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名师,成就自己

慢慢走,欣赏啊!――沈大安文本解读的观念与方法

一、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正确深入地文本解读、独具匠心地教学设计、机动灵活地教学实施。

二、文本解读的要素:放松心态、潜心会文、知人论世、寻找缝隙、多元解读、换位思考。

放松心态即指一位语文教师开始读一个文本的时候,最好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而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来放松地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种对作品的直觉弥足珍贵。

潜心会文,即指文本细读关键在潜心涵咏,而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教师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沈大安强调潜心涵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知人论世,指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合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

寻找缝隙,也就是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语文教师在潜心会文的基础上,不仅要发现作品自身的矛盾,也要发现作品跟生活、跟人之常情的矛盾。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这么长,这么宽,江面上不会只有这一条船吧?但是李白却说“孤帆”,因为在李白眼里,其他的船都不是船,他的心里只有载着好友孟浩然的这条船员。抓住了这一缝隙,我们就能感悟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

多元解读、即指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动态过程,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家创造的,而是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种意义也并不中是客观和固定的。我们所说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即作者想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二是文本意义,即作者想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作者在作品通过言语句呈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的到的的意义。但多元解读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对教材教育价值的把握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应该权衡得失择优而行。

换位思考,即指教师解读文本时要有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教师细读文本时必不可缺的一步是换位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他们会怎样解读?他们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会误读吗?也就是说,“文本”固然重要,但“生本”更重要,语文教学要从“文本”走向“生本”。

支玉恒:《珍贵的东西》备课思考

《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篇内容新颖而实在,涵义深刻而易懂的文章,散文中富含哲理、议论里不乏抒情。文章通过阳光、空气、亲情、友情等人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事物,举一反三,说明“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劝勉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拥有。

教学文本的主要手段是读,特别是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诵读。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所讲的事理,体会文章的情感。一些精彩的句段则要求学生能够背下来。并仿照作者的叙述方式,以第八小节列出来的而未具体叙述的信念、希望、意志、梦想、春风、细雨、皎洁的月华、灿烂的星辉为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类似于文章的续写。这和我们的主题写作是非常相似的。

教坛吹来清新的风――支玉恒课堂教学艺术透视

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新的创造: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这一新颖的教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支氏品读法”一时广泛流行。支玉恒老师说:面对千差万别、个性迵异的学生,教师应当始终高难度创新的意识,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新意迭出,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始终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始终对语文充满着兴趣和向往。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由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支玉恒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猜测教师可能会提什么问题,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阅读课文、自己主动发现课文中所含的深意。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决不轻易地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总设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

让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情形,让幽默、风趣代替了。学生正襟危坐、战战兢兢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活泼、开朗。解读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创新意识,我们或许能从支老师的一番肺腑之言中悟到点什么:

――我备课,事先不看参考书,即使自己以前的备的课也只是参考一下,决不照搬,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深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要多研究,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顺手写一写,哪一节课上好了,怎么上的,为什么成功,归纳几条;哪一节课没上好,怎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记下来就是。

――要善于积累资料,平时看了书刊,觉得不错,摘录一点。占用不了多少时间,积少成多,什么时候都用得着。

――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课一定不要与别人相似,要创造新意,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常教常新。

薛法根——追寻理想的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真实,是课堂的生命。人有人品,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简单也是一种境界:语文教学就是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言语智慧,这是语文课堂的“根”。因此,蒒老师的课堂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运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透视薛法根教师“大道至简”的教学观,或许你会对语文教学有一种更为深切的体认:

一是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切、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二是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是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便可以达到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四是教学媒体简单:语文教学应该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过多,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是教学用语简单:课堂中除却了一节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性。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一学生教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因此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思维的深度。他既鼓励学生读书质疑,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又以教师的“追问”生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让学生获得从内心深处生发的学习乐趣。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还感受到生活的广度。他将语文教学根植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力求让学生在“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不失时机地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引领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诗意地生活”。

走向高贵的课堂――“燃烧的玖瑰”窦桂梅的课堂教学

窦桂梅课堂教学的三个超越

一是超越教材。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窦桂梅精心选择了300多首古典和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篇寓言故事,200多则典故,1000多条成语,通过各种巧妙的形式,用几年的时间,把这些语言的精华引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据统计,窦桂梅当年所教的班级,全班人均阅读量400万字,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大超出同年级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习作。

二是超越课堂。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这是窦桂梅追求的教育境界。窦桂梅认为,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还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是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窦桂梅认为,老师不是真理的化身。教师应该放下架子,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体验超越之趣――实现超越的成功。其实窦桂梅三个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点”“线”“面”“体”

窦桂梅借鉴教材的组合方式,围绕“主题”重新建构自己教学的主题单元。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主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育,“主题教学”使语文教学有了鲜活的灵魂,建立了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眼下,我们也在实施“主题式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进一步看到了“主题式语文教学”前景。

点的选取――寻找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振的“兴奋点”。窦桂梅非常善于抓住一些“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引领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线的走向――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艺术。在窦桂梅的课堂上,那种传统的四平八稳的从“语言文字出发-感情-语言文字”的教学程式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从“主题”出发,突破文本,整合文本,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的线性结构。

面的建构――让“文本”丰富起来。在很多时候,老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分析讲解,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还是扁平的。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则经常通过高超的朗读指导,将扁平的文本变成丰富的画面。

体的确立――让生命立起来。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孩子奠定厚实的人文根基。所以在教学中,她往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角色体验来获得精神的成长。

我们怎样看课――贾志敏的“用教材来教”

一、看教学,不看表演。“何为语文?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语文课上,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教学学生说话,教学学生写话。”(贾志敏原话)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段篇”,要讲“听说读写”。语文课要真实、扎实、朴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教师教风的具体体现,扎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看学生,不看老师。贾志敏说,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孩子是红花,老师是绿叶。切不可本末倒置,角色错位。大凡来说,学生的能力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小学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学生是镜子里的教师。老师的一切努力都会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所以,看课,要关注学生。

三、看门道,不看热闹。传统的母语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根基。讲授母语,应该讲求“诵读、感悟、涵咏、体味、积累等体现中国人的感性思维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因此,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活泼的听说读写,更需要安安静静地思考、揣摩、潜移默化。我们看课要看门道,决不要看热闹。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课堂上学生究竟长进多少,提高多少。长进了,提高了,就好。反之,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于永正文本细读体会

一是多读。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反复读,只读一遍两遍不会有什么感觉。我的窍门就是读啊思啊,思啊读啊,一遍又一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豁然贯通,有了新的发现。

二是朗读。朗读是教师进入文本不可缺少的一环。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激活文字,所以有助于理解。尤其是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如果读得声情并茂,更能深刻地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

三是与同行交流。文本细读也要学会与别人交流。与别人交流是借智慧,会非常便捷地走入文本。

四是跳出“庐山”看“庐山”。我听课最关注的是执教者怎样理解教材。有许多课文我是边听别人上课边理解,由片面理解到全面、准确的理解。听别人的课,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误的,等于别人把教材的大门的打开了,我跟随他进去以后,不但他的发现属于我了,他没有发现,我也很容易发现。

五是与教育杂志上的智者对话。一本杂志发表几十篇文章,有几十位作者,那就是和几十位智者交谈呀!我会把他们的长处综合起来,为我所用。学习、移植、组装,有什么不好?只要对学生有好处,这样的移植多多益善。

总之,与大师们的接触,使我感到一片清新和明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必知“十好”
课堂的曲线之美
让教学回归自然
直面“非语文问题”
余永海:文本解读的追求与教什么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有缺失的教学环节(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