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 个因素损害自控力:美国记者探访全国家庭后成为教育指导师

凯瑟琳·雷诺兹·刘易斯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是一位记者,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大女儿是成绩优异的乖孩子,养育毫不费力,但另两个孩子就不同了。

小女儿3岁半,要么不刷牙、要么洗完澡不穿衣服,甚至不肯穿鞋出门上学;每天晚上睡觉时,不是妈妈哭,就是孩子哭

而14 岁的老二经常拒绝参加安排好的学习和活动,孩子的爸爸小时候也这样,但只要妈妈瞪瞪眼就会乖乖听话,现在的孩子怎么软硬不吃呢?

刚开始孩子不听话时,凯瑟琳在会把教育书里的各种方法都搬出来,罚站、数三个数、贴小红花,孩子们能消停一会儿,但过不了多久又有新问题冒出来。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代的家长太讲民主,但现实是,无论是对孩子娇生惯养的父母还是虎爸虎妈,好像都没办法把孩子培养成有能力、又健康的人。

根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的调查,18 岁以下的孩子当中,每两个就有一个有情绪、行为失调或是物质滥用等问题。

这里面既有严厉的家庭,也有宽容的家庭。

严厉父母养育的孩子大概会在行为上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可能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溺爱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可能内心挣扎少一些,但是行为上的问题却比较多。

我们这一代是为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父母,为什么教养孩子反而更困难了?

做了20多年的记者,凯瑟琳善于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于是她探访了全国10个有不同教养习惯的州:

  • 追踪访问家庭与教师,和心理学家面谈,和许多来自各行各业、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见面;

  • 参加了家庭教育课程,跟最顶尖的神经学家学习大脑功能的相关知识,用核磁共振仪器测试了她跟女儿的联结程度;

  • 观摩冥想师引导焦虑的孩子,见证了最吵闹的孩子是怎样一听到口琴的声音,就瞬间安静下来的。

花了5 年的时间反复调研,凯瑟琳终于发现,原来问题在于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一直都错了。

父母应该关注的不是“怎么”让孩子听话,而是“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是这个时代青少年普遍面临的危机,而不单纯是个人态度问题。

凯瑟琳在调研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孩子和现代青少年的教养方法——“学徒型育儿”

今天八段锦就来分享一下凯瑟琳的调研结果。

01 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越来越普遍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教授琼·特文格发现,抑郁症注意力缺失病症在20年间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叛逆性也在稳步提升。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能否控制自身冲动、情绪、想法和行为

损害现代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有3个因素:媒体和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注重学业和能力而忽视具体贡献和性格培养、随意玩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足。

  • 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的过多使用,正在改变孩子们的大脑

克里斯塔基斯认为,在大脑发育早期的关键阶段,如果孩子面对快速切换的屏幕时间过久,就会令他们的大脑习惯于快速、深层的刺激,等发现现实比网络世界无聊,就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的问题。

媒体资讯爆炸,让家长和孩子都更容易分心,也更容易焦虑。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伊森·克罗斯通过实验发现,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越频繁,就越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难过,社交媒体重度依赖者对于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更低。

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社交比较”现象。看到别人总是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好的一面,很容易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

而孩子们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社会比较对他们的影响比对大人更大

被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包围带来了两个问题:电子设备对孩子发育的影响,以及挤占了更健康活动的时间。

如果家长通过给儿童念书、唱歌、带孩子去博物馆之类的方式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每周多做1 小时这些活动,就能令注意力问题的患病率下降3成。

  • 过于看重学业和能力,忽视责任和性格培养

凯思琳·麦瑞康格斯在耶鲁大学任职时,本科生得了“良”都会跑来跟她哭。

她说孩子们“不想告诉家长自己的成绩。从孩子们开始上幼儿园开始,也就是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不停地给他们增加竞争压力,而进入大学的竞争显然更激烈。”

父母都把孩子当作“人才”来栽培,他们整天都要忙于作业和其他课外活动,但是他们并没有肩负家庭或是社会的真切责任

“有一些孩子回家之后根本就不担心自己是不是应该要好好写作业,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等一下要吃什么饭,家里到底有没有人会给我做饭之类的问题。”

孩子们有个错觉:他们的价值都建立在能否成才的基础上。

可除非你真的是天赋异禀,否则无论在哪方面,总会有人比你表现得更聪明、更敏捷甚或更有才华。

一个肩头没有任何真实责任、又被剥夺了所有自我价值展现平台的孩子,变得焦虑和抑郁也不难理解吧?

  • 随意玩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足

孩子们坐在书桌后面的时间更长、玩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更短,直接导致了注意力缺失症的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翻了一倍。

任何一种动物,都会本能地跟身边的物体玩、跟其他动物玩,这样才能不断健康成长。如果失去了玩耍的机会,连老鼠和猴子就会变得更有侵略性

那些没有玩伴的小猴子长大之后没办法搞清楚其他猴子的情绪,而且会遇到社交困难

与此相反,经常玩耍的老鼠会分泌出更多神经可塑性所需的蛋白质——换句话说,它们学习能力会更高。

人类的社交更复杂,通过游戏,孩子们才能学会怎么做决定、解决问题以及控制情绪。

波士顿大学教授彼得·格雷说,

“人类孩童天生就是要靠玩耍来学习的。当今社会,我们已经把孩子的童年摧毁殆尽。孩子们多多少少都在被大人们指挥着、监督着、保护着过生活。他们没有机会练习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机会练习怎么跟小伙伴们商定规则,因为大人无处不在,替孩子们把这些事情都处理了。”

02 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过时了?

家长永远想着要把孩子的“不服管”一网打尽,但是现代孩子的大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换句话说,并不是他们不想听话,而是他们的大脑不足以满足父母的期待。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70后、80 后、 90 后的父母往往是在严厉型父母的教养下长大的,他们成长过程中家规严格、亲子关系相对疏远,所以他们想要弥补这个缺憾,很容易矫枉过正

为了跟孩子更亲密,他们只赞美、不设定规矩,很多重要的原则都被牺牲了。但提倡宽容育儿的人一旦遇上孩子行为后果的问题时,就崩溃了。

本来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但孩子一直哼哼唧唧、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时,忍无可忍的父母又开始使用严厉手段。

这跟我们小时候经历的还有什么差别呢?甚至因为反复无常变得更糟糕。

心理学的自主理论认为,人要想把生活过好,就需要自主、有能力并且能够跟他人建立有效联系。

反复经历惩罚的孩子只会在调皮捣蛋的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大人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趁机加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重获自我管理的能力。

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接受现实往前走吧。

03 父母能做些什么?

每个孩子天生的技能不同,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这些都不是父母能够控制的。父母能够施加影响的,有3个方面:联系、沟通和能力

本着既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又要给孩子立好规矩的想法,凯瑟琳独创了“学徒型育儿”代替传统的“命令-服从”方式。

“学徒型育儿”的核心,是帮助孩子逐步自主发展,不控制也不急着纠正,建立有序的家庭合作关系。

  • 第一是跟孩子建立真诚联系:亲子关系是第一要素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不存在良好的影响。

孩子们发脾气时,并不一定是捣乱,只不过说明,孩子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即便是大脑发育程度相对完善的孩子,一旦面临冲突,也没办法启动大脑中负责理智的功能。那个时候,无论是威胁还是奖赏,都是听不进去的。

家长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纤维的成长,而这些神经纤维连接的都是大脑中负责情绪管理的部位。

想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在孩子发脾气时,跟他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看到他们情绪背后的需求。

他们越能平稳情绪,大脑里的沟壑就发育得越深,换句话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越高。

当父母或是其他孩子信赖的成年人,能够表现出同理心或是给予孩子安慰的话,孩子反而更能进行自我管理,逐渐靠近认知的基点。

  • 第二是发生问题的话跟孩子积极沟通:不包办、少命令、共情式聆听

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大人和孩子必有一仗,如果孩子赢,那是喜剧;如果大人赢,那是悲剧。

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是不能商量的。

不遇到必须指正的问题,就不要批评,控制一下日常唠叨、烦躁感满满的语气吧。

  •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在孩子大脑前额皮层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大人需要帮助他们培育执行功能,直到孩子们可以完全独立的那一天。

执行力,比智力还重要。

一起做家务,就是个很好的方法,不仅能促进沟通、培养责任意识和能力,观察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所在,还能发现孩子捣蛋的类型和原因,找到应对方法;

与其敦促孩子们好好完成各项任务,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在人生中为自己负责。在失败和有压力时管理自己,头脑解决问题的部分就会发育得越好。

当他们因为没时间去玩而感到失望的时候,父母最好能体谅一下,不要说,“我告诉过你,应该动作快点的吧。”也不会趁机教育“下次你就应该这样……”

最好让他们自己从实际经验当中得到教训

  • 第四是确立界限,定好规矩

让孩子有自主权,不意味着ta可以胡闹,只是说我们没必要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开始坚持界限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不太开心,但是从长远看,对双方都有好处。

不过要注意的是,规矩不是父母随意定的,也不是想随时加就加的,一定要事先说好,并考虑到孩子合理的权利和意愿。

04 写在最后

既然有一半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明成长过程中有偏差是很普遍的,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必感到过于内疚。

没有父母是完美的,即便做错了,能改正的话,还是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一样的。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大脑的生理结构是可以改变的,能够生出新的神经元路径。

孩子的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还有机会。

这不是太妙了吗?

篇幅所限,下一次八段锦再来讲如何促进大脑的发育,让我们和孩子同时变得更好。

· End ·

免 费 赠 书


不用奖惩,不用控制

实用工具手把手教你使用

培养更有自控力的孩子

赠书《不奖不罚——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查看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缺乏自控力的人更容易陷入危机,智慧父母从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控力
普通父母只会教孩子,聪明父母不但会教,没钱也让他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总是无法专注,无法自控行为?冥想提升孩子的理性“刹车器”
青春期是父母退场的时刻?美国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你错了!
不同年龄段的青春期孩子,最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爱吃手指的宝宝说话早?“吃”也影响宝宝语言的发展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