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依纲扣本   勤练生巧(上) (2012-3-1 16:15:00)高一版

0

推荐

——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陈 琦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5期)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课内知识课外考”,试卷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一种依纲扣本式的理性回归。命题人试图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语文教材,落实“教什么考什么”的理念。这一命题原则在文言文阅读上尤为明显。文言文阅读选文在课外,考点在课内,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因此,复习的总体原则是:立足课文,以本为本;强化训练,勤练生巧。首先,回读教材基本篇目,加强诵读,重视对教材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知识点的梳理,夯实基础,增强语感。其次,进行针对性强的专题训练,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如疏通文意、推断词义、翻译的基本方法。依据考纲,逐点落实,不存侥幸,不出现阅读演练的盲区。再次,突出重点,加大文言文翻译题和断句题训练的力度。

读懂原文是解题的基础。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调整心态,静下心来,从容逐句“啃”原文,切忌一目十行地看过原文后就匆匆作答。其次要仔细看标题和出处,明确文体特征。知道了文体,就可以按照文体特点进行阅读。史传类散文不管是以叙事为主,还是以记人为主,都离不开具体的事件,通过梳理历史事件,概括人物品质。阅读文言议论散文主要抓论点,有的论题就是论点,如《劝学》;有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六国论》一开始就提出了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的论点在结尾,如《过秦论》结尾才表明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阅读这类散文,不仅要弄清论点,还要善于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文言抒情散文则主要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情感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的,有的情感是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的,有的情感是隐藏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的,但无论哪种情感都能找到直接或间接表露的相关语句,所以把握情感就是要把握这些关键语句。如《项脊轩志》的情感主要由生活细节来传达,但归有光依然直接流露出了自己感情:“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因此在把握作者感情时既要把握在细节和景物中传达出的感情,还要把握作者直接流露出的感情。

接下来要看作者和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不熟识的作者一般会有注解,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章写作背景,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有些注解是帮助降低阅读难度的,不可忽视。再就是要看文后设题,尤其是文言实词题和分析概括题。分析概括题的四个选项一般是对应原文段落逐段设置,即使是有误的那一项也只是错在某一个点上。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正确读懂原文,加深理解。 最后还要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诸如人物称谓、官职的授免升降与调动、天文地理、年月日及时间词等等,虽然不单独设题,但对阅读原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史传文。

 强化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1.树立攻难意识。《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是一个“能”字。究竟能还是不能,只能选一篇命题者觉得浅易的文言文进行设题考查。能答对题目,就认为是“能”了。设题所选词句大多是文中较难理解的词句,难词难句懂了,全文就懂了,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了。所以,从设题角度考虑,平时做题就要有一种攻难、揣摩难点的意识,多啃“硬骨头”,切忌总在“浅水区”游泳。

2.对于文言实词题,重点考查在语境下的推断、判断能力。虽然说全面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实词和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是前提,但不能受其约束。推断的方法一般有字形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通假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成语对应法等,最终要将所给义项代入原文检验,看能否准确贯通文意。要走出“主观臆断”和“以今律古”两大误区。

3.突破文言虚词难点。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不超过常用虚词的范围,解答时要遵循与教材相联系的原则。虚词题难度较大,一直是得分率较低的。复习虚词,主要是牢记常见虚词的用法,将其熟记于心,并记住课文中相应的典型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费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又容易混淆的用法上。

4.掌握文言文翻译题的解答技巧。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考生直接动手翻译,这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又能区分出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要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不错译,不漏译,不随意扩充添加,甚至连句末语气也应准确翻译出来。但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答题时,要先根据分值,估猜出计分点,将其落到实处。翻译是对词法、句法的综合性考查,其计分点一般在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上。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尤其是四种形式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结构)后置,是考查的重点。一些重要的虚词有时也设计为“计分点”。

5.重视新增考题——句读题。给文言文断句,也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不能断句,就读不懂未断句的古文。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这个题目无疑需要高度重视和训练。对断句的考查,一般是从选文中抽取几句或某一段,考查语感停顿。考查独立语段的趋势不是很明显,而且多是只断句,不加标点。做题时,应当首先诵读这个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辨句式。

总之,只要我们“依纲扣本”,吃透《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考题,了解命题思路,把握题型、设题角度等方面的新变化,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解答每一种题型的技巧,就一定能夺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与应对策略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寒假初中语文知识大梳理)课内文言文阅读1
学习方法:文言文阅读技巧
巧解文言文6种题型
[转载]2016届高考语文核心讯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