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库门与上海弄堂(上)》

上海开埠,租界设立,一个大圈子兜下来,还是要再回到上海弄堂里来。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多次进军上海,迫使江南一带的地主、乡绅、富商、官僚纷纷涌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此时,上海地方政府已经瘫痪,租界实行地方自治,废除了“华洋分处”的条款,开始“华洋杂居”。外国房地产商看到了商机,“石库门”就是在这一时期洋人开发的,外国设计师设计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住宅品种。

早期的“石库门”,高墙正中是黑漆厚木门扇,石料作门框。进门是天井,两侧是厢房,正面长窗落地客堂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为了通风采光,还有个小天井,小天井里多半有个水井。楼梯上二楼卧室,半楼经过亭子间。后面还有厨房和储藏室。“石库门”弄堂虽处闹市,却也高墙深院、闹中取静。一个单元的石库门,一般三开间或五开间,适宜中国人一个家族的居住。将每个单元的石库门并排联立,就是上海滩最早的石库门弄堂了。

 

三开间石库门房型
     


三开间石库门、五开间石库门住宅外形

 

石库门竖向设计,主、次房间的层高不同,降低的灶披间(厨房)上面,是一个亭子间,形成错层。引出了多少个亭子间的故事,海派文化就在亭子间里书写。

 

翻阅老资料,专家公认黄浦区宁波路北面、河南路东面、北京东路南面的兴仁里,是上海滩最早的石库门弄堂。

 

兴仁里五开间石库门房型

 

根据房型,就能判定这是一个大家庭。封建社会的江南豪绅,大多有几房太太,每房都需要房间,所以房间很多,便于分配,能满足逃难进租界的富豪维持一个家族的格局。又保持了江南民居四合院、三合院的特点,虽然不能象江南民居那样,层层进进﹑庭院深深,但也有了天井和高围墙。此乃中式布局,闹中取静。高高围墙里面成一统,大房二房吵架,家丑也不会外扬,私密性好,深受江南豪绅的欢迎。租界土地金贵,将每个单元并排联立,这就是西洋人的建筑风格了。“石库门”弄堂,中西合璧,融汇了中西方文化。

石库门弄堂

 

石库门的门框用石头砌成,初时被叫“石箍门”,装饰简洁。后期也有用砖砌成的。早期门框多数简洁,无装饰。后期则有装饰,往往有多重线脚。黑色的门扇,加上金属门环,使石库门住宅平添了几分庄重。








石库门门头照片

 

早期的“石库门”住宅,是洋人为逃入租界的有钱华人量身定制的,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的色彩。太平天国的战火熄灭后,一些逃入租界的富人,又回了老家,租界的房地产也进入低潮期。

但是,随着上海租界进一步城镇化,经商的,办厂的,打工的都从各地涌入上海,人口继续激增,住房依然紧张。这一时期来上海的,有单枪匹马来“闯码头”的,也有一对夫妻的小家庭的,这种三开间、五开间的大房型,不适合他们居住。于是,三百六十行,上海滩又冒出一个行业,这就是“二房东”。“二房东”将老式石库门住宅按单元“顶”下来,然后再分隔成许多小单元出租。这就是现在讲的“群租”。

一个单元的石库门,住进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讲着不同方言,出身职业各不相同的“新上海人”。小广东、老宁波、苏州阿姨、教书先生都在“灶披间”(厨房)里碰面,警察与小偷住在楼上楼下。还未出名的小知识分子,囊中羞涩只能暂住亭子间,创作他的“风花雪月”。这就是“七十二家房客”的场景。上海人的性格就在这种环境里淬炼而成。在石库门里,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互补、不拘一格、灵活创新,产生了海派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弄堂之二
上海弄堂——近代民居建筑特色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上海的石库门
从弄堂故事中,可以读到上海如何一步步城市化
【记忆】老虎窗、亭子间……石库门里的门道你都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