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容易混淆的音同字

两个或几个字,读音相同,容易混淆错用。这些字,读音虽然相同,形体结构却不一样,只须仔细辨形、析义,便可明了使用的正误。

1.川——穿

川,象形字,本义“河流”。

穿,由穴和牙组合而成,会意为“破透”。引申为“通过”(穿针)、“贯串”(把珍珠穿成项链)、“衣着”(穿衣)

川与穿本不该混淆,但成语“川流不息”常错写作“穿流不息”,这是不了解“川流不息”的含义所致。“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如同水流连续不断,穿字无“水流”义。

2.仆——扑

仆,人字旁,本义“顿首”,音pū。引申为“向前倾倒”。成语“前仆后继”的“仆”,含义就是倒下,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前进,形容不怕牺牲奋勇向前。仆还是“僕”的简化字。僕,音pú,本义奴仆。叠用(仆仆),表示劳累,如“风尘仆仆”(旅途劳累)。古代文人用“仆”作谦词,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仆虽罢驾”句,“仆”是司马迁自谦,即“我”。这就是说,仆既是“仆倒”的“仆”,又是“僕”的简化字,是一形二字,两个仆字音义皆异。

扑,是“撲”的简化字,手字旁,本义“以杖击背”,汉代有“扑刑”,即杖击。引申为“打击”(摧扑)、“拂拍”(清风扑面,采茶扑蝶)

扑也有“向前冲”的含义,如“扑向进”。此义与“仆”的“向前倾倒”义接近,所以容易混淆错用,常见将“前仆后继”错写作“前扑后继”。

3.订——定

订、定二字虽同音,形、义的区别却很明显。但“预订一预定”、“制订一制定”、“审订一审定”含义十分接近,使用时往往难以把握。

选用哪个词,要从语意出发:

预订,预先订购。预定,预先约定。

制订,突出拟订、草拟、创制。制定,突出确定、正式实施。

审订,突出审阅修订。审定,突出审阅认定。

与“约定”相关,还有“订单一定单”、“订购一定购”、“订婚一定婚”,本来这些词都应该用“订”,表示预先约定。后来人们为了强调确定性,常改“订”为“定”,其实是不必要的。

4.向——响

“向往”常错作“响往”,是因为不了解向、响二字的含义。

向,本义“朝北的窗户”。古代的房屋,门朝南,窗朝北,为的是让空气对流。后引申为“方向”。向还是“嚮”的简化字,因而又有了“趋向、归向”的含义,“向往”(嚮往)就是心所趋向的意思。

响,是“響”的简化字,本义“回声”。“响应”(回音相应)、“影响”(如影之随形,响之相声)都是本义。引申为“发出声音”,如“声响”、“响彻云霄”。没有“趋向”的含义。

5.井——阱

井、阱同音并不同义,使用时务必注意。

小篆井字,写作“丼”,中间有一点。井是栏干的象形,中间的一点表示井口,这个“井”是汲水的井,又叫做“水井”。小篆楷化后,把中间的一点省略了。形状像井的东西也可以“井”命名,如“油井”、“矿井”、“探井”、“天井”。

阱,井左加了个阜(阝在左),阜本义土山,在此处表示地面,在地上挖穴,叫做“陷阱”,是用作陷捕野兽的。阱字很少单独使用。“陷阱”不可写作“陷井”。

6.孚——负

“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都是褒义;但是,如果将这两个词语中的“孚”和“负”对调一下,褒义便变成贬义。在出版物中,这样的错误极为常见。为什么一字之差,褒义便变成贬义呢?这要从孚、负二字的含义说起。孚,是孵的本字,被后造字“孵”替代后,便用引申义:信。《说文解字》解释说:“鸡卵之必为鸡,人言之信如是矣。”所以古代文人认为:“诚信曰孚。”“深孚众望”的意思就是:深得大家的信服和敬佩。错作“深负众望”,意思就正好相反。

负,由人(人字的变形)和贝组合而成,本义为“恃”(自负)。引申为“依仗、凭借”,如“负隅顽抗”。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负字更多地表“背”义,如“背负”、“负重”、“担负”、“负笼”、“负薪”、“负债”等。引申为“担负”(身负重任)、“享有”(久负盛名)、“亏欠”(负增长)、“违背”(负约,负义,负心)、“失败”(胜负)和“等于零”(负数)。“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错作“不孚众望”,意思就正好相反。

7.坐——座

坐,两人席地而坐,造字意图十分明显。坐相对于走,是静态。所以,建筑物的位置叫做“坐落”,能确定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叫做“坐标”,固定在一个地方叫“坐地”,对别人的成败采取静观态度谓之“坐观”。

座,坐上加广(广表示房屋),在屋里就坐,会意为“坐具”。“座位”、“座右铭”、“座上客”、“高朋满座”的“座”,都是坐具的意思。引申为“器物的托”,如“瓶座”、“炉座”。用作量词表示器物或建筑物的单位,如“一座台灯”、“一座石碑”。常见将“坐落”、“坐标”的“坐”错写作“座”。

8.苍——沧

苍,草字头,本义草色,即翠绿色。如“苍松翠柏”、“苍山”。“苍松”是长寿的象征,故“苍”又用作形容老人,如“白发苍苍”。

沧,水字旁,本义“寒凉”,如“沧沧凉凉”。后假借形容水色,即蓝色。常用以形容海,如“沧海”。

9.沙——砂

沙、砂都指碎石粒,但在使用时,沙比砂含义宽泛。沙子、与沙子有关的事物及沙状物,都用“沙”,如“风沙”、“沙漠”、“沙滩”、“沙荒”、“豆沙”。砂主要用于磨料,用作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碎粒,统称“金刚砂”。粘有金刚砂的布叫做“砂布”,是用来磨光金属器物表面的。研磨工具也用“砂”命名,如“砂轮”、“砂纸”。此外,建筑用的灰浆叫做“砂浆”,铸造用的模型叫做“砂型”,铸造过程称作“翻砂”,铸件内部或表面的小孔(一种铸造缺陷)叫做“砂眼”,鸟类的胃叫做“砂囊”。

10.冽——洌

冽、洌二字,形似音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形旁(起表义作用的偏旁)不同。

冽字的形旁是冰(冫是冰的本字),本义“寒”。如“凛冽”(刺骨的寒风)、“风冽”(寒风凛冽)、“冽厉”(寒冷而猛烈)

洌字的形旁是水,本义“水清”。如“清洌”、“洌清”(水清洁净),“酒洌”(酒清而醇)。常见将“清洌”错写作“清冽”。

11.泄——泻

泄、泻二字同音,都是水字旁,都有“外流”的含义,所以要特别注意二字本义的区别。

泄,本义“溢”,即水满外流。

泻,本义“水向下倾注”,水流急而快。

“发泄”、“泄漏”、“泄露”、“泄密”、“泄气”与“一泻千里”、“上吐下泻”含义的区别,明显地反映泄、泻二字本义的区别。

12.徇——循

徇、循二字形似音近,且“徇”的“依从”义与“循”的“依照”义接近,所以极易混淆错用。

徇,右旁是旬,古义“巡视”。古文里有“徇师”一词,即巡视军队。今义“依从”,如“徇私”(为了私情)。“不徇私情”反其义,即不曲从私情。

循,右旁是盾,本义“顺道而行”。引申为“顺着、沿袭”,如“循序”、“因循”。又引申为“遵守”,如“循规蹈矩”、“遵循”。由循序引申为“有步骤”(循循善诱)、“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循环往复)

由上述辨析可知,徇的“依从”义和循的“依照”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13.肖——萧

萧常错作肖,是因为人们误以为“肖”是“萧”的简化字。其实,萧本身就是简化字,它的繁体是“蕭”,草头加肅,肅化作肃,蕭类推转化为萧。萧和肖是两个不同的字。

肖,由小和肉组合而成,本义“骨肉相似”,音xiào。“肖像”,“惟妙惟肖”,都是“相似”的意思。志趣同父亲一样的儿子称作“肖子”,品行不端的子孙称作“不肖子孙”。这里的“肖”,也取“相似”义。用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地支表示人的生年,称作“生肖”,是“相似”的引申义:相配。

萧,本是一种蒿类植物,又叫做艾蒿。《诗经》“采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采萧”,即割艾蒿。长满萧的地方,显得荒芜凄凉,所以有了“萧条”、“萧疏”、“萧瑟”这类荒芜凄凉的形容词。萧还是姓氏。肖也是姓氏,一说萧是肃的俗字,一说肖是独立姓氏。作姓氏时肖读音同萧。

14.粘——黏

粘、黏原是同字异形。《集韵》:“黏,《说文》:‘相着也。’或从米。”《玉篇》也认为“粘,与黏同”。但是,粘字有两音两义,而黏只有一音一义。

粘,读zhān 时,是动词,义为“使连接”,如“粘连”、“粘贴”。读nián时,是形容词,形容某物所具有的性能(黏性)。

黏,音nián,含义与粘字的第二义项同,如“黏结”、“黏附”、“黏膜”、“黏液”、“黏土”、“黏合”等。

粘、黏二字在古汉语里通用,均读nián。1955年发表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确认“黏”为规范汉字。从此,粘、黏二字各司其职:粘读zhān,只表“使连结”义;黏读nián,表具有使连接的性能。例如:“这种胶水具有很强的黏性,可以把断裂的瓷砖粘连起来。”句子中的“黏性”是表使连接的性能,“粘连”是动词,表使连接。

15.迭——叠

“叠”曾经简化作“迭”,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宣布:“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恢复“叠”的原字原义,叠和迭依然是两个不同的字。

叠,含义是“重叠”,如“叠床架屋”、“层峦叠翠”,表示的都是“一层又一层”。迭,含义是“替换”,如“更迭”、“迭次”、“迭出”、“迭起”,表示的都是“一次又一次”。

16.烁——铄

烁,火字旁,本义“光亮”,多用以形容星光、灯光。如“闪烁”(形容光亮忽明忽暗,也可形容说话吞吞吐吐),“烁烁”(形容光芒灿烂)。

铄,金字旁,本义“销金”,即将金属熔化。“销金”的结果,固体金属熔化成液体,原来的形态消失了,因而引申出“消毁”、“削弱”、“毁坏”等义。在现代汉语里,铄字的上述含义很少使用,但有时会出现“外铄”这个词,其含义是“渗入”、“操纵”。鲁迅 1934 年在致杨雾云信中指出,“中国的事,大抵是由于外铄的”。他用“外铄”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局势全由列强操纵。

17.殒——陨

殒,左旁是歹。歹,本义“残骨”,今义“坏”,但作为合体字的偏旁仍表“残骨”义,以“歹”为偏旁的合体字,大多与“死亡”有关,如“死”、“殉”、“殍”、“殃”。殒字的本义就是“死亡”,如“殒命”、“殒身”。

陨,左旁是阜,本义“坠”,即从高处而下落,如“陨落”。通常用于形容流星,如“星陨如雨”。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在地面上的残体,叫做“陨星”。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完全毁灭了的叫做“陨灭”。

陨的“陨灭”义与殒的“死亡”义相似,因而在古代汉语里殒、陨通用。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坐受斧钺,九陨无悔。”“九陨无悔”即九死无悔。在现代汉语里,殒、陨在“毁灭”义项也通用,“殒灭”同“陨灭”。

18.潦——缭

潦,水字旁,本义“雨水大的样子”。它有两音两义:大雨过后地上积水,叫做“水潦”,这个“潦”读lào,义同“涝”。形容做事草率的“潦草”、形容颓废失意的“潦倒”的“潦”,都是引申义,读liáo。

缭,丝字旁,本义“缠”。引申为“回旋”(缭绕)、“纷乱”(缭乱)。

19.备——倍

这两个字似乎不易混淆,而事实上,“备至”、“备受”、“备尝”常错作“倍至”、“倍受”、“倍尝”。这是因为“备”的“极其”义与“倍”的“更加”义都表示程度,加之二字同音。

备,兼有“具”和“惧”两个含义。由“惧”引申为“预备”、“防备”。由“具”引申为“具有”、“设备”,又引申为“完全”。“备受”(全面受到)、“备至”(极其周到)、“备尝”(尝够了)三个词中的“备”,都是“完全”的意思。

倍,本义“反”,古文里常见用“倍”表示“反叛”。在现代汉语里,倍字的本义由“背”取代,而被假借表示“跟原数相等的数”,如“倍数”、“一倍”。引申为“程度比原来深得多”,如“倍加”、“倍增”、“事半功倍”。倍字没有“完全”的含义。附带提醒大家:用“倍”表示数量时,只能表示增加而不能表示减少,因为数量的增减都是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的。如一的一倍是二,一的两倍是三。数量的减少用百分比,或用“成”,如“减产20%”、“减产两成”。

20.鱼——渔

渔,本义“捕鱼”。与捕鱼相关的词语均应用“渔”,如“渔船”(捕鱼的船)、“渔网”(捕鱼的网)、“渔港”(停泊渔船的港湾)、“渔场”(海上集中捕鱼的区域)、“渔民”(以捕鱼为生的人)、“渔村”(渔民聚居的村庄)、“渔火”(渔船上的灯光):由“捕鱼”引申为“掠夺”,如“渔利”、“渔夺”。

“鱼肉百姓”中的“鱼肉”,是把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把老百姓当作鱼和肉,比如用暴力欺凌、残害百姓。所以,不可将“鱼肉百姓”错作“渔肉百姓”。

21.屈——曲

屈、曲二字,音同义近,容易混淆。

屈,本义“弯曲、使弯曲”,如“屈指”、“屈膝”。引申为“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委屈、冤枉”(诉屈,屈打成招)、“违心服从”(屈从)、“受压迫,受侮辱”(屈辱)、“理亏”(理屈)、“大材小用”(屈才)等义。

曲,本义“不直”,如“曲折”、“曲尺”、“曲径”等。不直有弯曲义,故弯曲的地方称作“曲”,如“河曲”。又引申为“理不直”(是非曲直)、“错解原意”(曲解)。

由上述辨析可知,屈、曲虽然都有弯曲的意思,但“屈”的“弯曲”与“曲”的“不直”不是同义词,它们的具体含义是有区别的。

22.诡——鬼

诡、鬼二字,区别明显,但“诡计”却常错作“鬼计”。

诡,义为“欺诈、奸滑”。诡计,狡诈的计策。

鬼,本义“迷信中的鬼魂”,其引申义也有“狡诈、阴险”的意思,如“鬼点子”、“鬼把戏”、“鬼鬼祟祟”。但同诡字的“欺诈、奸滑”义是有区别的。“鬼点子”不一定是贬义词,要看所在句子的语境。

23.绎——译

绎,左旁是丝,本义“引丝”,即从蚕茧中抽丝。引申为“抽出或理出事物的头绪”。常用的“演绎”一词,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即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到个别性结论。

译,左旁是言,本义“把外国的语言文字翻译成本国的语言文字”。“演绎”不可写作“演译”。“翻译”也不可写作“翻绎”。

24.炼——练

炼,左旁是火,本义“用加热的办法使物质纯净坚韧”。炼铁、炼钢、炼乳,都是通过高温去掉杂质、提高纯度。从对物质的冶炼提纯,引申出对文字和材料的推敲斟酌,如“炼字”、“炼句”、“提炼”。“锻炼”本义“对金属的锻造冶炼”,借以形容人的强身和提高能力的过程,如“锻炼身体”、“锻炼提高”。

练,左旁是丝,本义“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写文章要求“简练”、“洗练”,这个“练”取“洁”义。由反复煮丝引申出“练习”(反复习)、“练笔”(反复写)。又引申出“经验多、阅历多”,如“熟练”、“老练”、“练达”。

常见将“简练”错作“简炼”,将“锻炼”错作“锻练”。

25.炷——柱

炷,左旁是火,本义“灯芯”。古人说:“燃灯不下炷,有油哪得明。”没放灯芯,灯是点不亮的。因为“炷”和灯的关系密切,炷成了灯的代名词。炷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时,相当于“点燃”,如“炷了香”(点燃了香)。还可作量词用,是可燃柱状物的单位,如“一炷香”、“一炷烛”、“一炷艾绒卷”,一炷即一支。

柱,左旁是木,本义“承梁之木”,俗称“柱子”。后泛指柱状物,如“台柱”、“中流砥柱”、“水柱”、“光柱”。“台柱”还借指戏班里的主要演员或集体中的骨干。“中流砥柱”本指黄河三门峡激流中的砥柱山,借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26.竞——竟

竞字小篆的写法是:上部两个“言”、下部两个“人”(变形为儿)。楷化后写作“競”,现在这个“竞”是简化字。本义“争着说话”,有逞强求胜的意思。引申为“争逐”,“竞赛”、“竞争”、“竞走”都是相争相逐的意思。

竟,上部是“音”、下部是“人”(变形为儿),本义“尽”,想必是曲终人散之意。如“未竟”(没有全部实现)、“岁竟”(一年终尽了)。引申为“究”(究竟)、“终归”(有志者事竟成)、“全”(竟夕难眠)。

27.值——殖

值、殖二字,不易混淆,但“增值”和“增殖”却容易混淆。

值,左旁是人,本义“为人正直”。“值得”表示的接近本义,意思是所作所为有意义。由此引申出“价值”、“恰逢”,如“增值”、“值此”。

殖,左旁是歹。歹,本义“残骨”,故“殖”与死亡有关系,如“骨殖”(尸骨)。“腐殖质”指死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人们以为是腐烂的植物,所以错写作“腐植质”。死与生相反相成,古人取死的反义赋予殖“垦耕、繁衍”的新义。如“垦殖”、“耕殖”、“繁殖”。

由上述辨析可知:“增值”义为“价值增加”或“资本增长”;“增殖”义为“生物繁衍”。植物繁衍也用“增殖”而不用“增植”。

28.姗——跚

“姗姗来迟”常错作“跚跚来迟”,这是人们以为来去与足有关系,又不了解“姗姗”的含义所致。

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跚,义为“脚跛行走不便的样子”,如“蹒跚”。跚字不能叠用。

29.振——震

振、震二字,不但音同,而且含义接近,都有“动”的含义。它们的区别在于:动因和动态不同。

振,手字旁,表示动跟手有关系,义为“挥动、摇动”,如“振臂”、“振翅”、“振笔”。引申为“奋起、唤起”,如“振作”、“振兴”、“振奋”、“振聋发聩”。

震,雨字头,雨代表天地,天地的“动”威力非常,故震字本义“霹雳”。如“地震”、“震慑”、“震怒”、“震惊”、“震耳欲聋”、“震古烁今”,“动”的程度非“挥动、摇动”可比。

“振动”、“振荡”与“震动”、“震荡”,很能反映振、震二字含义的区别:振动、振荡,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震动、震荡,指激荡、颤动,如“春雷震动山谷”、“五洲震荡风雷激”。

30.宵——霄

常见将“通宵”错作“通霄”,将“云霄”错作“云宵”。

宵,由宀、小、月组合而成,表示月上中天渐见其小而室内幽暗,本义“夜”。“通宵”,义为“整夜”。农历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那天夜晚称作“元宵”。

霄,雨字头,本义“雨霰(xiàn,雪子)”。雨霰从天而降,由此引申为“天际”,“云霄”指的就是天际。古诗有“皎皎霄月”句,“霄月”即挂在天穹的月亮。

31.萃——粹

某词典将“荟萃”释义为“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是欠准确的。原因是把“萃”、“粹”二字混同了。

萃,草字头,本义“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荟、萃二字同义,同义反复组成“荟萃”,表示“聚集”,并无特指含义。“萃华”才是“精英会集”。

粹,米字旁,本义“米纯而不杂”,如“粹白”(纯白)。引申为“精华”,即事物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如“国粹”、“文粹”、“精粹”。

32.坦——袒

坦,土字旁,本义“道路宽阔平坦”。引申为“平安”(坦途)、“胸襟开阔”(坦荡)、“心里平静无虑”(坦然)、“心地纯洁,如实说出”(坦白)、“诚恳”(坦诚,坦实)、“直率”(坦率)等义。

袒,衣字旁,本义“脱去或敞开上衣”,如“袒胸”、“袒露”。“袒露”还有“敞开心扉”的意思,如“袒露心声”;但没有“坦白”、“坦诚”、“坦率”等含义。

33.涣——焕

涣,水字旁,义为“消散”,如“涣散”。引申为“消除”,如“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完全消除。

焕,火字旁,本义“光明、光亮”,如“焕发”(形容光彩四射)。“焕发”还有“振作”义,如“焕发革命精神”。又引申为“面貌一新”,如“焕然一新”。

34.副——符——付

这三个字本来没有共同之处,是不应该混淆错用的。“名副其实”、“名实相副”却常错作“名符其实”、“名实相符”,“副导演”常错作“付导演”。出错的原因比较复杂。

副,由画、刀组合而成,本义“劈”,即将物体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二相对,是合二而一,由此引申出“相称”的含义。“名副其实”、“名实相副”,说的就是名和实相称。

符,竹字头,本义“信”,即信物、凭证。古代用竹片做成符节,长六寸,上书文字,两片相合,作为凭证。“符号”、“符合”都是“信”的引申义。“符合”与“相称”含义接近,但不相同。由于许多人只知“副”的“副手、助手”义而不知“相称”义,反而觉得“相符”是正确的。

付,由人、手(寸是手下加一点)组合而成,本义“交给、交出”,如“交付”、“托付”、“支付”、“付出”等。付字没有副职、助手的含义。

副字的“副职、助手”含义,是假借义,跟它的本义无关。

35.迸——崩

“迸裂”与“崩裂”,都是破裂,但具体含义有差别。

迸,由辶和并组合而成,本义“散”,即分向各方散去。古文里的“迸流”即流散。引申为“飞溅、突然发生”,如“迸溅”、“迸发”。

崩,山字头,本义“山体倒塌”,如“山崩地裂”。引申为“毁坏”,如“崩溃”。

由上述辨析可知:“迸裂”义为破裂而飞溅;“崩裂”义为分裂倒塌。

36.湎——缅

湎,水字旁,本义“酒形于色”,后作“沉迷于酒”解。在现代汉语里,“湎”泛指沉迷迷恋、放纵。

缅,丝字旁,本义“微丝”,即最细的丝。丝细绵长,引申为“远”。“缅怀”即取“远”义,意思是“遥想”、“追思”。

“沉湎”常错作“沉缅”,“缅怀”常错作“湎怀”。

37.维——唯——惟

维,丝字旁,本义“系车篷四角的绳子,叫做‘四维’”,其作用是系住车篷。由此引申出“连接、支持、保护”等义,如“维系”、“维持”、“维护”、“维修”。

唯,口字旁,本义“应答”。叠用(唯唯)表示“一味顺从”,如“唯唯诺诺”。这里的“唯”不读wéi而应读wěi。

惟,心字旁,本义“凡思”(浮泛之思)。《汉书?邹阳传》:“愿大王详惟之。”句中的“惟”即思考。所以“思维”也作“思惟”,但“思维”通用性强,应作首选词形。

作语气词用时,在古文里,维、唯也通用。其实,无论是做语气词还是表“单独、只有”义,都是同音假借,跟三字的本义无关。问题出在表“单独、只有”义项,有的词典选用“唯”,有的词典选用“惟”,到底孰是孰非?其实,本来都是同音假借,并不存在孰是孰非。“唯物论”、“唯心论”、“唯物辩证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已成为哲学专用名词,因此,表“单独、只有”义的词语宜选用“唯”。“惟妙惟肖”与“维妙维肖”也通用,鉴于“惟”一般作词缀用,故宜选用“惟妙惟肖”。

38.隔——膈

隔,左旁是阜,本义“障”,即“阻隔”。引申为“使不相通”(隔绝)、“距离”(间隔)。两人思想上有距离称作“隔膜”,感情上不沟通称作“隔阂”。

膈,左旁是肉,指人或哺乳动物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也称作“膈膜”或“横膈膜”。“隔膜”与“膈膜”,形似音同,含义完全不同。“隔膜”是形容词,“膈膜”是名词。

39.辨——辩

辨、辩二字,不但音同,而且形似,左右都是“辛”,区别在于中间:一个是“刀”(变形为),一个是“言”。正是“刀”和“言”,决定着二字的不同含义。

还得从“辛”字说起。辛,本义“大罪”。后来,辛字的“大罪”义很少用,改表“辣”义,但作为合体字的偏旁仍表“大罪”义。例如:辜,本义“罪”,“死有余辜”就的就是杀了也不足以赎其罪,“无辜”就是无罪。

辨,两个“罪人”中间一把“刀”,表示必须识别区分。

辩,两个“罪人”中间一个“言”,表示各自为自己辩解。

根据上述辨析可知,辨、辩二字含义的区别是:辨,义为“识别”,如“辨别”、“辨识”;辩,义为“解说”,如“辩解”、“申辩”、“辩论”、“辩护”。“分辨”与“分辩”,音同义异,“分辨”义为辨别,“分辩”义为辩解。“辨正”与“辩正”,都指判断是非,但具体含义不同,“辨正”侧重识别,“辩正”侧重陈述。“辨证”与“辩证”,也是音同义异,“辨证施治”是中医术语,意思是根据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分析诊断,对症治疗。“辩证法”是哲学名词,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富可以积少成多。甲骨文字典说字——贮(宁)
字词辨析
细说汉字:难于启齿——说“启”(啟/啓)
汉字探微(111):因陋守旧——释“旧”(舊)
认错不怪你,这些强行被合体的繁体字比窦娥还冤!
读书札记(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