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圣欧洲文化中心


                        柏林爱乐的冰箱贴

文 / 摄 李齐媛

在欧洲众多有故事的城市里,柏林是我最喜欢的城市,它拥有独特而厚重的印迹——与德国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同,旧波拉布语名为“沼泽地”的柏林始于13世纪施普雷河东岸的商镇,兴于两代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后经历魏玛共和国、“二战”第三帝国首都及战后被割据成一“墙”之隔的东西柏林,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又再次统一并成为德国的首都和欧洲文化中心。在起起落落而又曲折的历史背景之下,成就了柏林今日与众不同的艺术地位。巡乐欧洲,柏林是不可错过的一站。

探访柏林爱乐音乐厅

柏林爱乐音乐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的所在地。这里见证了很多著名首席指挥家的辉煌时刻,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富特文格勒、切利比达克、卡拉扬、克劳迪·阿巴多、西蒙·拉特等,也曾迎来送往勃拉姆斯、马勒、格里格、柴科夫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汉斯·普菲茨纳等客席指挥。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位于卡拉扬大街的柏林爱乐音乐厅由大礼堂和室内音乐厅两部分组成,大礼堂(GroßerSaal)的黄色非对称五角星、像帐篷一样的建筑设计来自Hans Scharoun,有2440个座位,自上世纪60年代初建造完成。一排排观众席座位的高度随距舞台的距离不规则地增加。舞台在大厅的中央,被座位环绕。这座建筑开创了葡萄园式座位安排,也成为其他音乐厅的设计典范。这样的错落而紧密的布局安排使得各个区的观众在视听觉上都能连贯享受。所有倾斜角度和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使舞台尽可能都呈现于观众的视野之中。

而室内音乐厅(Kammermusiksaal)由Edgar Wisniewski根据Hans Scharoun的设计遗作完成,Lothar Cremer作声学顾问。该部分有1180个座位,自上世纪80年代初动工,最终整体结构完成于1987年。像大礼堂一样,室内乐厅的核心概念突出音乐家的舞台。音乐会舞台内置了许多不同的装置,可以将其降半阶演出。舞台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始终是建筑师的重要关注点,这为现当代的音乐表演创造合适的空间。

此外,穿过座位区的环状平台,也可供音乐家在主舞台之外的其他位置演奏。在演出的日子,音乐会的节目册约为3欧元,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只有德语的节目册,而即便提供英文也是少得可怜的一张纸,但若来此的目的为欣赏音乐,何必纠结当时非必要的小册子呢?同其他地方音乐厅一样,柏林爱乐也有一隅商店售卖唱片、黑胶、音乐类书籍及纪念品,所售唱片及黑胶的价格还是让人十分心动的。此外,由于音乐厅的演出场场爆满,中场休息的空间也常常人满为患,即便只为一瓶苏打加碱水面包,人们也甘愿排起长队。哪怕根本吃不惯碱水面包,当啃下去的那一刻依然会有一种难以自控的满足感。

除了柏林爱乐乐团,还有很多优秀乐团也会在柏林爱乐厅演出,不容错过:如在世界广播交响乐团中始终名列前茅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上世纪90年代以先锋音乐而闻名世界的,曾由洛林·马泽尔和里卡尔多·夏伊担任总监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等。此外,来柏林一定不可错过“分三国”的三大歌剧院的演出。除了优良的剧目制作,像德意志歌剧院、柏林国立歌剧院自带的管弦乐团也可比肩世界其他著名交响乐团。

世界三分之一的歌剧在这里上演

第一次看水下歌剧,来自普赛尔的《狄多与埃涅阿斯》,在柏林国立歌剧院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活跃在世界剧院舞台的中心,德国的歌剧院比世界任何地方的都更有生命力——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歌剧都在德国的舞台上演,而柏林数得上号的剧院就有二十多个,古往今来亦是很多剧目的首演之地。

由巴伦·博伊姆做总监的柏林国立歌剧院的正式名称为“柏林德意志国立歌剧院”,是柏林第一座歌剧院,又被称为“菩提树剧院”。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腓特烈大帝下令于1742年建成的普鲁士皇家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理查德·施特劳斯在此指挥《莎乐美》的柏林首演之后,国王剧院再次更名并正式成为柏林德意志国立歌剧院。历史上很多音乐家如梅耶贝尔、卡尔·玛利亚·冯·韦伯、门德尔松、舒曼、理查德·施特劳斯等均来此做过音乐总监。柏林国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除了作为剧院乐团参加歌剧演出外,每年乐季均举行大量交响音乐会,单独和定期的交响音乐会的传统自1842年一直持续至今。在歌剧和音乐会这两个领域,乐团均代表了德国和世界的顶尖水平。

                              柏林国立歌剧院的巴洛克风格吊灯

经过战火的洗礼,修复的剧院有1450座位,内在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歌剧院,外观又融合了希腊式立柱及浮雕,每当夕阳余晖照射,会笼罩一层神秘而隆重之感。如平日可在剧院官网购得参观票参观舞台、乐池及布景装置,观众大厅由一层池座和三层楼座组成,布置得金碧辉煌,整座剧院里布满了精美的艺术品。著名的阿波罗大厅,典雅的白配以金饰相映成趣,在水晶灯的映衬下金碧辉煌,中场休息之余感受一把古典华丽的气息也不失为一种美妙体验。笔者在此欣赏过水下巴洛克歌剧《狄多和埃涅阿斯》(柏林艺术节版)及利用切割场景的先锋歌剧《babylon》(柏林首演),慨叹于巴洛克内饰的剧院,舞台上却是大胆而绝对的现代艺术。看完演出别忙往外走,出大门处可品尝到免费巧克力,为夜晚画上完美的句号。

                          《Babylon》的舞台设计非常吸引观众

位于夏洛滕区的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是柏林众多歌剧院中最大的。由Fritz Bornemann设计,于1961年建造完成。它取代了1943年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原址歌剧院。德国德意志歌剧院体现了“民主”歌剧院的理想,是典型的东德设计风格,每个座位都可以欣赏舞台的全景,亦在为当时东德人民歌唱舞蹈提供舞台。在一个多世纪前,当时的德意志歌剧院是专门为理查德·瓦格纳而建的现代化剧院,与奢华著称的菩提树剧院形成鲜明对比。Fritz Bornemann在重建时保留了其出色的视野和声学效果设计。除了能欣赏歌剧、音乐会之外,剧院下属的芭蕾舞团也常在这里演出精彩的舞剧,依然可见东德传统的艺术传承和影响。德国德意志歌剧院经常会排演一些冷门或鲜为人知的歌剧,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歌剧历史考古爱好者前来观看。

三大歌剧院中的喜歌剧院也同德国柏林国立歌剧院一样为巴洛克风格,距离也非常近。和另外两家歌剧院有所不同的是,柏林喜歌剧院对自己的定位是音乐剧(Musiktheater)剧院,要弄清楚这个音乐史上的特殊概念,就要从喜歌剧院的德文原名Kommische Oper说起。

喜歌剧院的前身是大都会剧院,“二战“后由Walter Felsenstein在1947年着手重建。将剧院更名为Kommische Oper,借用了法语中 Opéra comique的概念,像奥芬巴赫在法国建立的小剧院Bouffes–Parisien一样却不完全相同。“喜歌剧院”追求通俗、诙谐、接地气,超越传统定式,不走皇家高雅路线的戏剧形式。Walter Felsenstein赋予了喜歌剧院新的演出定义:改编传统歌剧+轻歌剧+歌唱剧(Singspiel)+音乐剧。因为演出更贴近百姓和生活,这一剧院形式革新的空前成功在整个欧洲音乐界引起浪潮,当时诸国纷纷效仿,建立了这种新型喜歌剧院模式。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涅槃重生后的喜歌剧院使得一直“阳春白雪”的歌剧艺术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生的活力,更受年轻一代追捧。

              与时俱进的喜歌剧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采用椅背投放液晶字幕的剧院

柏林喜歌剧院上演的剧目一律翻译成德语来演唱,包括轻歌剧和音乐剧,为了让内容更加接近大众,也为了延续德语文化传统。笔者有幸欣赏了一出新编的《波西米亚人》,剧中扮演穆赛塔的韩裔女高音精彩的演出令观众叹为观止。能在欧洲的顶尖舞台上见到亚裔音乐家放光彩,实在令人激动,由此也不由心生期盼,希望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见到越来越多的亚裔、华裔、中国籍音乐家。

                                      柏林音乐节的宣传单

音乐节尽显古典之美

作为欧洲重要的音乐文化城市,柏林从每年8月底到9月下旬举办柏林音乐节(Musikfest Berlin),由主办单位柏林艺术节(Berliner Festspiele)与柏林爱乐乐团基金会(Berliner Philharmoniker)共同合作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古典音乐表演。柏林音乐节自2005年开始举办,可以说在欧洲众多古典音乐节当中属于冉冉新星,作为柏林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办方每年都邀请世界顶级乐团带来感官震撼,吸引众多古典音乐爱好者到此享受音乐盛宴。

                              从柏林艺术节买90欧的位置只需花费20欧

除了歌剧、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外,交响乐也是西方文化发展出来的最复杂、最宏伟和最多样化的艺术融合体之一,用以表达作曲家的创造思想和情感。时至今日,由于现代科技和我们对演奏技法的深入了解,管弦乐团的表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在为期三周的柏林音乐节中,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古典乐大师的经典曲目外,还会特别呈现一些鲜有上演的歌剧,以及一些有趣的先锋之作。

柏林音乐节为创新艺术作品搭建广阔舞台,让大型乐团、合唱团在古典音乐领域和现代音乐领域进行创新探索。以往其他音乐节和歌剧节,往往都是主办方指定曲目给乐团,或者自己制作歌剧,而柏林音乐节每年只负责设定一个新的主题,不论经典作品还是先锋新作,都只需围绕这一主题呈现即可,给演出的音乐家和乐团充分的发挥空间。柏林的音乐节就像这座城市所传递的艺术信号“自由”一样,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自由而艺术。

在音乐节举办期间,柏林的音乐厅将响起众多著名国际交响乐团、合唱团和室内乐团演奏的优美旋律。如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BBC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等。笔者在音乐节上欣赏到的是图甘索契科夫携荷兰皇家管弦乐团,带来的由荷兰先锋作曲家路易斯安德里森专为荷兰皇家乐团定制的《神秘管弦乐团》及柴科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强团来说得心应手,往往可做到“无人驾驶”依然发挥出极致水准和彰显乐团风格。而真正考验指挥的难点就在于对先锋作品的理解和乐团水准的展现是否相得益彰。人们对先锋作品的探索自20世纪以来经历百年,至今也未被完全接受,但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或将有逐步成为严肃音乐主流的一天。因此,为了向民众传递和普及新作品,也为了交响乐能向前更好地发展,柏林音乐节将此设为目标,大胆尝试,不断突破,相信在多重新音乐作品的洗礼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并能细细品味其悠扬之美。

德国最大乐器博物馆

官方称柏林一共有大大小小170间博物馆(数字每年还在增长)。与适合租车游的意大利古城的羊肠狭路相比,柏林是个适合地铁游或自行车游的城市。若是初次拜访柏林,可预留2至6天行程时间,建议购买一张柏林欢迎卡(欧洲绝大多数著名旅游城市均有类似卡片,在枢纽型车站、博物馆售票处甚至报刊亭处均可购买到。这是一种可在城市内部使用或者是整个国家通用的以城市或国家命名的旅游卡),包含柏林各大景点、博物馆及免费公共交通。若只想沉浸于博物馆的知识海洋,则一定要备下一张3日游的博物馆通票。

                              乐器博物馆的外貌,也有一点柏林爱乐的味道

在众多博物馆中,对于音乐爱好者而言,音乐博物馆是必打卡地。柏林乐器博物馆是德国最大的、收集乐器种类最齐全的乐器博物馆,坐落于波茨坦广场附近,步行去蒂尔加滕公园及柏林爱乐音乐厅都非常近。该博物馆建于1888年,最初仅有34件乐器,后来通过购买一些珍贵、具有历史意义的乐器,以及无私人士赠与等途径,目前,馆内的乐器已多达三千五百多件,收藏了从16世纪至今的各种乐器。800件位于展览之列,很多罕见且珍贵的乐器可在此观赏到,如带风琴的方形钢琴、玻璃琴、低音长号、七弦小提琴、修女小提琴等,游客通过语音导览可以聆听一段乐器的声音并了解它们的历史,也可实操一些乐器,真正感受乐器的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有意思的修女小提琴

这里不乏一些名人使用过的乐器,像巴赫的大提琴及羽管键琴、卡尔·玛利亚·冯·韦伯的古钢琴、兰多夫斯卡的羽管键琴、维瓦尔第的大键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玻璃琴,甚至包含普鲁士女王苏菲亚夏洛特(腓特烈大帝的祖母)曾经拥有的便携式大键琴、腓特烈大帝收藏的长笛等珍贵藏品。从巴洛克式的管乐器到现代合成器,博物馆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稀有的、鲜为人知的乐器。

                                       富兰克林的玻璃琴

馆内最受关注的乐器就是一架制作于1929年的管风琴,拥有1228根音管、175枚音栓和43个活塞,是欧洲同类管风琴中最大的一架。

                     博物馆中收藏的一架1929年的管风琴是欧洲同类管风琴中最大的一架

中午临近饭点开始有人演奏,除了周围围坐的参观者、旅行者和孩童外,在sim-café餐厅用餐的顾客还可以伴随悠扬的管风琴乐曲觥筹交错。据闻郎朗曾经也弹奏过这架管风琴。乐器博物馆经常举办免费的音乐会,以原创乐器演奏为主。通过这些展览,参观者可详细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变和它们的历史故事。

                                    乐器博物馆中的义演非常多

                             Dussmann das KulturKaufhaus书店

唱片与美食不可错过

喜歌剧院附近有个特别大的书店,名叫Dussmann das KulturKaufhaus。书店橱窗外常见有亚洲面孔的留学生在街头卖艺拉琴,与此相映的是书店负一层经营的音乐类图书,各种乐谱、歌剧总谱琳琅满目。其中,唱片占了一半的区域,旁边有不少唱片试听机可供试听,同时这里还配有电钢琴供免费试谱和练琴,DVD区旁放着最新的音乐类杂志及报纸……这里提供的一切仿佛都将人与音乐的距离拉得近了又近,是不错的唱片采购地之一。

                                   书店外认真拉琴的孩子们

如今,因为疫情原因,书店开放网络便捷通道,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官网选购图书,只需付少量的税金。说到唱片,有两家唱片店非常值得推荐,分别是在德国基本上每个大中型城市都有的MeidaMarkt和Saturn,前者像音像超市一样分布在主流的购物中心,后者在亚力山大广场有像太古里一样大的旗舰店,这样的音像专卖店均提供热销品试听。多元文化的普伦茨劳贝格区十字山区(Kreuzberg)也是唱片选购的极佳之地。

十字山区是笔者初到柏林时居住的区域,各种移民文化、街头文化充斥,有世界上最炫酷的夜店,也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黎巴嫩及以色列餐厅。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鳞次栉比的唱片店,很多黑胶和二手CD值得细细品淘,赶上周末在兰德维尔运河附近会遇到土耳其市集,也能遇到很多卖唱片的摊位。总而言之,来柏林选购唱片一定会不虚此行,这时只能希望旅程慢些再慢些。

除了音乐之外,柏林的美食也不容辜负,尤其是Zur Letzten Instanz餐厅。餐厅建于1621年,在“二战”时遭到破坏并于战后重建,据说是全柏林乃至全德国最古老最著名的餐厅,每天中午开始营业,从博物馆岛出发向东北方步行,穿过施普雷河到距离亚历山大广场右侧0.5公里的Waisenstrasse。之所以特别圈定这个必打卡之处,不在于它的食物是否是最地道的北德传统美食,而在于它曾是拿破仑和贝多芬的流连之地,甚至还接待过高尔基。若想在餐厅体验一次拿破仑“专座”,必须尝试多次提前预定。且“名人专座”仅有2小时的用餐时间。吃腻了肘子就酸菜,即便在这里只点一杯黑啤休闲也是极好的。

如果是夏天去柏林,一定要小心蜜蜂,德语地区夏季蜜蜂尤其多,它们也很喜欢吃肉跟喝啤酒。如果对小吃感兴趣,笔者极力推荐品尝Curry36的咖喱香肠(Currywurst),还有随处可见的面包店都可以买到的“柏林人”(Berliner)果酱夹心面包。

此外,报纸缝的广告和杂志中也经常会刊登学校、教堂、公园举办周末免费音乐会的消息,走进它们,你或许就能明白融入柏林人骨血之中的“音乐是必需品”的生活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因他而感动| 卡拉扬的艺术人生/视频
《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会》
欧洲最盛大的多瑙河音乐节取消,往年人山人海真热闹
疫情期间薅到最大的羊毛,价值数万欧元……
理查德·施特劳斯《圆舞曲》选自“玫瑰骑士” 杨松斯
世界著名指挥家(非常系统,非常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