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2010年03月28日
邯郸市教育局关于“十个一”进课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一股好精神、一种好能力”等十项内容(以下简称“十个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为切实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化,课程目标教材化,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将“十个一”纳入课程计划,现将具体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扎实落实“十个一”作为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措施。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体现我市素质教育课程特色,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十个一”进课堂要体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提高的特点,即“十个一”进课堂的相关课程要涵盖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名学生,课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全方位培养。
二、课程设置原则
“十个一”课程设置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与区域、学校及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设置以均衡性、整体性、多元性、选择性、针对性为原则。
1、均衡性原则。以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发展、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总体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相关课程、课时。
3、多元性原则。课程设置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体现课程类型多元性,不仅使“十个一”充分渗透到国家课程教学中,还要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
4、选择性原则。根据实际,有些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有些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有些课程可以选择在学校内、课堂上,有些课程可以选择在校外、社区上;有些可以选择以理论为主,有些可以选择以实践为主。
5、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不同年龄段的课程教学差异,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三:课程安排
1、“一流好品德”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课程设置: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高质量的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保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发挥学校作为品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及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利用德育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邯郸历史文化》教材,传授邯郸历史知识,传承邯郸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网络,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评价标准:以“六爱塑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着重培养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规守纪等优良品质。
中学生着重培养爱国爱党、自尊自爱、尊老爱幼、勤劳简朴、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创新、遵守公德等优良品质,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正确成才观教育等。
相关活动记录完整、有连续性、针对性、实效性。
2、“一身好习惯”
基本目标:规范学生的基本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落实国家课程中思想品德课等课程关于“习惯养成”的教学内容。
各中小学校开发“养成课”校本课程,如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时间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等不同的主题。
在小学和初中所有年级开设,由学校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材。
课时安排:每学期2学时,利用班队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评价标准:与班主任工作挂钩,与班主任津贴挂钩,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工作挂钩,考核方式为以下几类:
一是学校大型活动对各班级精神风貌进行评比,专门记录,学期末汇总。
二是制定符合各年龄特点的养成教育目标,并对一定比例学生进行检测。
小学低年级(一、二、三年级)目标——课堂常规要求、时间观念、听课写字、合作学习等基本学习习惯等。
小学高年级(三、四、五年级)目标——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公共意识、家庭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
初中年级目标——、运动习惯、网络与成长、生理健康、沟通合作、公民道德等。
高中年级目标——理想信念、审美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一定调整。
3、“一副好口才”
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朗读、演讲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当众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与人沟通、自我表达的基本技巧,做到能说、善说、会说,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课程设置:市教育局负责开发“演讲与口才”系列地方课程,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开设。
落实国家课程中语文课口语交际等章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小学每学期6学时,初中每学期4学时,利用“地方课程”课时开设。语文课按课程要求开足课时。
评价标准:每学年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口语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表达,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要能达到讲简短故事、背简单古诗词的目标;小学中年级要能流畅朗读美文、背诵古文;小学高年级要学会演讲基本技巧。
初中年级能进行即兴演讲和一般辩论。
高中年级能进行逻辑严密的主题辩论,能编排、主持集体活动等。
以上目标通过相关活动体现,要有记录、有总结。
4、“一手好书法”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掌握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硬笔字课程要让学生能熟练地书写结构匀称、比例适当、笔画规范的钢笔楷书。毛笔字课程要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毛笔临写楷书,做到提按明显,笔画、结构具有明显的范本特征,有一定的背临能力,力争创作简单的毛笔书法作品。
课程设置: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写字课课程计划。
市教育局负责开发“毛笔字”地方课程,在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开设。
课时安排:小学每学期8学时,初中每学期6学时,利用“地方课程”课时开设。
评价标准:每学期每生写一定数量的硬笔书法练习(一到九年级分别为50、60、70、80、90、100、120、120、120个可展览好字),四年级以上同时写一定数量的毛笔字作品(四到九年级分别为40、50、60、70、70、70个好字),留档备案。
小学以楷书为主,初中可尝试其他字体书写。学校要定期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长期保存优秀作品。
高中在小学、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好字率和尝试多种字体的书写练习。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随机抽查学生书写能力达标情况。
5、“一项好才艺”。
基本目标:通过好才艺的培养,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课程设置: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美术课、音乐课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同时充分利用本学校的硬件和师资资源,更要挖掘丰富的社会资源,把各级各类人才引进校园,为学生开设课程,开展讲座。大力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满足学生的特长需求,如乐器乐理、实用美术、摄影、体操、剪纸、绘画、科技制作、工艺制作、科学实验、航模海模车模制作、厨艺、动漫制作等。
评价标准:
小学阶段:在各类课程特别是艺术课程的学习和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40%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一项才艺;
中学阶段:85%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一项才艺。
6、“一生好体魄”
基本目标: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一生健康打下基础。
课程设置:各中小学校要高质量、高标准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中体育课教学任务,扎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
课程安排:市教育局开发“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等地方课程,在小学和初中的所有年级开设。
课时安排:每学期5学时,利用5节体育课单独设课。
评价标准:提高全体学生的健康素质,除各年级达到相应的国家健康体质标准外,小学阶段要求会打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杨式三十八式或武式三十六式太极拳),中学阶段在学会太极拳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太极推手拳式。
7、“一方好人气”。
基本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使学生融入群体、融入社会。
课程设置:各中小学校开设“合作课”校本课程。小学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行为、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等内容设置课程,初中围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为内容设置课程。
在小学和初中所有年级开设,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同时,通过各项集体活动或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每学期利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课时间设课,每学期3学时。
评价标准: 利用综合实践课、主题班队会上好合作课,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学生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有完整记录、有连续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开展学校各项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等,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学生个人在集体中的威信和受欢迎程度。
8、“一个好成绩”。
基本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课程设置: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遵循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
9、一股好精神
基本目标:通过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怀疑,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一股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并通过创新实践的社团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时安排: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到两次集体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
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每学期举办创新实践活动,要有安排、有记录,对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定期展示,保留相关资料。
10、一种好能力
基本目标:在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究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使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等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严格落实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课,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
课时安排:利用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课。小学每周两学时,
初中每周两学时。
评价标准:根据每学期创新实践活动的记录进行抽查,举办信息技术、动漫制作、厨艺、刺绣、扎花等比赛活动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文教体局)和学校要全面加强对“十个一”进课堂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方案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国家、地方、学校等三级课程体系,积极开发与“十个一”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开设时间和课时安排。2010年春季开学后,市教育局将在部分学校设立试点,秋季开学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中全面实施。“十个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利用地方课程或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开设。
3、努力营造“十个一”进课堂的浓厚氛围。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口号、宣传栏、家长会、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向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广泛宣传“十个一”进课堂工作的重要性,使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培养,保障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4、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配足配齐各学科合格教师,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集中学习等多种方法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十个一”进课堂的教师数量和质量。
五、评价标准
1、对学校的考核。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市、区)和学校“十个一”进课堂的开展情况从课程开发、课时安排、教学实施、学情调查、效果跟踪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将其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学校的基础教育考核。学校要建立“十个一”档案,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要求,强化管理,将“十个一”进课堂工作落到实处。
2、市教育局每两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小学二年级学生“十个一”达标率为20%,小学四年级学生“十个一”达标率为30%,小学六年级学生“十个一”达标率为40%,初中二年级学生“十个一”达标率为50%,高中二年级学生“十个一”达标率为60%。
3、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参照以上原则、要求来执行,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十个一”进课堂工作,认真抓出实效。市教育局将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考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明年秋季开学起,咱省一、二年级小学生不上英语课!
关于开设绘本阅读校本课程的讨论
主题式项目学习:跨越学科的统整
课程创新让课堂更精彩
“双减”两月,小学段课堂提质增效,这所学校找到6个破局点 | 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