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34个省份,谁在养活中国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粮食供需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那么,我国哪些地区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呢?哪些地区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粮仓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数据,揭秘中国的粮食版图。

根据官方依据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将各省份划成了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三大区域。其中粮食主销区是消费大于生产,需要调入粮食的地区;产销平衡区基本能保持自给自足,但对全国粮食产量贡献有限。只有粮食产量高、种植比例大,保证自给的同时还能大量调出商品粮的粮食主产区,才有资格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粮仓。

这样的粮食主产区,中国共有13个省,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的大图,可更直观地看到,我国粮食主产区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

而最能够媲美,称得上”世界级粮仓”的,毫无疑问是东北。成为粮仓的首要条件,是庞大的土地和足够多的粮食产量。在粮食产量方面,如果以省份为统计单位,东北平原(东北三省,加上粮食主产区靠近东北的内蒙古)2021年粮食产量为18285.9万吨,华北平原(河南、河北、山东,还有粮食主产区在淮河流域的江苏)为19616.1万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为12118.6万吨,四川盆地(四川、重庆)为4674.9万吨。

在土地方面,东北平原的粮食播种面积3098.2万公顷,其中光是黑龙江(1468.3万公顷)就占去了近一半;华北平原3103.9万公顷,河南(1077.8万公顷)占1/3;长江中下游平原为1892万公顷,四川盆地为851万公顷。很明显,东北和华北两大粮食产区,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远远高于南方产区。在地图上也可以很分明地看出,高密度绿点范围,东北和华北的面积远高于长江沿岸和四川盆地。

而东北和华北对比,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华北都略高于东北,平均下来,华北每公顷6433公斤的产量也高于东北的5883公斤,为什么说东北才是中国的世界级粮仓呢?

以2021年末人口计算,东北产区4个省人口为1.2亿人,而华北是3.6亿人,比东北整整多了2倍。这就使得以人为分配标准的情况下,情况一下子颠倒过来,东北人均拥有1.5吨粮食产出,远远高出华北的0.5吨。

如果往下细分,从两大粮食产区的核心地域看,差别会更大。前面说到,黑龙江占了东北平原近一半的粮食播种面积,是东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种植区。而从人均产出看,黑龙江3125万人口生产出了7867.7万吨粮食,人均粮食产出高达2.5吨。与之相比,河南作为华北平原上粮食生产最规模化的地区,9883万人生产6544.2吨粮食,人均产出只有0.7吨。

2021中国人均占有量483公斤,也就是说,每个东北人除了养活自己以外,还生产了能养活另外4个中国人的粮食,其他地区远远不及。

实际上,光从耕作面积和人口,就能看出东北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地广人稀。而少部分人集中耕种大片平整土地,是大规模应用农业机械提高耕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演进出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农业的前提。

从美国农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当下美国粮食的高产正是伴随着人力投入持续减少, 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发生的。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研究报告《20世纪美国农业转型和农场政策》,1900年美国有约41%的劳动力从事农牧业, 1930年下降为21.5%,1945年为16%,1970年为4%,到2000年之后美国只有不到2%的人口从事农牧业。与1900年相比, 20世纪末每个农牧场的平均土地规模增加了67%,且每个农牧场的作物及畜牧数量由5种减少为1-2种, 美国农业在集约化经营方面大幅度进步。在机械化方面, 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就基本实现粮食作物机械化, 60年代实现全程机械化, 70年代实现最难的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 到目前为止, 普遍认为美国农业机械化率在95%以上。

而在我国, 农业机械化率曾在2006至2010年快速从从38%增至52%,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 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地理条件, 农业机械化率继续提升的瓶颈很快到来。 从2010年到2017年, 机械化率从52%增长到66%,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从2017到2020,机械化率增至71%。

但在黑龙江,2017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6.8%,位居全国第1,并且达到了美国水平。到2020年底,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率突破至98%,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机械化农业的典范。

这背后除了东北自然地理条件适宜以外,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强大的农机工业基础,也是重要原因。早在“二五”时期,黑龙江就被国家确定为农机制造业重点发展地区,至上世纪80年代初建设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机制造工业体系,在农机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居全国首位。哈尔滨农业机械厂、佳木斯收获机械厂、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等都是曾经国内赫赫有名的农机工厂。

虽然后来东北工业衰落,但是工业化的氛围和传统并未消散。随着本地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东北农机工业也迎来了复苏。据官方介绍,黑龙江农机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总计有14大类、300多个品种、1500多种规格,大型轮式拖拉机年生产能力1万台,小型拖拉机5万台,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1万台,玉米收获机0.5万台,其它作物收获机0.5万台,谷物干燥机300台,谷物仓储设备60万台套生产能力,各种配套农机具10万台。田间作业机具、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谷物烘干及仓储设备、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和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德沃科技、骥驰拖拉机、华惠农机、勃农兴达等是近年来本地涌现的骨干农机企业,凯斯纽荷兰、约翰迪尔、挪威格兰、一拖、常发、雷沃等国内外农机制造“巨头”也均有在黑龙江设厂。

目前,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已经开始向智能化阶段发展。今年初农民日报的报道《黑龙江:大农机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中重点介绍了某合作社1.2万亩地使用无人插秧机的经验,该机械使用北斗导航,“株距精准、通风好、产量高”,只需2个司机,比起人工插秧能省10多万元。此外在施肥上,“雇人撒肥5毛钱一斤,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播撒2000斤肥料,还会出现播撒不均匀的情况。无人机撒肥3毛钱一斤,一天能播撒1.8万斤。不仅省钱,还更加智能和高效。”

除了机械化水平,东北粮食业在经营业态上也是最现代化的。数据显示,2015年,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已经超过5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1/4,到2020年,这个数字超过1.3亿亩,比例上升到一半以上;如今,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47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

以上面的数据计算,黑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0.47公顷,也就是7亩地。在这种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 机械得以使用, 资本得以密集, 进一步的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也有了可行性。

总而言之, 无论从自然条件、农业产出、经营业态还是生产方式来看,东北地区都是最有资格成为世界级粮仓的地方。东北粮食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东北粮食业的现代化,也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东北粮食业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真的没人种地吗?数据告诉你!
让农业机械化只进不退
细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大“失衡”点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农业粮食知识
【资讯】谁来托起农业机械化的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