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那么多学术秘籍,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学问?
看上去热爱学术但学问总也不上道的人似乎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群体特征:爱在朋友圈转发各种记载前辈学者学术心得、高尚人格的文章。

如果这一观察是准确的,那么进一步的问题便是,为什么会这样?仰慕前辈学者、收集学术秘籍,这些不都是有助于做好学问的心态和做法吗?之所以会出现“看了那么多学术秘籍,还是做不好学问”这种乍看奇怪的现象,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大师巨匠。特别是比我们早一两辈的学者中,浪得虚名者居多,他们不仅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成名太早后劲太少,人格也不见得多高大。因此,如果某人看谁都像大德硕儒,那我们只能说他学术判断力糟糕,并且可能还缺乏一般意义上的识人能力。

其次,相比学术本身,这些人往往更迷恋与学术相关的光环,以一种崇拜者的姿态沉浸在这种光环的绚丽色彩中不可自拔。骨气、担当、天才、勤奋、冷板凳、等身著作……由这些元素串起来的故事很动人,但却不是学术本身。喜欢这些故事胜过喜欢自己去读书写文章意味着自己只是一个学术票友、学术消费者,而非学术中人、学术生产者。

学问无定法,每个时代、每个学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能从他人的经验之谈中得到的启发往往是抽象的、间接的、高度选择性的。相比收集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自己实实在在去做学问,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三事:潜心向学、老实为人、踏实做事[哲理人生]
- 学问内自有乐地-
为什么那么多学者不敢写博客文章?
菜根谭:学无止境
099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王国维:教育的根本是陶冶意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