,由于毕竟是高温,茶受到了一些伤害,在日光下暴晒,水分晒干的同时,茶的香气也带走,这个时候,只能用文火慢慢烘干,暴晒损失茶气过大,导致后期茶质单薄。为什么不能阴干呢?原因非常简单,阴不干。由于大厂的茶,用机械压制,一般压力较大,茶压得比较紧,并不透气,内部阴不干,会导致外干里不透,内部发霉,长黄霉,彻底报废。阴干只能用于石磨压制的饼,并不适用于机制饼。当然量少松压,可以采用阴干。大厂量大、机制紧压,这个就是大厂茶为什么只有一种选择,烘干的原因。

  

阴干
茶叶在阴凉通风干燥处的自然干燥方式得到的茶就是阴干茶,也有采用抽湿机抽干茶叶的机器干燥方式得到的抽湿茶也可认为是阴干茶。前者靠天吃饭,与晒干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靠机械产生湿度差晾干茶叶,可控性较强。

阴干的类型
阴干的茶叶常见的是月光美人和抽湿单丛。月光美人多用云南景谷大白茶阴干而成,近似于白茶。抽湿单丛,属于清香型乌龙茶,广东近几年的新工艺,用机器抽干水分成茶。

后语:以上笔者所说的,也仅仅是代表个人的一些不够成熟的总结。之前说过,茶海无涯,在茶叶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欢迎大家讨论,共同进步,怎么也得混个高中毕业吧。

   

对于每次洗杯润杯都几乎要倒掉一壶水的茶人们而言,我们很难将喝茶,这件极尽风雅之能事的事,与肮脏、污垢联系起来。

但看似整洁干净的茶桌,因为长期处在高湿环境中,其实也有你肉眼看不到的藏污纳垢“微世界”。特别在湿热的天气,高温更为细菌滋生提供了绝佳环境。

   

1、茶巾
美国一档科普类电视节目中有一集《看不见的细菌》,他们检查了8种常见日用品上的菌落数,最终力压纸币、马桶、手机、电灯开关……夺得头魁的,是厨房的洗碗布,菌落不计其数。

同为擦拭用品的茶巾,跟洗碗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短暂使用过茶巾后,并没有每次清洗的习惯,因为“并没有完全打湿”、“刚刚沾上的茶渍不多”、“放在那一会儿它自己就干了”。

   

潮湿的环境下,毛巾的纤维质地可以让其非常轻易地成为微生物寄生的温床,并成为交叉污染的主要渠道,包括——人手的反复接触、桌子上的灰尘沾染、茶具与茶杯底的菌落交换。

  

清洁建议
①每次使用后,将茶巾用热水单独冲洗并晾干。
②使用一段时间后,可用洗涤剂做一次彻底清洁。

 

③像普通毛巾用品一样,如经常使用,2~3个月后,最好换一条新的。

  

2、茶道六君子
作为喝茶辅助工具,茶道六君子的使用频率,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高。

  

但这也意味着,你越久没有用它们,你再次拿起它们的时候,就会越脏。

  

首先,茶具一般置放在茶桌上,不经常用,难免有浮灰累积。特别是茶筒内壁,一般人很难得清洗它。

 

其次,这些工具的置放方法,一般都是使用端朝上,也就是人手拿取时直接接触的地方。另外,如果你清洗了它们,却又没有完全晾干,直接放茶筒,那么湿润封闭的茶筒内,将会成为霉菌的天堂。

 

清洁建议
①尽量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把它们彻底清洁一次,然后晾干。
②茶筒放在干燥通风处,能选择镂空竹筒当然更好,竹筒也要定期清洗,消毒,晾干。

  

③每一个打湿的工具,都要晾干后再放入茶筒,避免干湿混放,保持竹筒内壁干燥。茶漏

每次清洗茶漏时,用水龙头的自来水冲力正反两面冲洗茶漏,即可冲掉肉眼可见残渣。但是,看不见的茶垢呢?

 

特别是带有一层尼龙滤网的茶漏,它的优点是网漏更细,而缺点则是久用后容易堆积茶垢,而且到后来过滤时,它的出汤速度会越来越慢。

除了茶垢堆积,也有纤维自身在长期湿润中发生的老化、氧化等原因。

 

所以,当你的茶漏开始出现轻微变色的时候,这意味着你该彻底做一次清洁,而不是简单的开水冲烫了。

清洁建议
①用软毛牙刷蘸上小苏打,轻轻擦洗即可。
②用太久,又不太贵的茶漏,还是建议直接扔掉换一个吧。

  

3、茶桌的背面、接水盘和走缝
对于简单易携带易清洁的茶盘,情况可能要好很多,不过我们想要说的,是那种很大只、半固定式、又不易拆洗的茶桌!

试想你上一次拆洗茶台下方的接水盘是什么时候?又或者……你从来没有拆洗过?

清洁建议
①如果你还想愉快地与茶相伴,不想闻到酸腐的味道,最多一个礼拜必须清洗一次;

②茶桌高湿,木质茶桌又不能暴晒,但可尽量将其摆放至干燥通风处。

 

喝茶本是高雅清净之事,更加应注意清洁卫生,无关其他,只为自己身体健康。

  

泡茶,人人都会。烧一壶水,用水的温度温暖茶叶,就泡好了一杯香气四溢的茶。

喝茶的人都知道,茶不能泡太多次数,但大家也知道,有些茶还可以煮着喝。那么茶叶既然不能久泡,又为什么可以煮呢?别着急,小叶子这就给你答案。

 

1、茶叶泡太多次数错在哪?
对于茶叶不能泡太多次数的原因,大多数人可能只单纯觉得茶叶泡太久会索然无味,其实其中的道道远不止如此。

  

茶叶中含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愉快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养分物资。这些养分物资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养分物资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茶叶一般在四泡后有益成分析出得差不多,茶汤的香气逐渐低沉,滋味淡薄,但茶叶中苦涩成分也将逐步析出,故口感较差,再泡意义不大。

 

除此之外,茶叶泡太久,甚至隔夜的话,如果保存不当,茶叶还会变质,它们所含的少量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会惹来细菌和霉菌,对健康极为有害。

 

所以日后喝茶万万要记住不可一壶茶从早喝到晚,即泡即饮,才能喝出健康。

 

2、有些茶为什么又能煮呢?
茶叶不可久泡,但有的茶却可以煮,而且茶汤的滋味比泡的更好,这是因为茶叶中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泡茶的水一般在80-100度,这时候茶叶中的溶于水的物质是低沸点物质,煮茶的时候,茶叶中的高沸点物质才会释放,这时候的茶汤会变得更加香醇。

 

此外,英国科学家发现,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壶煮茶可以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质,抗癌效果更好;煮茶还可以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茶色素等物质充分释放出来,提神、消脂、预防疾病等功效都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3、那么哪些茶能煮着喝?
煮茶虽然好处多多,但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煮的。适合煮的茶要么是重发酵,要么就是老茶。

  

白茶虽属于微发酵茶,采用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为原料,经阳光晒干或文火烘干而成,但老的白茶可煎也可泡。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黑茶可冲泡也可煎煮。熟普同样可煮。

红茶最受国际欢迎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红茶既适于冲泡,也适于煎煮。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乌龙茶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乌龙茶也可以煮,但是不宜长时间煎煮。不然茶汁过浓,影响茶汤口感。

 

但是轻发酵茶和绿茶这类未发酵茶则忌煮着喝。这类茶由于发酵程度轻,冲泡已经足以将其中的物质释放出来,煮饮则过,煮后会造成茶叶发黑,茶汤变紫,茶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根本不能入口。

  

4、煮茶时要注意什么?
煮茶和泡茶一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水温,对于泡过的老茶,再进行煮制时适合用温水,用冷水煮出来的茶汤味道会大打折扣;对于没有泡过的茶,先洗茶叶,再加冷水煮,更容易将茶煮开。

  

其次是茶具,煮茶的茶具一定要干净,且煮茶壶不可太小,否则容易因水量少而产生困扰。煮茶时茶叶和水的比例要适宜,茶叶不可太多,因为要高温久煮,要时刻注意茶汤的平均。

 

煮茶之风兴起于唐代,是饮茶文化中的一笔重彩。长久以来,泡茶和煮茶的利弊,一直是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其实无论泡茶还是煮茶,只要掌握了科学正确的方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喝茶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洱茶 茶百科 买茶网,御牌西湖龙井,漕溪牌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台湾冻顶乌龙...
你对中国的茶叶了解如何
澄清制茶工序的原本历史真名
明朝清朝时期的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石昆牧文集-----(六)普洱茶制作之古今与迷思 (上)
做一个懂茶人 茶叶知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