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气足,身不痒!用大补阳气的方子,治七窍瘙痒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治疗皮肤瘙痒的经验。

其实,造成皮肤瘙痒的,远不只是血虚血瘀这一种原因。

跟大家讲一个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阳气虚弱。阳气虚弱,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将一个案例来说明。

有一个32岁姓梁的男子。

就是上头七窍奇痒。双耳、双目、双鼻孔,嘴巴,七个窟窿眼儿,特别痒。已达两年之久。

低温的时候痒得最厉害。秋冬严重,春夏缓解。天冷的时候,捂得比谁都严实,不然就会痒。

结果,有一次一时保护不当,引起受寒,结果再度瘙痒。琢磨着看中医。

刻诊,面色发白,头戴围巾棉帽子,不时流鼻涕和眼泪。涕泪量不大,质地清稀。谈话的时候不停地用手来抠耳朵、鼻孔、嘴巴。

舌淡,苔白,脉沉迟。平时比较畏寒怕冷。十指尖也是冰凉的。

医家说,这是阳气亏少。脑袋这些官窍,需要阳气来供养。阳气少,养不起它们,导致它们刺痒。

配伍:制附片(先煎)10克、防风10克,细辛5克、麻黄5克、川芎各5克。

一共3剂,水煎服。

结果三剂药喝下去,诸证悉平,脑袋上官窍也不痒了。接着,又服三剂巩固,有配合右归丸化裁善后。

这张案例,刊发于1996年的《新中医》的第七期、第51页上。

除了血虚血瘀之外,阳气亏虚也会导致人有瘙痒之感。这是因为阳气不能濡养身体局部引起的。所以就不能用风邪致痒的思路理解。其实就是身体失于温煦以后,出现的反应。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脑袋上的阳气是最充分的。阳气聚于头部,官窍才能好使、灵敏。假如一个人阳虚,清阳不升于头面,就容易引起各种问题。官窍瘙痒是其中之一。

从诊断学角度来看,这个患者是阳气不足的。患者形寒肢冷,瘙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迟,面色晄白,涕泪质清稀,都是他处于阳虚的状态。阳气不能到达皮肤官窍,引起的发病。

那么,就得鼓舞阳气,把阳气带到皮肤官窍。

医案中这个配伍其实是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化裁。制附片、细辛、麻黄,是麻黄细辛附子汤的配伍。再加上一个川芎,和一个防风。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载于《伤寒论》里头的经方,能助阳解表。就是一个人素体阳虚,又外感风寒,就用这个方子。患者表现是脉沉微、发热、恶寒重,神疲,精神不振,想睡觉。其中,制附片可以温补阳气,麻黄可以解表散寒。细辛可以辅助附子升发阳气,还可以辅助麻黄来解表散寒。

患者虽然没有上述阳虚外感的部分方证,但从他的病因来看,也是因为阳气素虚,外感风寒(患者最近一次发病,就是在感寒之后)。就用附子来温补元阳,用麻黄来解表散寒,内外阳气打通,寒邪为之溃散。

再配上一个防风。防风,也是辛温解表药,可以驱散肌表风寒。引起患者的瘙痒集中在头部,所以用川芎作为引经药,引药性直达头面。川芎,是治疗头面疾病的要药。

在所有引发皮肤瘙痒原因里,阳气亏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有些就是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时,身上开始痒,身体畏寒怕冷。瘙痒地方,多集中在头面、前胸、脖子周围等。有的脉浮缓。中医辨证,就是阳气不足,风寒郁表。

除了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外,像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也可以用。药用麻黄3克,桂枝,白芍,甘草各6克,荆芥,防风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有时是用玉屏风散加上桂枝汤。但是治疗的思路,离不开温阳、散寒、解表、扶正。

如果身体瘙痒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遇寒加重,遇热缓解,容易感冒,舌淡苔白,舌面上有津液,鼻涕不黄不稠,就要考虑是不是阳虚使然。温阳散寒而止痒,的确是一个思路。但在用到制附子时,务必谨慎,需要先煎,控制用量。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状治疗学》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关注!共同推广中医学
汉方医学
从古至今名医名方医案分享。
1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个赞一起为中医加油

 戳原文,免费领名师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气足,身不痒!用大补阳气的方子,治好七窍瘙痒,值得认真琢磨
瘙痒之感,需大补阳气!这张方子务必收好
补阳不如养阳,一方温阳、通阳、升阳,帮你养足阳气,寿命更长!
能够把骨头里的寒湿逼出来,搞定你全身骨头里无法忍受的痛,越怕冷越有效(阳和汤)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
鼻涕多、爱流泪,阳虚!一张方子,鼓舞阳气,收住体液,请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