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劝你多读史书?
演讲题目:“二十四史”点校修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演讲者: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


1. “二十四史”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数字,说起来大家都可能很知道,比如说有一句话叫:中国和中华民族有四千年完整连续不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说这句话它的依据是什么?它的依据就是我们面前的“二十四史”,我们知道“二十四史”,第一部从《史记》,最后一部《明史》,《史记》的所记事的开端是黄帝时代,轩辕黄帝,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最后一部《明史》,《明史》写到明朝灭亡,崇祯十七年,1644年,前后四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制度都原原本本地记录在我们的“二十四史”当中,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贡献。那么大家要说,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完备的国史呢?归根结底的一个大的原因是中国有非常伟大的史传传统。从司马迁写《史记》,确立纪传体这样一个体裁,到班固写《汉书》,《史记》《汉书》之后,历代都用纪传体的方式来对各朝各代的完整的历史来记载。那么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十四史”武英殿版全部刻成了,乾隆皇帝亲自赐名“钦定二十四史”,所以所谓的“二十四史”,真正它的形成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形成的。
那么伟大的史传传统里面,我认为一个更重要的传统就是以史为鉴的读史传统。“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三千三百卷,四千五百多万字,前后将四千年的历史完整地展现出来。那么我们大家会说,四五千万字,三千三百卷这样一个篇幅,对我们个人阅读会有很大的障碍吧?那么其实呢,我们的历史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我们看《三国志》,你会看到三国鼎立时候的军事的对峙状态,你可以看到大家比较熟悉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我们可以去看《金史》和《宋史》,可以看到金宋对垒的时候,它的战争的状况,可以看到金人怎么样一步一步地从草原民族到我们的北京,到开封,开始统治整个的中原地段;宋代怎么样从北宋一直到靖康之难,到南宋偏安一隅。我们通过戏曲、影视所知道的那些历史事件,在我们的正史当中都有更加准确的记载。我们经常说现实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现实当中的人所遇到的所有的事情,其实古人都遇到过。比如说我们爱好文学,我们做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我们可以去看魏晋南北朝的史书,会全面地去反映这个时代的重要的文学家,他的文学的生平、创作和当时的文学事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现场。那么通过这些前后的照应,我们就能知道古人对待某一件事情,他是什么样的看法,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启迪。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纪传体史书的这个体裁是非常了不起的。正因为有以史为鉴的读史传统,才往前推动了刊刻的刻史的传统和修史的传统,中国才有这么完整的历史的书,历史的记载和历史的这样一个传承。


2. 点校本“二十四史”——

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全新版本

刚才讲乾隆四十九年,殿版“二十四史”完成了。殿版“二十四史”是在清代,一直到民国通行了一百多年的 “二十四史”的标准本。那么1949年以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适合我们现代读者阅读的新的版本,最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从古董架子上的线装书形式的“二十四史”,变成我们每一个人能在手头随时取阅的现代的阅读本,便于我们阅读的一个本子。这个工作就是我们的 “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3. 何为“点”?

所谓的点是什么?点,简单说就是标点,也就跟我们现在的现代汉语用的标点基本一样,逗号、句号、冒号、上下引号,这是点的工作。点的工作是解决了我们的阅读难点。另外还有一个标的工作,我们的“二十四史”的全部史书都有标线,这个标线分两类,一个就是直线,一个是波浪线。当你读书的时候看到这一句话,中间的两个字三个字,旁边有直线,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人名,这是一个地名;当看到这个边上有波浪线,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书名,或者是篇名。这个是《宋史》的其中的一页的一个小部分,这个就是没有经过我们标点和校勘的原本,大家可以看一看能不能断下来,现在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好,这位同学。
青年代表韩亚轩:克明力辞之,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至额内,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于五年,卒年六十七。


徐俊:好,这位同学基本上是点对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因为可能离得比较远,看不太清楚。那么我们下面看看当时的点校的先生们是怎么点的。大家看这个是《宋史》王克明的传,王克明是宋代的一位有名的医生,我们就可以看到克明的边上都有专名线,因为它是人名,当我们读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说人的。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他是一个医生,急人所急,数千里他也赶过去,然后初试礼部中选,就是礼部考试的时候他考中了,然后累任医官,就是一直是做医官的,王炎是一个更大的官,王炎宣抚四川,宣抚四川的时候,征召王克明,王克明他不就职,后来又迁任内翰林医痊局的官,赐紫金大夫。绍兴是南宋的年号,刚才绍字你从上读了,就不对了,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通过标点和标线,能够比较简单地让我们的现代人能够顺利地把这一段古文读下来。现在屏幕上的是《史记·汲黯传》里面的一句话,这一句话“黯”是人名,就是汲黯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汉武帝时候的一个大臣。小撒老师你也来试试。
撒贝宁:我啊,我现在都不知道是从哪边读,是从黯开始读是吧?
徐俊:横排从左读 竖排从右读。
撒贝宁:一碰到古文我就蒙,你们先试。
青年代表刘煜璇:我试一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
徐俊:实际上是没有理解的。这个例子是我在我们的“二十四史”,点校档案里看到的。在“二十四史”点《史记》的时候,点校者是顾颉刚先生,责任编辑是宋云彬先生,在我们档案里保存了宋云彬跟另外一位叶圣陶先生,他们往返就这句话,来回写信讨论了好几轮。褊是什么意思呢?褊就是衣服穿得衣袖太紧,在这里面是指这个人心胸不够大,这个里面就有两种点法,一种说汲黯心胸不够大,所以他的心里面难免有一些想法。那么另外一种点法就会说黯,褊心,不能无少望。宋云彬先生写信去征求叶圣陶先生的意见,叶圣陶先生举了《诗经》里面的例子,《诗经》里面有“维是褊心”这样的一句话,《辞源》《辞海》也都有“褊心”这么一个词,最后点校本是采取了“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这样的点校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二十四史”的点校者是做了怎么样的一个具体而微,但是确实有极富价值的工作。这个工作其实是遍布于我们“二十四史”二百四十一册,三千三百卷,四千六百万字的每一句当中。

4. 何为“校”?

那所谓的校,校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一本书要用它历史上不同的版本汇校到一起。举个例子说《史记》,我们的“二十四史”点校本的《史记》,是用的清代金陵书局的三家注《史记》,这是我们的底本,但是不是说我们工作在这个本子上做,就用这一个本子来标、点、来排,而是要把从宋代黄善夫,三家注本开始,一直到元代的本子,明代的南北监本子,清代的殿本,所有的这些本子的文字要跟金陵书局本的底本,要来复核。所以我们的这个书,最后像《史记》是有十一个版本,汇校到这一个本子上的,我们读一本可以知道,其他十本的文字之间的差别。这个跟大家展示的是《宋书》,我们知道《宋书》是王仲荦先生主持点校的。在“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开始之后,我多次地去到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王仲荦先生生前工作的地方,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面,看到了王先生当年生活工作的场景,王先生把《宋书》的其他版本和《宋书》同时期的其他文献、所有的校勘成果,都按照《宋书》的原文相应的位置,朱墨烂然地把它一一地校在这个书上。整个《宋书》都是这样的一个面目。这个资料长编当时是王先生生前用蓝包袱皮包好了,我就是用蓝包袱布背回北京,把它影印出来的。能够看到一位先生在一部史书里面所下的完整的工作和功夫。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二十四史”全部工作的一个缩影。


其实在我们的“二十四史”流传过程当中,不是每一部史书都是完整地传下来,有些史书在流传过程当中是有残缺的。现在我要跟大家讲的这个例子,其实是我们文献学界非常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魏书》。“二十四史”的《魏书》,在1930年代张元济先生做百衲本《魏书》的时候,中间有一个缺页,是《魏书·乐志》当中缺了一页,百衲本三十年代印的本子就缺这一页,到1944年印的重印本的时候补上了这一页,这一页是怎么发现的呢?是著名的史学家陈垣先生,他在《册府元龟》里面发现了一段《魏书》的佚文,而且恰恰就是残缺了的《魏书·乐志》中间的一页。按照宋本《魏书》的行款格式,把《册府元龟》里面的这一段排进去,四个角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确实是一个奇迹。陈垣先生当年发现了这一个可补的这一页之后,给著名的藏书家傅增湘先生写信,说这一页自靖康以来,一千多年沉埋于世,一千多年没有人看到过。从1127年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看到这一页。所以点校整理工作,一个是要把它解决我们能够读的问题,通过标点、标线,通过校勘来解决它的准确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同时期的、同类文献的比勘,也解决一些书的残缺的问题。

5. 正史修订任重道远

让传统经典更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

其实说回“二十四史”,我们现在正在做的 “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那么我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十三年。2013年出版第一部《史记》,到现在也已经出版了十部。那么“二十四史”的修订应该说是原来点校本的一个升级版本。过去五十年当中,中国古代史、中国的断代史的研究水平比1960年代1970年代有非常大的提高,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它也需要我们的“二十四史”的点校本有更新,符合现在的要求。这五十年当中,学者们针对本书和本时期文献的研究,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以前可能更多地关注历史规律的研究,而在这几年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对我们“二十四史”正史的文献方面的支撑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现代的科技水平也有很大的对我们点校工作的支撑,过去那一代学者整理“二十四史”的时候,点的工作主要靠自己个人的学术积累,而我们现在,我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已经达到了十五亿字,已经涵括了我们所有的已经整理过的古籍。那么我们对要整理的对象,它到底是专名还是非专名这一件事情,在《史记》里面这么说,在《汉书》里面怎么说,我们通过古籍库就能搜索到。我们在2007年重启“二十四史”修订工作之后,得到了学术界特别多的学者的关注和支持。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在去杭州,征求杭州大学和杭州地区的《宋史》学者,对《宋史》修订的意见的时候,有一位学者在会上说:“我们这些人,过去几十年当中研究历史,得益于这一部点校本‘二十四史’,现在我们有机会把我们的所知、我们的认识奉献给‘二十四史’新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么通过修订组、编辑组的这样一个工作,从2013年我们的《史记》出来以后,连续八年,我们都在上海书展,读者们都会排长队,来买新出来的“二十四史”修订本,非常让人感动。


纵观二十四史,它能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源流形成的过程,它不只是记载了王朝更迭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其实在这样一个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就是应该对我们优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认同,才能谈得上对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那就我们出版人,我们的编辑工作来说,应该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这样的一个典籍,有更多的深入的挖掘,更准确的阐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融入我们的时代,融入学术,融入文化,还要融入我们的生活。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讲啦》| 徐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二十四史”介绍
历史ABC:一篇文章看清楚二十四史的概况
《二十四史名句大典》
二十四史有哪些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有哪些
读史书,认准官方盖章的“二十四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