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却写下千古名作,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唐朝就是个诗词的国度,涌现了许多诗词大咖,浪漫如仙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惊才艳艳的王维……

这些大诗人虽然不是完美之人,但是人品却都是无可指摘的。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诗人,卑劣无耻,忘恩负义,毫无文人风骨,但她却写出了千古名作,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人叫宋之问,这首诗名为《渡汉江》,全诗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在他被贬岭南之时所写。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在唐宋时期,岭南是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加上古代本就通信不便,所以诗人被贬岭南后才会感慨收不到家人的来信。

诗歌开头短短10字,便将和家人分离,音讯全无的焦急之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个“断”字,写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痛苦之情。

而“复”字,极写时间之久,其实时间未必很长,只是因为深处荒僻之地,又久久无法联系上家人,诗人倍感煎熬,才会觉得度日如年。

古代不像现在,即使身处异国他乡,QQ、微信,依然互通有无。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体会那种“鸿雁在云鱼在水”的传信情趣,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越靠近家乡,诗人却是越发担忧害怕,甚至都不敢向从家乡那边来的人打听消息。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久未返乡的游子来说,家乡的一切变得陌生模糊,那种既想靠近又害怕物是人非的心情常人恐怕是无法理解。

就像当初贺知章80多岁返乡,物是人非,“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不过有种说法说宋之问之所以近乡情怯是因为他没脸见父老乡亲。

传说他曾经因为一首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杀害自己的亲外甥刘希夷,这件事不知真伪,因为关于刘希夷的记载实在太少。

然而他曾经做过两件事,受尽后人指责。

其一是为了当武则天的男宠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武则天十分宠爱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宋之问为了巴结他们,甚至为他们倒尿壶,也是丢尽了文人的脸面。

后来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向武则天写诗求欢“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可惜武则天以他“口臭”为由拒绝了他,他觉得甚是丢人,这才消停。

如果说一个大好青年却想着要当老太婆的面首是为不要脸的话,那么他出卖好友更是令人恶心。

武则天仙逝后,依附于她的大部分官员,杀的杀,贬的贬,宋之问当时也在其列,他被贬到岭南参军。

没多久,他就偷偷溜回洛阳,藏在好友张仲之家里。

当时张仲之与人密谋要除掉武三思,宋之问得知消息后,觉得是个戴罪立功的好机会,便跑去告密。

最终的结果便是张仲之一家被杀,这就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古代文人最重风骨和义气,而宋之问却恰巧最缺这两种,所以说他近乡情怯,愧见家乡父老,这个说法也是讲得通的。

其实,宋之问在唐朝初年也算是诗名远播,他甚至还是七律的开创者之一,然而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声实在太差,导致即使他的诗作入选《唐诗三百首》,却还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毕竟大家还是喜欢德才兼备之人。

所以说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若是品行不佳,注定不会走太远,不知你怎么看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宋之问)是唐朝最忘恩负义的诗人,却写出了名作,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宋之问这首诗,20个字名扬千古,尤其是后2句,写出千古游子的情
这首万古流芳的唐诗,游子读完就泪流满面,作者却是一个逃犯
他是人品最卑劣的诗人,却写出流传千古的好诗,最后10字人人知道
他一生仅传下一首诗,便成千古名作,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唐朝一位不知名诗人,在郊外偶遇少女写下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