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好好学习》(长文)

本书为成甲所著,之前看过他的一些经历,也粗略地读过一遍《穷查理宝典》,但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此次读这本书,发现启发颇多,对之前《穷查理宝典》那本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下为我从本书中获取到的知识

深刻理解问题本质

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另一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

比如看一下这两个商品的宣传:

第一种,如果选择不要**,可以优惠多少。

第二种:如果选择增加**,请加钱多少。

这两种从理性思维上来看,最终价格是一样的。但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第二种会有更强烈的损失感,在真实交易中,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能看到心理这一层,那么获得到的解决办法就可以迁移到许多其它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加入了很多社群,参考了很多案例,甚至培训营,想急速的获取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而真正珍贵的,恰是这种表象下的本质。

这种寻找问题本质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更能够把由此得到的解决方案,迁移到其它事情上面。

什么是知识,什么又是信息

记得是在两三年前,闲来好奇,下载了一个手机时间统计软件。一天过后,我震惊地发现我每天花费到手机的时间有七八个小时,点亮屏幕间隔的时间为几分钟。

如果不是因为穷,当场就想把手机砸了。更关键的是,我在想昨天都用手机干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的时候,竟然什么都没有会议起来。

好像在用手机读文章时,好像自己是在学习,但实际上,所看到的仅仅是信息,而非知识。

如果读一篇文章,对你有所影响,有所改变,那么它就是知识。如果在你读过之后,给你造成不了任何波澜,对你的思想、行为、认知没有任何提升。那么你所读的仅仅是一条信息而已。

那么又该如何把信息变成知识呢?

首先,是信息的过滤。现在已经到了信息爆炸的年代,从我们主动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来揣测我们的喜好来主动找我们。那么避免无效信息的摄入,就是我们需要的首要能力。不然你的注意力和精力便会在不知不觉种被掏空。

其次,环境的影响。找到一个能正向影响你的环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你需要同频的人来引起共振。

第三,思考。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以往的知识储备,对其进行融合和框架的构建。

最后,知识迁移。把获取到的信息融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适当的场景,进行迁移利用。

看似是好事,很可能是坏事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去做代价。

比如一个小学生眼里,一个棒棒糖比很多事情都重要。你给一个小学生100块钱,让他逃课玩几天游戏,想必他也十分开心。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基于当前自身的认知来说的。

比如网上充斥着各种兼职以及所谓的副业,都在不断的诱惑着我们分散精力。我们又当如何选择呢?

并不是所有的副业都是斜杠,你所羡慕的优质副业,大都是别人基础能力的延伸,而不是去刻意做。

我们举个例子,知乎好物的推广兼职不知道你听过没有,在年初确实赚钱了,很多人月入几万很正常。但随之红利期过了后,这批首先进去的人立即转向做培训,教别人做好物。

很明显,他们觉得这件事情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认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超出了获得的回报。

另外,回报远远不应当是你当前能获得的利益,你计算回报时,还应加上你损失这份时间的未来机会成本。

最简单地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的方法,1、是否能够长期去做 2、能否给自己带来复利 3、能否给自己带来除了眼前看到的收益外的其它收获。

教你赚钱的人,不仅赚了学费,还赚取了你的信任,等这阵风口过去,你依然是他下次风口推广的目标。这种便是长期主义,并且可以反复获利。

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学生时代,班上总会有这样的同学,每天是班里到的最早的,走得最晚的,做题最多的,提问最频繁的。但成绩出来后,往往是比较差的之一。

那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通常情况,这种行为还会陷入一种陷阱——看到结果不理想,就更加的卖力,如此往复。

因为焦虑而努力,又因为努力看不到效果而更加焦虑。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把以往的某些成绩归功于勤奋,以为只要我们像上一次那样勤奋去做,就能收获效果。

而勤奋之外的环境、机遇、方法以及无意中触发的一些东西恰恰被我们忽略。

比如,在高中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整日闷闷不乐,上课就在发呆,导致成绩直线下滑。而恰好排位置时,被安排到了班中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身边,每日跟着他们变得心情极好。成绩也提升非常快。像这种心情所致的影响就很容易被忽略。

而勤奋这个词,因为可以被量化,像所做题目数量、所工作学习的时间、几点早起等等,所以它也常拿来作为我们“努力”的代名词和标杆。

曾经我也是这么以为,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勤奋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真正影响我们收获的是思考。而不是表象的时间精力投入。

努力只是一个充分条件,并不是必然结果。低水平的勤奋,只会不断的压缩我们思考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陷入陷阱难以自拔。

温故而知新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你每次的大的改变,通常都是被逼入绝境,然后不得已沉思数日,而后对自己以往的经历进行反思回顾,最终获得了突破?

这种经历我至少经历过3-5次,我最初错误的以为,正是因为自己有了空闲时间思考,所以才获得了改变。

但后面发现,关键点不在时间,而在反思二字。

在低谷之时,通常会对自身产生怀疑,然后会不断的揣摩是哪些原因所致,这便是温故知新。

但这个频率太低了,而且往往是在我们面临重大危机时做出的被动行为。我们需要把这种行为变成主动行为,方能无限地放大其威力。

那么我们又当如何去提升主动反思的频率呢?

1、创建正反馈,通过写作、公开发表等,可通过阅读量 ,评价等得到自己的反馈

2、记录反思日记,逼迫自己进行深度思考。

关于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

在我们读一篇故事时,我们常常把自己带入角色,而这个角色常常是正面、善良、伟大的一方。

可是,如果我们反向思考,会获收获更多。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个知名公司,在发展的如日中天时,发现有另外一家卖罐头的公司用的商标和它同名。为了不影响自己公司形象,这个大公司决定去收购这家小罐头厂,刚开始从20万美元,一直谈到200万美元依然美元谈拢。最终,这家公司放弃了收购,决定派质量检查员到工厂替小厂免费进行质检。小厂很乐意地接受了。

来看看查理芒格是怎么思考的,他从中挖掘了一个模型:如果你给一个公司或者某个人,它能够守卫的声誉,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奖励机制,也是激励他的动力。

没错,他是从小工厂的角度去思考的,思考为何大公司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我看到他的这个总结时,拍案叫绝。

减少习惯性防御

在我们受到质疑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比如,当你的老板说你,你这个东西写得太烂了。

你的第一反应是:

老板故意找我麻烦,没事儿找事儿,借题发挥,要求苛刻,不给马吃草还想让马儿跑等等 ,

或者是:

我是不是哪里没有考虑到?是不是少了什么?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前者便是习惯性的防御,这个是大部分人的状态。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坚持的观点被否定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智商或者尊严,这时候无论对错都要维护自己的形象。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学会两个点。

第一、与人沟通时,要注意方法,尽量降低对方的习惯性防御,这样你的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自己做一个聪明人,在面对质疑或者指责时,暂时把个人和自己的观点分开。也就是常说的对事儿不对人。事情做错了,并不代表自己能力差,相反,这正是自己难得的成长的机会。

快就是慢

记得看到过一句话:不用重来才是快,能够积累才是多。

快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并不代表过程就要快。

我们在高三时候,班里应当都有题霸,卷子做得超快,除了老师发的各种试题外,自己几乎把市场上的做了一遍。但往往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在这里,就是陷入了勤奋陷阱。

我们追求的是高效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这个过程。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一条提到是以终为始。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再去执行。而做题并不是目标。

沉下心来,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打通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长期积累,并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里要把握一个度。即便是无效勤奋依然比无所事事要强。

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这应当是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及培养深度思考
如何深度思考?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那我们如何提升自己认知力?
《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只需六步,做到更少但更好
如何训练思考能力?1、习惯性的追问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要对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不要不懂装懂。2、...
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利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