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窑哥窑新论之二十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四、对两宋文化特质的解读

对中国陶瓷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事实:朝代不同,瓷器风格迥异;一朝之中,皇帝不同,瓷器风格也有差别。也就是说,文化特质决定着瓷器的艺术风格;官窑、“贡瓷”等直接留存朝廷文化烙印,民窑器物也间接受其影响。所以,从器物的艺术风格上我们能够解读时代文化,反过来,从时代文化特质也能够确定一件器物的生产时代。下面笔者想从儒者情怀、道家清味、雅致烟火、幽远禅趣四个方面,探讨宋朝的文化特质与官窑、哥窑独特风貌的高度契合。这四方面,也是笔者为探讨“传世哥窑”是北宋产品而写的文章《俺就是那宋朝土生土长的人儿——从文化特质审视“传世哥窑”类器物》中的主要内容,略加修改后书录于下。

(一)儒者情怀

不管道教、佛教如何演变,如何兴盛,如何与儒教融合,但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传统审美,始终是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这也构成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宋朝也不例外。北宋官瓷艺术上尽善尽美的追求,创造了一代美学。其以平淡含蓄、温润素雅的釉质,表现出艺术家祥和静美的内心意蕴,特别吻合文人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这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北宋登峰造极发展的结果。

一是倡导“天理”。理学是宋代儒学发展和的最大成就,理学在宋代也称“道学”,近代以来则称为“新儒学”。宋代儒学家便在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古典儒学作了新的诠释、发展和重建,创立了理学。理学的创立,一改魏晋以还传统儒学不断受到来自玄学、佛教的挑战,以及隋唐以来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成为当时主导思潮的被动局面,把儒家的价值理念本体化,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主体文化,并对民众生活起到了引导作用,直至南宋晚期,理学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支配中国文化数百年之久。理学影响所及,在文学上就有所谓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说法,其中的“以议论为诗”就是在说理。在瓷器制作上,就产生了极富文化内涵的“五大名窑”。这种内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理学的滋养。请欣赏下面这件尊式炉。

图23:宋哥窑灰青釉三组尊式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的哥窑灰青釉三组尊式炉,先不说它神秘莫测的“金丝铁线”,也不说它“润如酥”的釉面,仅其形韵,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古人形容这种冲击最形象的话就是:“於我心有戚戚焉”。这种“戚戚焉”的状态,就是让人想说点什么,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心有所想,但一时又不知思绪从何而来。彼情彼景,非常像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之后,面对这件炉,其古穆端庄、其雍容素雅,会让人静下来,一种整饬内心、追慕先贤、心无旁骛、上下求索的情感油然而生。器物的这种艺术境界,应该说根植于设计者、制作者、使用者的艺术追求;而寻根溯源,这种艺术追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性理之学”。这种心性之学,也称内圣之学,是亦道德、亦宗教,道德与宗教的合一。它主张个人要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作道德的实践,从而“成德”;“成德”之后再追求更高目标:成圣、成仁、成大人——将个人有限生命扩充至无限圆满。这就是大宋的文化特质,也只有这种文化特质才能孕育出这件尊式炉。

二是尊崇礼制。大体上说,宋朝属于“文人政治”时代,非常重视礼制建设,“重文修礼”是其一大特色。宋太祖赵匡胤命人仿照唐朝的《开元礼》而加以“损益”,编纂成《开宝通礼》二百卷。真宗时,设置礼仪院,负责每年增修礼仪制度。仁宗时,多次编修礼书,最有代表性的是嘉祐间欧阳修所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礼”与“仁”是构成儒家思想张力结构的两个核心要素,而礼”的作用甚至比“仁”还要大。“仁”仅仅是对人世间的人和物而言,“礼”除了规范尊卑长幼的行为,很大一部分是要规范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神的仪度。关于礼神的重要性,《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载。

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在成子(指成肃公)表现出懒惰不恭,丢弃天命了,恐怕回不来了吧!”以后就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现“礼神”,一直遵从一切礼制的重要性。宋朝士大夫复古、崇古之风甚盛,认为理想社会出现在夏、商、周三代,将周朝视为礼制的代表,皇帝也亲自倡导恢复古礼,流风所及,用器也开始追摹古风,官窑、哥窑瓷器的造型多摹仿古代青铜器,就是这个原因。

著名陶瓷专家秦大树认为,修内司官窑”是一个以生产陶瓷礼器为主的御窑。《宋会要辑稿》引《中兴礼书》中也有记载:“绍兴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给事中段拂劄子,奏:臣闻记礼者曰:祭器未成不造燕器,凡家造祭器为先,盖祭以事神,器以藏礼……”北宋时,经过反复讨论后陶瓷成为祭祀活动中所用祭器的一类,成为定制,并颁下法式供地方的各种祭祀活动使用。从文献中也可见,南宋在进行明堂祭祀大典时,也是按此安排祭器的。明堂大礼包括了祭天地和宋室祖先,其中用到的陶瓷祭器大体可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图24:宋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的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其器型来源于青铜簋。青铜簋曾作为盛食物的实用器,但其的主要作用是礼器;这件哥窑簋式炉主要是礼器和陈设器,更多满足人们的精神活动需要。它的美无声无息,但美得摄人心魂,让人难以忘怀,一个主要因素是其器型等“合度”“合礼”。在一定程度上,“礼”与“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起作用都是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每一件哥窑器,即使它不是专门的礼器,也都以其外在的形制和内在的力量,在渗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宋朝,“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文人士大夫的四大雅事,这四大雅事无一不体现宋朝的极致审美,在其中如有谁能以官窑、哥窑器参与期间,定当是一位会作锦上添花功夫的雅士。

作者微信号:liuguochenwx.刘国臣  河北承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嘉励:说南宋官窑丨202111-93(总第1847期)
玩瓷须知:“瓷簋”是什么
一周回顾 温故知新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四):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
媒体聚焦 | 王光尧《浅谈单色釉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