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禹治水”新说
userphoto

2022.12.14 天津

关注

   在上古的传说中,“大禹治水”是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宏大事业;禹的儿子启则在随后建立了华夏第一王朝——夏。两代人的故事堪比创世史诗,壮丽辉煌。

    按照古书记载,在尧和舜的时代曾经发生大洪水,尧帝派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成效,鲧被处死;舜帝则继续任命禹治水,结果禹不仅治理了水患,还开辟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陆路与水路交通网,划出了九州行政区。

    远古历史总是和神话杂糅,历史文献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后人加工或改造。现存关于大禹最早的文献,是《尚书》开头的几篇,如《舜典》《禹贡》等,但从工程的可能性看,这可能都不现实,即便是现代国家也不太可能有实力实施这种完全改变大江大河的工程,更何况在4000年前其人口规模和技术水平根本不足以改造大江大河。

     难道,大禹治水只是西周或者春秋时候的人创造的神话?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

     在今洛阳市以东20公里处,有个二里头的地方,发现了疑似“夏都”的遗址,遗址距今39003500年,恰好在商朝之前,所以它很可能就是夏朝的都城。它的占地面积、宫殿规格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都超过了以往和同期任何遗址。

      二里头考古的成果之一是,二里头人的主食是水稻(大米),占所有粮食比重84.5%,。不仅如此,这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大禹治水”的来历。现在洛阳市周边,包括二里头地区,已经很少种植水稻了,但距今4000年前显然不是这样。

      《史记·夏本纪》中有一处很特殊的记载,说大禹在治水期间曾经让他的助手“益”给民众散发稻种,在低洼多水的地方种植:“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大禹推广水稻相关记载,在二里头考古中也都得到了验证。

     在有关大禹的传说中,治水的背景是大洪水泛滥, 传说是经过诸多流变、改造的历史记忆,其最初的“内核”会被层层包裹,甚至改头换面,难以识别。但参照考古成果,我们还是能发现“大禹治水”的最初内核:一场古人改造湿地、开发平原的活动。

      这在其他文献中也能找到一些旁证,如战国的孟子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这样描述大禹的治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从孟子的描述看,禹的治水工作就是排干和改造湿地。

   (本文参考《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李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疑山舜帝陵(九) 湘江网--湘江专业门户网站 - 三湘 湖湘 潇湘 新湘江 环保 水文
古埃及建金字塔时,考古发现中国所做之事,难怪成不了神权国家
纪录片中国通史文字版:6夏王朝觅踪
陈民镇:信史抑或伪史——夏史真伪问题的三次论争
《中国通史》第六集——夏王朝觅踪。
追踪夏朝.夏朝的文明本色2: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文献记载和青铜铭文记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