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时期的几朵菊花

 

        凉风渐起,秋尽江南,正是菊花烂漫的时节。在淡淡的幽香中,我常常会想起魏晋时期那几朵菊花以及那两个爱菊的人。

嵇康是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学识渊博,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晋书》上说他“龙章凰姿而又放荡不羁,才高而有奇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曾在曹魏政权中任中散大夫,司马昭篡位后,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辞官归隐故里,因仰慕庄子,便来到距故里仅百里之遥的蒙城,隐居此处。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其实嵇康是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他的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水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而池子四周,则栽种了许多菊花。每到秋天,打铁之余,嵇康便抚琴于菊花丛中,久之琴音竟充满高洁之意。

嵇康有一个朋友叫山涛,任吏部选曹郎,因升迁而举荐他为继任者,结果嵇康大怒,并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表面上大骂山涛,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兀傲情绪,并对当权者标榜的虚伪礼教加以讥讽和抨击,直接触犯了打着礼教幌子、谋夺曹氏政权的司马昭及其党羽。结果司马昭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处死。临刑的时候,有3000名太学生请求以他为师,但为时已晚,只见嵇康神情淡定,索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琴声中透出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广陵散绝矣,随之而消逝的,还有一缕淡雅高洁的菊香。

嵇康被害100多年后,庐山脚下来了一位隐居者,此人便是人称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的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因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任职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一日黄昏,陶渊明在劳作之余,来到菜园边的竹篱下稍作休憩,忽然间,几朵盛开的菊花映入眼帘,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爱之情,伸出颤抖的双手采摘了几朵,一抬头,不经意间看到远处的庐山,静默在黄昏的雾霭之中。刹那间,陶渊明心中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不觉吟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几朵淡雅的菊花,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浮华的尘世中,我们何不也像陶渊明一样,在自己的精神田园中,种几朵淡雅的菊花,让我们的灵魂得以慈悲、谦恭、平和、宁静。

魏晋时期,多沽名钓誉的风流名士,好在有嵇康和陶渊明,让我们知道世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真性情,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傲然风骨,有一种平淡从容的优雅生活。

  斯人已远逝,唯有菊常开。

  文/廖献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名士故事:人要漂亮地活着
两晋南北朝
他们,才华横溢,淡泊名利,真隐士也
以嵇康和陶渊明为例试谈魏晋文人的两种生死观
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士,陶渊明第八,鬼谷子第三!
药与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