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

在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今天,人们对医院临床检验的质量越来越予以高度的重视,临床检验结果是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其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对患者病情的诊断。由于检验的差错引起患者病情的延误和引起不必要的治疗时有发生。临床检验工作者应该在检验过程中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应用,有力地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质量控制又包括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检验的质量控制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讨论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 I S O I E C 1 5 1 8 9 )文件把“分析前程序”定义为: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时的步骤。包括:临床医生检验单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I 1 ]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 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应保证患者临床信息的完整。患者相关的临床信息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以备解读检验结果之用。住院患者的申请单也应包括临床诊断、住院号、床号、标本来源以及采集方法。医生对检验申请单应认真填写。字迹清晰可读。

2 取样技术引起的分析前变异:体位、压脉带时间、进食的影响、体力付出、药物影响、血样采集时间、溶血、外源性污染等都是可以引起分析前变异的因素。①体位:从仰卧位到直立位的过程中,体内大约有 8 %的水由外周血管进入间质组织中。患者变换体位,所测得很多实验室指标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改变在有水肿的患者中更明显。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在取样本时应尽量采取同一体位,避免因体位变换导致误差过大。②压脉带时间:血常规在静脉采血时.压脉带时间过长,会激活血管内皮止血系统,活化释放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值较低。临床操作中,应保证压脉带时间不超过 1 m i n 。生化类采血,压迫时间>3 m i n ,会使部分指标升高所以检验工作者应训练娴熟的抽血技术,避免压脉带时间过长。③进食:

可引起血中葡萄糖、磷酸盐和胆红素的增加.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 和钾离子明显增高,尿酸、蛋白质、钙离子、胆固醇轻至中度增高。脂肪摄入的程度决定了甘油三酯的水平。④体力付出:运动量过大,体力消耗导致细胞损伤致肌肉相关的酶系列如乳酸脱氢酶( L D H) 、肌酸激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 S T ) 的升高,也可导致血清钾、钠、钙和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⑤在采血前,服用药物或肌肉注射药物如杜冷丁、利多卡因、巴比妥类。可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皮下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葡萄糖测定值降低。服用别嘌呤醇,在痛风的测定中,会导致尿酸值降低,掩盖病情。⑥血样采集时间:检验核医学中,对于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在不同的时间检测值也不一样。所以,对于特殊的激素类指标,应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检测。例如,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最旺盛。但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儿在夜间检测的生长激素值比正常值都高,这样就没有临床意义。正确的方法应选择 8 0 0检测。⑦溶血和标本污染:很多检测项目,例如电解质钾离子的测定,若标本溶血,则检测的结果偏高。也可使 L D H A L T A S T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对采集部位严格消毒,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产生不定性的影响。⑧其他: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地规避上述情况,如果必须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3 标本信息的完整性:标本应可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定的个体,实验室不应该接收或处理缺少适当标识的建议性申请单。

4 标本拒收:实验室应当制定标本接收和拒收的标准文件。因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不同。故应分别制定拒收标准。因“让步”而接收的不合格标本。其检验报告上应注明标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别说明。

5 标本在实验室中的储存和运输:标本采集后应该存放于专用密闭容器内,在适当温度下保存,由专人送至检验科。例如支原体培养要放置 3 7℃温箱内存放 2 d L D H同工酶( L D) 4 L D 5具有冷变性,在冬天采集时,应注意标本马上要放置在温箱内保存。而血液制品则要放在特定低温的冰箱

内。每样标本都应与申请单对应,避免出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实验室管理 | 《CLSI EP23-A:基于风险管理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解读
外周血染色体检测检验前质量控制
丛玉隆:重视分析后质量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