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契尼《蝴蝶夫人》欣赏指南

浅析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
导读: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分析了他的重要代表之作《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创作特色。本文作者印成萍。——1、普契尼歌剧情节运转的轴心是什么;2、普契尼歌剧何以吸引我们;3、普契尼《图兰朵》欣赏指南

普契尼以《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图兰朵》等歌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观众。在歌剧《蝴蝶夫人》中他运用丰富生动的音乐语言、优美明媚的旋律、高超的配器与和声技术、细腻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唱腔,充分体现了其创作的真实主义倾向和特色。

  

1、《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生于音乐世家,在米兰音乐学院随彭凯里等作曲家学习作曲技巧。1893年发表歌剧《玛侬·莱斯科》之后,被誉为真实主义歌剧作家。《蝴蝶夫人》为两幕歌剧,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由普契尼根据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同名小说的剧本创作而成,是一部反映下层市民生活,表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为题材的抒情性悲剧。剧本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悲惨命运的描写,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2、《蝴蝶夫人》的创作特色
《蝴蝶夫人》女主角巧巧桑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宗教信仰,最后梦想破灭吻剑自尽。普契尼以描写女性心理为线索,通过对女主人公巧巧桑(蝴蝶姑娘)细腻的刻画,将抒情性和戏剧性综合起来,突破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分曲结构,并充分吸取19世纪以来欧洲歌剧和交响音乐创作的新成果。

01 真实主义和传统主义相结合
19世纪意大利歌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称为真实主义的歌剧,它对人物的塑造鲜活生动,注重心理描写,注重通过语言刻画人物,使人物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故事情节和细节扣人心弦,戏剧冲突尖锐而集中;歌剧大量运用音乐衬托舞台气氛,注重对环境的表现和渲染,场景真实感强。普契尼的《蝴蝶夫人》鲜明而富有特色的真实主义风格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歌剧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现实主义题材
《蝴蝶夫人》以当时日本艺妓的生活为题材,剧情动人、曲调抒情、故事紧凑、情节感人;作品以真实、质朴、动人的特点及浓厚的民族风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吸纳了意大利和法国进步歌剧的精髓;音乐富于东方色彩,追求渲染强烈的舞台效果和感情,音乐与戏剧相互贯穿发展,旋律流畅而富于表情。在《蝴蝶夫人》中,普契尼通过对环境的表现和渲染,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普通人物的遭遇。这部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以其真实的笔墨、优美的旋律和高超的技法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和慧演唱《晴朗的一天》
(2)善于描写下层女性形象
在真实主义歌剧中,普契尼善于表现生活在底层民众的小人物形象,特别偏爱描写受凌辱、受欺骗或被误解而为爱情做出巨大牺牲的柔弱的善良女性,在《蝴蝶夫人》中,他特别突出了蝴蝶夫人――巧巧桑倍受生活煎熬的辛酸经历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生活在最底层人们的真实而悲惨的生活。他用朗诵调与咏叹调相融合的叙咏调深入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巧巧桑的内心世界,这些叙咏调朴实而不华丽、平易近人而不炫技,对意大利歌剧声乐优良传统在世纪之交作了一个新的发展。

(3)声乐与器乐的有机配合
普契尼同时也充分发挥乐队的表现力。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感人,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热情,管弦乐伴奏色彩瑰丽。在《蝴蝶夫人》歌剧的交响乐前奏中,一段急速的赋格曲,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把观众带入到日本长崎海湾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中,这是普契尼最绝妙的灵感闪现。普契尼曾说:“《蝴蝶夫人》的音乐是上帝赐予我的。”他对剧中的女主角充满了同情和怜爱,他将这样的爱、慧悟赋予了巧巧桑这一角色以鲜活的生命,使《蝴蝶夫人》在配乐方面典雅而轻盈、咏叹调凄美而迷人。

  

02 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典范
抒情性和戏剧性是一部歌剧创作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戏剧特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地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而抒情性则指使用音乐来感动观众。《蝴蝶夫人》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吸取19世纪以来欧洲歌剧和交响音乐创作的新成果,将戏剧性和抒情性两者结合起来,采用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音乐主题来加以展示,写出了极富抒情性和戏剧性的旋律。作品一开始就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全剧在这种气息笼罩下对巧巧桑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用特定的音乐来描绘了“死亡”、“诅咒”、“爱情”以及“自杀”的旋律……使人感觉在抒情性中有悲剧性色彩的动机在音乐中展现,达到了抒情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03 富于异国情调的东方色彩
普契尼是高超的调色大师,在《蝴蝶夫人》中,他巧妙地用一些地方音调、东方音调在全剧中营造一种特有的色彩。在配器上精致地使用弦乐和巧妙的木管,勾勒出一个东方式的暗蓝色或淡蓝色的偏冷色调。它的另一新颖之处还在于五声音阶序列的运用。普契尼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是20世纪初西方人概念中的东方及日本色调也是普契尼创作的第一部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其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旋律抒情而细腻。开始是幻想,大量弦乐的叠置加强了它的温暖感,旋律中的五声音调使它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中间经过过渡的宣叙,最后再现时掀向全曲高潮,充分地表现巧巧桑对爱情的忠贞与渴望。

04 打破歌剧传统的分曲结构
普契尼的戏总是一幕一个单位,其中有很好的分曲插段。作品按照场的单位来布局整个结构,中间不容打断的戏剧情节进展非常流畅,这种流畅的结构非常接近现实主义的要求。虽然,《蝴蝶夫人》不像比才、莫扎特甚至威尔第的早期歌剧都是一段一段的,但它的作品即使不是分曲结构却有分曲的影子,如其中的爱情二重唱,还有蝴蝶夫人三大段独立的咏叹调或咏叙调,都镶嵌着传统的影子,这既满足了观众以及歌剧传统形式的需要,又与戏剧内容达到了很好的契合,使整个作品流畅而一气呵成。

  

3、结束语
普契尼歌剧继承了真实主义和传统主义结构, 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题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反映普通人的遭遇,特别突出深受生活煎熬,具有辛酸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他擅于从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及采用各民族的特色音调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作了许多享誉世界的歌剧名典,与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一道成为欧洲歌剧史上五大歌剧大师。

光音读书会课程介绍;声声不息的浪漫主义歌剧

—— 岑倩文老师课程简介
导读:在辞旧迎新,光音读书会在魏沐恩老师的带领下,用八次课程,为大家讲解关于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主题。与古典主义时期比,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无论是作曲家数量、作品体裁还是音乐思想都要更加多元,所以大家在学习魏沐恩老师的时候,要尤其学会理解音乐史的方法论,然后不要忘记阅读《DK古典音乐大百科》。音乐之光公众号也会很快为大家推出魏沐恩老师课程曲目演奏视频合集,帮助大家更好复习课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光音读书会将在岑倩文老师的带领下,以《声声不息的浪漫主义歌剧》为主题,继续带领我们通过歌剧艺术的角度,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成就。大家只需要点击音乐之光小程序即可进入课程。我们的音乐之光muselit公众号,也将持续根据课程进展,为大家推荐延伸阅读文章,作为课程指南。新的一年,音乐之光也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课程主题、内容,献计献策。

导师简介;岑倩文
留美声乐专业研究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情怀,也许是对小清新文艺爱情的向往,也许是对壮阔自然界的感情抒发,你的情怀又是什么?大概在18世纪的时候,有这样一批音乐家们,他们带着各自的感情冲动,写下了一篇篇历史巨作。有感人至深的,也有新鲜猎奇的,还有惊悚悬疑的。想象不到吧,古典音乐家们也会有各自好玩儿的想法和感情的抒发。这个春天,我会带领大家畅游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海洋,感受那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各自怀抱着的一份情怀。总而言之,古典音乐同样可以很有趣,让我们一起跟随浪漫主义歌剧发展的时间线,去收获一份不一样的感动吧。”——岑倩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
邂逅歌剧·Hello Italy
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咏叹调
普契尼 歌剧《蝴蝶夫人》“永别了,爱恋的家”
《蝴蝶夫人》歌剧
【轻松周末】女高音安娜.涅特列布科演唱咏叹调《晴朗的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