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据查戚墅堰已经有923年历史,一起来怀旧沧桑

主要商市在芳渚。太平天国以后,转向桥潭里、万安桥一带。以后向西延伸,形成沿京杭运河的一条街市。由于水运方便,粮食业最为兴旺。民国期间客地粮商多来自湖北、安徽、苏北和附近各县四乡八镇。上海等地面粉厂委托当地粮商收购小麦,最多每日收购逾万担。运河上帆桅如林,停泊船只雁排齿列,稻麦收获时节尤甚,素有“小无锡”之称。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进、阳湖两县时属阳湖县辖,辛亥革命后随武进、阳湖合并归入武进。

民国18年(1929年)建镇,民国36年(1947年)武进县始设戚墅堰区,时辖戚墅堰、焦山、横林、洛阳、芙蓉等14个乡镇,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同年4月28日武进县人民政府成立于戚墅堰芳渚,1953年起戚墅堰划归常州市辖区。白驹过隙时光匆匆,现今的戚墅堰坊间有顺口溜云:“武进富、新北强,天宁钟楼蛮漂亮,唯有戚区不寻常,如今还是旧模样”,这民谣听来还真是生动形象,既是挖苦又是实情,常州宁有句俚语叫‘你好我好大家好’。

试问有谁不希望家乡好,又有谁不企盼改革的成果惠及自身呢?不知从何时起东大门又成了戚墅堰的代名词,尽管这扇大门如今是既陈旧又烂尾,尽管老百姓想逛个大卖场也须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尽管历任父母官开口闭口小区变强区、最终还是嚼卜趣---时至今日改革渐入深水区,个人觉得若是撤去交椅也是机缘,放下身姿换个活法或许从此就风生水起也未尝可知,呵呵,牢骚归牢骚,对家乡的那份挚爱还是天生俱来难以割舍。

戚墅堰老街远近闻名,整条街全长约莫有600米,记得西街有银行、成余面粉厂、剑湖供销社、养生药店、燎原照相馆、生面店,中街依次为宝大祥布店、新联商店、王杏生伤科、三元饭店、得兴菜馆,东街有润记南货店、水果行、胡义兴饭店、罗春阁书场,再往东边就是老街尽头的万安桥,此桥横跨三山港,桥顶中央有一方刻有太极纹理图案的石雕,经百年风雨依然历历在目,石桥映衬着枕河人家尽显江南风情,戚地的铁路公路运河呈川字形平行布局,老街离火车站近在咫尺交通便利,因此时常有画家及美术院校的师生前来东街桥潭里一带采风写生。现存的万安桥保存还算完好。

桥上的石雕

河边写生

东街桥潭里连接万安桥的石板路历经数百年过往行人的踩踏显得琤光圆润。

已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万安桥取万民同安之意

老街上分布有3处摆渡点,以方便运河两岸的人们往来

早期的摆渡船

老虎灶

老街上的豆腐汤很好吃

烘山芋喷喷香,切到嘴里有点烫

河边的货栈

换底不漏也是一门手艺

捕鱼的搬网

西街的成余面粉厂在解放前是全常州最高的建筑,有一条窄轨小铁路穿过如今的戚大街连通着戚墅堰火车站的货站,小铁路路名沿用至今。

这是拆除前的成余面粉厂

老街的秤店真心老佬--

万安桥向东便是横跨运河的惠济桥了,儿时的夏天曾在桥顶外侧突兀处跳水汏冷浴,最难忘花岗岩桥身两侧一条条纤绳磨出的深槽(那个年代逆水行舟是需要人力拉纤的),活生生岁月的见证呵,这惠济桥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桥拱高大桥身伟岸,东西两面各有石刻对联,东侧联:帆影西来趁顺道牙樯绘出桑麻两岸,水光东去看横排雁齿汇成烟火千家。西侧联:城郭遥瞻二十里通津于兹砥拉,江湖旁引千百年利济永屯苞桑。刻有桥联的古桥实在是不可多得,史上惠济桥与白家桥、西仓桥和文亨桥并称为常州运河段四大名桥,惠济桥因后来逐渐成为运河瓶颈影响航运,于1990年实施拆除重建。

当年横跨大运河的惠济桥

早时河道内的扯蓬船

即将拆除的惠济桥--

90年代重建的惠济桥--

重建的惠济桥

整条老街紧挨着京杭大运河,河道内穿流不息的船队成为一道风景线

时至今日老街已变的冷清,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一去不返,随着商业市口的北移,这里几乎已被人淡忘,老街存留的房屋也开始有了些许变化,原来沿街的木板房由于年久朽损已见修补的痕迹,塑钢窗波纹瓦醒目地张扬着现代元素显出不搭调,唯有老屋斑剥的墙皮与砖瓦间残存的苔藓悄悄诉说着岁月沧桑

饱经沧桑的老街老房子

斑剥的墙面见证了岁月---

老屋守望着几度风雨春秋---

老屋间狭长的弄堂----

照片资料:1949年4月我解放军某部沿沪宁铁路经过戚墅堰车站

还记得吗,戚墅堰老火车站

老站行李房

站内月台

常州到戚墅堰票价一块

现如今好歹还有个高铁站,据悉未来的沿江城际铁路也有戚墅堰站点

去年投入运行的客运东站(位于戚墅堰东方路上)

原来的戚墅堰大桥,为满足运河航道标高而被拆

改造新的大桥时在运河上架设的临时便桥

期待着新建的戚大桥会成为741亮点,结果事与愿违引来吐槽声一片,很难想象堂堂响一个区连顶桥都搞不定,爱家乡不等于爱ZF, 斥巨资赚骂名,行政不作为的ZF被民众唾弃不足为奇!

赚足口水的新造戚大桥北首

左上方是新造大桥(旁边的临时便桥还没拆掉呢),照片中间是万安桥

戚大桥向西1.2公里则是跨运河的一座工农桥:最早是钢构简易便桥,于1965年8月的超载事故中坍塌,死亡84人情景惨不忍睹,然后造了结构保守的中间有桥墩的钢筋水泥桥,后来因桥墩对航行有影响又被拆除,这是现存的工农桥,由于紧挨大型国企,上下班高峰时段相对拥挤---

那时候龙头厂上下班的汽笛声每日4次回响在戚墅堰上空,方圆十里都能听到(老百姓俗称拉汇声)

图为80年代的戚机厂厂门---

七区是戚机厂最南边的工房--

人口最多的工房是九区---

后潘村

昔日的圩墩公园正门--

17孔石拱桥在扩建公园时被无情拆毁是741人民心中的痛,可惜了,石桥那修长漂亮的身影只能萦绕在记忆中---

保存着童年美好的回忆的机厂小花园--

原址重建的花溪公园

知道吗,市四中的前身叫法古中学

我的母校,当时叫戚厂铁路职工子弟中学

由铁中改为实中

绿树环绕的校园

往事如烟时光匆匆,校园承载了我的青葱岁月

红砖洋瓦结构的主辅楼以良好的教育质量送走了n多届毕业生,最终夷为平地成为开发商的楼盘,深切怀念中------

这是2007年易址丁剑路新建的戚实中--

铁中校徽已成为收藏品---

我国第一条高铁开通之际,担当首次牵引任务的是戚厂的东风11

东方广场上的小火车

北厂门前的工人塑像

近期出口泰国的机车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中国的青藏线。2005年8月,戚厂研制的“雪域神舟”号机车牵引着试验列车开始了青藏铁路的“第一牵”,机车成功翻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经受了高寒缺氧高海拔考验

戚厂的东风8B在青藏铁路上--

戚墅堰周边之遥观

宋剑湖

仙湖公园

遥观古窑

戚墅堰周边之横山桥

大林寺山门

横山中学

横山桥百叶(武进十大招牌菜之一)

戚墅堰周边之横林

横林中吴桥

横林公园路

横林地板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在戚墅堰老街,勾起那些古运河畔的记忆,一起来怀旧沧桑
行走在戚墅堰老街,勾起那些古运河畔的记忆
小姐姐骑上XDV 250Si打卡大运河,向往的生活!
便桥不堪重负坠入京杭运河,1965年常州戚墅堰工农桥特大断坍事故
如今的常州人,还有几个记得这六条老街?这才是常州人的根啊
江蘇常州的古橋(二)【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