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方剂2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白虎汤方见上焦篇

大承气汤方

大黄六钱 芒硝三钱 厚朴三钱 枳实三钱

水八杯,先煮枳朴,后纳大黄、芒硝,煮取三杯。先服一杯,约二时许,得利止,后服;不知,再服一杯,再不知,再服。



减味竹叶石膏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竹叶五钱 石膏八钱 麦冬六钱 甘草三钱



小承气汤方苦辛通法重剂

大黄五钱 厚朴二钱 枳实一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宿粪,止后服,不知,再服。眉批:温邪恶燥,枳、朴成原方分数,极见斟酌。

调胃承气汤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法

大黄三钱 芒硝五钱 生甘草二钱

牛黄丸方论并见上焦篇

紫雪丹方论并见上焦篇



承气合小陷胸汤方苦辛寒法

生大黄五钱 厚朴二钱 枳实二钱 半夏三钱 瓜蒌三钱 黄连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增液汤方咸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 麦冬八钱,连心 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眉批:此亦从炙甘草汤变化出之。



益胃汤方甘凉法

沙参三钱 麦冬五钱 冰糖一钱 细生地五钱 玉竹一钱五分,炒香



银翘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银花五钱 连翘三钱 竹叶二钱 生甘草一钱 麦冬四钱 细生地四钱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方论并见前



清燥汤方甘凉法

麦冬五钱 知母二钱 人中黄一钱五分 细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加减法:咳嗽胶痰,加沙参三钱,桑叶一钱五分,梨汁半酒杯,牡蛎三钱,牛蒡子三钱。

按:吴又可咳嗽胶痰之证,而用苏子、橘红、当归,病因于燥而用燥药,非也,在湿温门中不禁。



护胃承气汤方苦甘法

生大黄三钱 元参三钱 细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知母二钱 麦冬三钱,连心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增液汤方见前



新加黄龙汤苦甘咸法

细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另煎 生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元参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当归一钱五分 海参二条,洗 姜汁六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失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益胃汤方见前。余参或可加入。



宣白承气汤方苦辛淡法

生石膏五钱 生大黄三钱 杏仁粉二钱 瓜蒌皮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导赤承气汤

赤芍三钱 细生地五钱 生大黄三钱 黄连二钱 黄柏二钱 芒硝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牛黄承气汤

即用前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增液承气汤

即于增液汤内加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栀子豉汤方见上焦篇

栀子豉加甘草汤

即于栀子豉汤内加甘草二钱,煎法如前。

栀子豉加姜汁法

即于栀子豉汤内加姜汁五匙。



黄连黄芩汤方苦寒微辛法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香豆豉二钱



清营汤方见上焦篇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五钱 生甘草三钱 黄柏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论:此湿淫于内,以苦燥之,热淫于内,佐以甘苦法也。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和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按又可但有茵陈大黄汤,而无栀子柏皮汤,温热发黄,岂可皆下者哉!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钱 栀子三钱 生大黄三钱



冬地三黄汤方甘苦合化阴气法

麦冬八钱 黄连一钱 苇根汁半酒杯,冲 元参四钱 黄柏一钱 银花露半酒杯,冲 细生地四钱 黄芩一钱 生甘草三钱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 瓜蒌三钱 枳实二钱 半夏五钱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汤苦辛寒法

半夏一两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枳实二钱 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二钱、大枣三枚。



小承气汤方方义并见前。此处不必以大黄为君,三物各等分可也。


三石汤方

飞滑石三钱 生石膏五钱 寒水石三钱 杏仁三钱 竹茹二钱,炒 银花二钱,花露更妙 金汁一酒杯,冲 白通草二钱



加味清宫汤方

即于前清宫汤内加知母三钱,银花二钱,竹沥五茶匙冲入。



杏仁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 黄芩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郁金二钱 通草一钱 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半苓汤方此苦辛淡渗法也

半夏五钱 茯苓块五钱 川连一钱 厚朴三钱 通草八钱,煎汤煮前药



四苓加厚朴秦皮汤方苦温淡法

苍术三钱 厚朴三钱 茯苓块五钱 猪苓四钱 秦皮二钱 泽泻四钱

水八杯,煮成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五苓散甘温淡法

猪苓一两 赤术一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六钱 桂枝五钱



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方苦热兼酸淡法

生于白术三钱 猪苓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赤苓块五钱 木瓜一钱 厚朴一钱 草果八分 半夏三钱



草果茵陈汤方苦辛温法

草果一钱 茵陈三钱 茯苓皮三钱 厚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大腹皮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一杯,分二次服。

茵陈四逆汤方苦辛甘热复微寒法

附子三钱,炮 干姜五钱 炙甘草二钱 茵陈六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温服一杯,厥回,止后服;仍厥,再服;尽剂,厥不回,再作服。



椒附白通汤方

生附子三钱,炒黑 川椒二钱,炒黑 淡干姜二钱 葱白三茎 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凉服。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方辛甘兼苦法

生苍术三钱 人参一钱五分 炮干姜一钱五分 厚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生附子一钱五分,炮黑



苓姜术桂汤方苦辛温法

茯苓块五钱 生姜三钱 炒白术三钱 桂枝三钱



理中汤方甘热微苦法。此方分量以及后加减法悉照《金匮》原文,用者临时斟酌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水八杯,煮取三杯,温服一杯,日三服。

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饮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汗,勿令揭衣被。

五苓散方见前

加减法:腹满者,加厚朴、广皮各一两。渴甚,面赤,脉大紧而急,扇扇不知凉,饮冰不知冷,腹痛甚,时时躁烦者,格阳也,加干姜一两五钱此条非仲景原文,余治验也。




四逆汤方辛甘热法。分量临时斟酌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附子一枚,去皮 加人参一两


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

即于前五苓散内加防己一两,桂枝一两半,足前成二两,薏仁二两。寒甚者,加附子大者一枚。杵为细末,每服五钱,百沸汤和,日三,剧者,日三夜一,得卧则勿令服。




救中汤方苦辛通法

蜀椒三钱,炒出汗 淡干姜四钱 厚朴三钱 槟榔二钱 广皮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兼转筋者,加桂枝三钱,防己五钱,薏仁三钱。厥者,加附子二钱。

九痛丸方治九种心痛,苦辛甘热法

附子三两 生狼牙一两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碾如膏

蜜丸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病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附录《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苦辛热法。沈目南注云:中恶之证,俗谓绞肠乌痧,即秽臭恶毒之气,直从口鼻入于心胸肠胃脏腑,壅塞正气不行,故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是为实证,非似六淫侵入而有表里清浊之分,故用巴豆极热大毒峻猛之剂,急攻其邪,佐杏仁以利肺与大肠之气,使邪从后阴一扫尽除,则病得愈。若缓须臾,正气不通,营卫阴阳机息则死。是取通则不痛之义也。

巴豆二枚,去心皮,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强弱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立生丹治伤暑、霍乱、痧证、疟痢、泄泻、心痛、胃痛、腹痛、吞吐酸水及一切阴寒之证,结胸、小儿寒痉

母丁香一两二钱 沉香四钱 茅苍术一两二钱 明雄黄一两二钱


独胜散治绞肠痧痛急,指甲唇俱青,危在顷刻

马粪年久弥佳

不拘分两,瓦上焙干,为末,老酒冲服二三钱,不知,再作服。



湿温疟、痢、疸、痹附


人参泻心汤方苦辛寒兼甘法

人参二钱 干姜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生白芍二钱



三香汤方微苦微辛微寒兼芳香法

瓜蒌皮二钱 桔梗三钱 黑山栀二钱 枳壳二钱 郁金二钱香豉二钱 降香末三钱



安宫牛黄丸方法见前

茯苓皮汤淡渗兼微辛微凉法

茯苓皮五钱 生薏仁五钱 猪苓三钱 大腹皮三钱 白通草三钱 淡竹叶三钱



新制橘皮竹茹汤苦辛通降法

橘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枚 姜汁三茶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不知,再作服。有痰火者,加竹沥、瓜蒌霜。有瘀血者加桃仁。



一加减正气散方

藿香梗二钱 厚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二钱 广皮一钱 神曲一钱五分 麦芽一钱五分 绵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



二加减正气散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厚朴二钱 茯苓皮二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三加减正气散方苦辛寒法

藿香三钱,连梗叶 茯苓皮三钱 厚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五钱



四加减正气散方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 厚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楂肉炒,五钱 神曲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六二、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主之。


五加减正气散苦辛温法

藿香梗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厚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 苍术二钱



黄芩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黄芩三钱 滑石三钱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二钱 白蔻仁一钱通草一钱 猪苓三钱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六钱 茯苓六钱 生姜四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

半夏六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枳实三钱 生姜三钱



宣痹汤方苦辛通法

防己五钱 杏仁五钱 滑石五钱 连翘三钱 山栀三钱 薏苡五钱 半夏三钱,醋炒 晚蚕砂三钱 赤小豆皮三钱。赤小豆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非药肆中之赤小豆。药肆中之赤豆乃广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黄,不入药者也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薏苡竹叶散方辛凉淡法,亦轻以去实法

薏苡五钱 竹叶三钱 飞滑石五钱 白蔻仁一钱五分 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 白通草一钱五分



杏仁薏苡汤苦辛温法

杏仁三钱 薏苡三钱 桂枝五分 生姜七分 厚朴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五分 白蒺藜二钱



加减木防己汤辛温辛凉复法

防己六钱 桂枝三钱 石膏六钱 杏仁四钱 滑石四钱 白通草二钱 薏仁三钱



二金汤方苦辛淡法

鸡内金五钱 海金沙五钱 厚朴三钱 大腹皮三钱 猪苓三钱白通草二钱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方见前。五苓散系苦辛温法,今茵陈倍五苓,乃苦辛微寒法

茵陈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杏仁石膏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五钱 石膏八钱 半夏五钱 山栀三钱 黄柏三钱 枳实汁每次三茶匙,冲 姜汁每次三茶匙,冲



连翘赤豆饮方苦辛微寒法

连翘二钱 山栀一钱 通草一钱 赤豆二钱 花粉一钱 香豆豉一钱

煎送保和丸三钱

保和丸方苦辛温平法

山楂 神曲 茯苓 陈皮 卜子 连翘 半夏



苍术白虎汤加草果方辛凉复苦温法

即前白虎汤内加苍术、草果。



草果知母汤方苦辛寒兼酸法

草果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半夏三钱 厚朴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乌梅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姜汁五匙,冲



加减人参泻心汤苦辛温复咸寒法

人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干姜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牡蛎二钱



麦冬麻仁汤方酸甘化阴法

麦冬五钱,连心 火麻仁四钱 生白芍四钱 何首乌三钱 乌梅肉二钱 知母二钱



黄连白芍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三钱 枳实一钱五分 白芍三钱 姜汁五匙,冲



露姜饮方甘温复甘凉法

人参一钱 生姜一钱



加味露姜饮方苦辛温法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草果一钱 生姜二钱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醋炒



补中益气汤方

炙黄芪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炙甘草一钱 白术一钱,炒 广皮五分 当归五分 升麻三分,炙 柴胡三分,炙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去核



青蒿鳖甲汤方苦辛咸寒法

青蒿三钱 知母二钱 桑叶二钱 鳖甲五钱 丹皮二钱 花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小柴胡汤方苦辛甘温法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去核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加减如《伤寒论》中法。渴甚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三钱。

小柴胡加干姜陈皮汤方苦辛温法

即于小柴胡汤内,加干姜二钱,陈皮二钱。




厚朴草果汤方苦辛温法

厚朴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半夏二钱 茯苓块三钱 广皮一钱


四苓合芩芍汤方苦辛寒法

苍术二钱 猪苓二钱 茯苓二钱 泽泻二钱 白芍二钱 黄芩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厚朴二钱 木香一钱



活人败毒散辛甘温法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 枳壳 柴胡 人参 前胡 桔梗以上各一两 甘草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杯,生姜三片,



加减芩芍汤方苦辛寒法

白芍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厚朴二钱 木香一钱,煨广皮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忌油腻、生冷。

加减法:肛坠者,加槟榔二钱。腹痛甚欲便,便后痛减,再痛再便者,白滞加附子一钱五分,酒炒大黄三钱;红滞加肉桂一钱五分,酒炒大黄三钱,通爽后即止,不可频下。如积未净,当减其制。红积加归尾一钱五分,红花一钱,桃仁二钱。舌浊脉实有食积者,加楂肉一钱五分,神曲二钱,枳壳一钱五分。湿重者,目黄舌白不渴,加茵陈三钱,白通草一钱,滑石一钱。



泻心汤方法并见前


滑石藿香汤方辛淡合芳香法

飞滑石三钱 白通草一钱 猪苓二钱 茯苓皮三钱 藿香梗二钱 厚朴二钱 白蔻仁一钱 广皮一钱


五苓散加寒水石方辛温淡复寒法

即于五苓散内加寒水石三钱,如服五苓散法,久痢不在用之。



人参石脂汤方辛甘温合涩法,即桃花汤之变法也

人参三钱 赤石脂三钱,细末 炮姜二钱 白粳米一合,炒

水五杯,先煮人参、白米、炮姜,令浓,得二杯,后调石脂细末,和匀,分二次服。



加减附子理中汤方甘苦辛温法

白术三钱 附子二钱 干姜二钱 茯苓三钱 厚朴二钱



理中不独湿困太阴宜用,每见夏日伤冰水瓜果,立时发痢者,止有寒湿,并无热证,小儿尤多此证,小便亦或短赤,不行拘泥,宜用理中,甚则加附子。瓜果积,加丁香、草果;下利滞涩者,加当归;其有误用克伐者,则人参又当倍用矣;上焦有暑湿或呕者,反佐姜、连少许。



附子粳米汤方苦辛热法

人参三钱 附子二钱 炙甘草二钱 粳米一合 干姜二钱



加减小柴胡汤苦辛温法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人参一钱 丹皮一钱 白芍二钱,炒 当归一钱五分,土炒 谷芽一钱五分 山楂一钱五分,炒



加减黄连阿胶汤甘寒苦寒合化阴气法

黄连三钱 阿胶三钱 黄芩二钱 炒生地四钱 生白芍五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加减补中益气汤甘温法

人参二钱 黄芪二钱 广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归身二钱 炒白芍三钱 防风五分 升麻三分



加味白头翁汤苦寒法

白头翁三钱 秦皮二钱 黄连二钱 黄柏二钱 白芍二钱 黄芩三钱



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一杯


玉女煎方见上焦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
5.四七汤:开郁化痰,七情气郁,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
世传秘方900方(九)
实用方剂学14
79、陈皮(辛香温行气健胃,去湿化痰)
暑湿季,腹胀满,分享两个小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