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脾胃学说和肾命学说

有许多中药可直接用来对病治疗或对症治疗, 不需要辨证论治, 尤其是是中性

平性的中药

如枸杞子保肝, 女贞子升白, 山药降糖, 泽泻利尿, 大腹皮治腹胀, 佛手治胃

痛, 制首乌补血, 半夏治恶心, 黄连治肠炎, 茵陈治黄疸, 金钱草排结石, 白头翁治

痢疾, 补骨脂治白癜风, 地肤子治疗荨麻疹, 土茯苓治疗口腔溃疡, 白芥子治疗积

液, 丹皮抗血管炎, 生石膏退热降温, 野菊花抗流感病毒, 荆芥、 防风发汗治疗普通

感冒, 碧桃干、 浮小麦治疗盗汗虚汗等, 不胜枚举。 这些都不需要辨证论治的。 以前

有很多记载, 今后还会大量发展。 对病对症直接治疗是中医中药克服弱势发扬优势的

发展方向。

中药的疗效, 在改善症状方面较明显, 先出现; 在改善客观指标方面要慢, 后出

现。 这一先一后, 疗效分两步出现, 在临床上是个普遍现象。 如果第一步症状不改善,

一般就不会出现第二步指标的改善。

 四) 关于保护脾胃功能

对慢性病中医药的疗效在大多数情况下起效比较缓慢, 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逐

步改善的过程, 从微小到明显的过程。 许多中药是有不舒服的反应, 或者个别药物有毒

副反应。 但中药的不舒服反应可能是很快的, 但毒副反应除毒药以外, 一般都要有一个

日积月累的比较慢的过程, 所以讲大多数中药起效慢, 效力弱, 毒副反应也出现慢, 毒

力弱。 这主要是由不同中药的药性和药力所决定的。 为了防止毒副反应和不舒反应, 在

中药处方中还需加入一些减毒解毒或保护脾胃的中药, 才能利于病人长期地服用中药,

而不产生不良反应

药理报道紫草具有退热

和抑制免疫的作用, 可用于银屑病、 荨麻疹等。 但另一方面紫草又会引起血管内栓塞和

蛋白血尿, 今人就不应该扩大应用范围, 用于心血管疾病、 红斑狼疮和肾病蛋白血尿。

即使临床辨证是血热瘀滞型, 也不应去使用它

药理报道的毒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于中药毒性问题, 传统记载有大毒、 小毒、 无毒, 是从人体实践中得来的, 是非

常宝贵的经验, 这比西药在小动物身上的实验, 结果更加可靠。 现代中药药理毒理研究

的结果如中药的 , 证实了古籍记载的中药毒性的大小有无, 绝大多数是正确的。

随着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有些中药的毒副反应古人没有认识清楚, 经现代药理研究

发现了它, 中医就应该主动参考和利用这种研究成果。 如川楝子的肝毒性问题应引起重

视, 川楝子含生物碱川楝素, 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而能升高转氨酶, 是一味肝毒性药, 因

此, 用川楝子治肝病的做法就应停止。 川楝子还能刺激胃肠黏膜, 促使痉挛性收缩, 导

致黏膜水肿、 炎症和溃疡形成, 因此, 川楝子不应该用于胃肠道慢性炎症和溃疡。 用川

楝子治疗胃、 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肝病的经验就应丢弃。

不太香燥的理气药还有青皮、 枳壳、 枳实、 白芍、 八月札、 佛手、 陈皮、 香橼皮、

大腹皮等, 这些药没有毒性, 均可参考使用。

真正香燥药, 对于阴虚津亏的干燥综合征、 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 如砂

仁、 木香、 苍术、 厚朴、 白豆蔻、 桂枝、 肉桂等。 其中有的能抑制唾液分泌, 有的太

热, 扩张血管, 容易引起出血。

关木通传统用于利尿, 但药理报道其所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尚

有马兜铃、 寻骨风(又名绵毛马兜铃) 、 广防己(马兜铃科, 药房给木防己) , 都有轻重

不一的肾毒性。

紫草有清热凉血功效。 中医传统用于治疗麻疹、 痘疹一类病证。 现代研究表明该药

有光毒性、 血管毒性和肾毒性, 并且临床中已屡次发现这种毒副反应。 今人就不应该再

将其应用到红斑狼疮、 慢性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苍耳子有肝肾毒性, 茺蔚子有肾毒性也见过报道, 故肾病患者都不宜使用之。 黄药

子治疗瘿瘤, 有肝毒性, 能引起黄疸和转氨酶升高。 甘遂有大毒, 能治疗水臌胀, 但有

肾毒性, 能加重肾功能损害, 故不能用于肾性腹水。 这些中药的误用, 临床上屡有发

生, 应引起重视。

黄樟醚有肝肾毒性, 并是致癌因子, 细辛、 杜衡等数种中药含黄樟醚。 游离蒽醌苷

之芦荟大黄泻素有生殖毒性, 大黄、 番泻叶、 芦荟就含此成分。 这些药放在煎药中, 短

期服用, 临床上尚未发现这方面的毒副反应, 但如果这些药放在中成药中, 让人长期服

用, 从长远来看, 应实事求是地介绍这些毒副反应。 虽然临床上尚未发现有病人由于服

了细辛而致癌, 但已有病人诉说长期服了某种主要是大黄或番泻叶制成的保健品、 减肥

品, 出现了性功能减退和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黑变的情况。 病人和医生现阶段尚未普遍

认识到这是否与大黄、 番泻叶的毒副作用等有关。

西药的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免疫抑制剂如 等也是致癌因子和有生殖毒

性, 只要临床治疗需要, 是可以使用的, 但在说明书中都清楚写明了这些毒副反应。

中草药的毒副反应问题必须引起中医临床的重视。 毒副反应并不可怕, 而是要认识

它, 克服它。

第四节 中药治疗免疫病的药理研究

近几年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对中药治疗免疫病的疗效机

制虽还不完全清楚, 但已大致上有了一个概貌, 即: ①对内分泌的调节, 提高了体内激

素水平。 ②调节免疫功能: 有些能提高免疫, 有些能抑制免疫, 有些能双相调节免疫。

③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④抗血管炎, 抗凝血, 抗栓塞, 抗关节炎, 消炎止痛。 一些

能对病对症治疗: 抑制体温中枢, 降温退热; 抑制渗出, 消除积液; 促进造血, 升高血

液细胞; 扩张血管, 扩张冠状动脉和强心; 保肝降酶; 降脂, 降糖, 降血沉, 降尿蛋

白; 镇静, 镇痛, 抗惊厥, 抗癫痫等。 以下将具有以上药理作用的中药作一分类介绍,

便于临床医生合理选用。

一、 调节内分泌功能, 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部分养阴药、 补气药、 补肾药、 祛风湿药具有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 促进肾上腺糖

皮质激素(以下简称皮质激素) 分泌, 从而提高了体内皮质激素水平的作用。 有的是直第 70 页

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有的是通过下丘脑 垂体促皮质激素, 有些能提高性激素水平,

提高性功能。

生地、 知母

生地、 知母为养阴清热药。 生地、 知母单用或二药同用, 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对地塞米松引起的皮质束状带、 网状带的萎缩起保护和代偿的作用, 起到防止由于使用

了皮质激素而引起的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的作用。 生地、 知母还能延缓肝细胞对皮质

醇的分解, 提高血浆皮质醇的浓度。 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与所含的生地甾醇类、 知母甾

体皂苷成分有关。

生地、 知母临床用于阴虚内热型的自身免疫病, 如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结节性

红斑、 皮肌炎、 类风湿关节炎等。 对不服皮质激素的病人, 可以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对长期依赖激素的病人, 长期服用生地、 知母, 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代偿

功能, 从而能渐渐地将激素减量, 减少和减轻病情反跳的情况。

龟甲、 何首乌

龟甲为滋养肾精药。 龟甲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 有明显

的增强肾上腺皮质代偿和预防萎缩的作用。 还能促进雄性和雌性小鼠的性腺重量和功

能。 具有促性腺功能的作用。

临床上用炙龟甲, 治疗免疫病肾阴肾精亏损, 如狼疮性肾炎蛋白尿、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损害、 强直性脊柱炎、 桥本甲状腺炎、 免疫性肾病、 男女性功能减退、 药物性骨

坏死等病症。 皮质激素减量时也可以选用。

制首乌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可使小鼠肾上腺重量显著增加, 并能拮抗柴胡、 氢

化可的松所致的肾上腺皮质抑制萎缩。 生首乌无这些作用。

仙灵脾、 仙茅、 巴戟肉

三药均为补肾壮阳药。 仙灵脾、 仙茅有雄激素样的作用, 能提高雄性激素水平。 仙

灵脾、 巴戟肉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提高皮质醇水平。 巴戟肉有雌激素样作用, 能促

进排卵。 仙灵脾与所含甾醇有关, 仙茅与所含仙茅苷有关。

临床三药常同用, 用于阳虚寒湿型的各种关节炎、 免疫性男性不育症。 对泼尼松需

减量的病人我们常用仙灵脾和巴戟肉。 仙茅含石蒜碱, 有毒, 长期服用会有不适之感。

鹿茸

鹿茸为温补肾精命督药。 有促进垂体 性腺分泌的功能。 它既含雄性激素, 又含雌

性激素, 对雄性、 雌性功能均有影响。 能增加雄性小鼠睾丸、 附睾、 前列腺、 精囊腺等

的重量, 也能促进雌性小鼠卵巢、 子宫增大, 促进卵泡形成和发情。 与所含的鹿茸多肽

有关。

临床用于中晚期的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男性不育症、 溶血性贫血、 自身

免疫病之血细胞减少等。 鹿茸性很热, 使用时要注意阴阳寒热平衡, 否则会引起出血。

鹿角药性应用类似鹿茸, 但其药效药力不如鹿茸。

胎盘、 脐带

胎盘为温补肾精命督药, 含多种甾体激素成分, 有肾上腺皮质激素、 雌激素、 雄激

素、 促甲状腺素等成分。 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能增加睾丸、 子宫、 甲状腺的重量, 并第 71 页

促进其发育。

临床胎盘常用于哮喘、 顽固的荨麻疹、 桥本甲状腺炎、 重症肌无力等病症。

脐带与胎盘作用相似。

补骨脂、 黑大豆、 葛根、 升麻

前二药为补肾药, 后二药为清热药。 四药均有雌激素样作用, 能使子宫重量增加。

补骨脂的作用与其所含的补骨脂酚有关, 黑大豆、 葛根的作用与其所含大豆黄酮、 染料

木素有关, 升麻的作用与其所含的异黄酮有关。

补骨脂能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 对骨质疏松者补钙有利, 对有光敏感者不利。

补骨脂酚还有抗着床作用, 能引起堕胎。

临床上将补骨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病、 银屑病和银屑病

性关节炎等。

黑大豆常用于皮肤红斑、 皮疹、 色素沉着。 葛根用于免疫病发热、 肠病、 心肌炎和

改善微循环。 升麻用于发热、 皮肤过敏等。

僵蚕、 牛膝

牛膝为壮筋活血药, 僵蚕为熄风镇痉药。 二药均含 酮衍生物、 牛膝 酮、 蜕皮

酮。 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长期服用能提高肾上腺皮质的代偿功能, 并能抑制关节炎

症。 临床常用于各种关节炎, 性能平和, 疗效缓慢, 也没有副反应。 含牛膝 酮、 蜕皮

甾酮成分的中药尚有冬桑叶等。

蛤蚧、 海马

蛤蚧和海马均常为一雌一雄, 成双成对的, 含性激素、 雌激素和雄激素。 临床雌雄

混用, 治疗免疫病引起的肺间质性改变、 肺炎、 支气管哮喘, 免疫病之肾损害肾炎蛋白

尿、 肌 、 尿素增高, 以及性功能减退不育症等疾病, 也可用于关节炎。

水牛角

具有兴奋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 促进皮质激素分泌, 因而能提高体内皮质醇的水

平。 其作用可能与所含的 醇和肽类物质有关。 临床常用于内热、 血热型的免疫病, 有

发热、 出血、 瘀点、 紫斑等症状者。

水牛角尚有能显著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

人参、 甘草

人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 是通过兴奋垂体前叶释放

使血浆皮质酮水平升高。 人参尚有促性腺样作用, 能使低下的血清甲状腺素升高。 其作

用与所含的人参皂苷有关。

临床对长期使用皮质激素, 剂量又较大, 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甚至萎缩的病

人, 可用人参来提高体内的激素水平, 包括 、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 甲状

腺素和胰岛素。 临床还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性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

病等。

人参包括野山参、 移山参、 红参、 生晒参、 高丽参等。 各种人参所含人参皂苷的成

分和含量多少不同, 其药理作用也有强弱之分。

西洋参含部分人参皂苷和黏液质成分, 仅有部分人参皂苷的作用, 并有 多糖的作第 72 页

用。

参三七含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 其人参皂苷具有人参的作用, 其三七皂苷具有活血

止血作用。

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垂体促皮质激素样作用以及雌激素样作用, 这与

其所含的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有关。 临床上甘草被广泛使用, 一般作“温药和之” 的调

和品使用。

附子、 川乌、 草乌

三药都是温阳散寒药, 三药所含的生物碱能兴奋垂体 肾上腺系统, 促进肾上腺皮

质激素的分泌, 因而能提高体内的皮质激素水平。

临床三药都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之阳虚寒湿证, 能消炎止痛。 附子的临床应用比较

多, 用于各种免疫病有阳虚畏寒症状, 如肾炎泡沫尿; 低蛋白血症之重度浮肿、 腹水;

硬皮病全身怕冷、 雷诺现象; 哮喘、 间质性肺炎、 心衰之泡沫状痰;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

引起的皮质萎缩; 病、 男性功能减退等。

防己、 青风藤、 秦艽

防己有汉防己和木防己二种, 为祛风利水药。 汉防己含生物碱甲素、 乙素、 丙素等

多种。 青风藤为祛风湿药, 含青藤碱。 秦艽为祛风清热药, 含秦艽生物碱。 三药都能治

关节炎, 都是通过兴奋垂体 肾上腺皮质, 促进皮质激素分泌, 起到消炎、 消肿、 镇痛

的作用。 临床治疗各种关节炎均有效。 剂量稍大均有消化道反应。 秦艽碱有抗过敏作

用。 青藤碱有过敏反应。

冬虫夏草

该药能使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宽, 细胞增多, 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增强肾上

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因而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明显增多, 并可对抗泼尼松所致的

血浆皮质酮含量降低。

临床上冬虫夏草可用于免疫病长期依赖激素的病人, 用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提

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 以使泼尼松逐渐减量。

冬虫夏草尚能提高性功能低下的男女病人的睾丸和子宫的重量, 有显著的性激素样

活性, 临床上可用于男女性功能减退症。

其他中药

能兴奋肾上腺皮质, 刺激皮质激素分泌, 提高血浆皮质醇增多的中药, 尚有玄参、

杜仲、 槐花米、 忍冬藤、 柴胡、 肉桂、 桂枝。

能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中药有鬼箭羽、 麦冬。

二、 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

经过近几年对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的研究, 如对多糖、 黄酮、 生物碱、 皂苷等对

免疫功能的研究, 了解到许多中药具有提高免疫、 抑制免疫或双相调节免疫的作用。

(一) 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

人第 73 页

人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和低下的动物均有提

高作用。 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 增强 细胞和 细胞的功

能, 能促进 的产生、 补体生成和提高脾脏 细胞的活性。 其作用与所含的人参

皂苷、 人参多糖有关。

临床上人参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如经常感冒感染的中老年人, 尤其是免疫

功能抑制和缺陷的疾病, 如肿瘤、 艾滋病病等。

由于人参能提高体液免疫, 激活抗体, 对活动期的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不宜服

用, 但可于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时配合应用; 对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明显低下

的病人, 也能配合使用。 一俟免疫功能有所提高, 应予停用。 对已缓解的自身免疫病如

辨证论治需要, 应谨慎地短期使用。

临床曾观察到服用人参或西洋参加重了一些免疫病的情况, 如红斑狼疮、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免疫性肝病、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等。

黄芪

黄芪为补气药, 含黄芪多糖、 三萜皂苷等成分,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

提高作用, 能增强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细胞的数量和吞噬、 杀伤能力, 能促进脾脏

抗体生成, 提高血浆内 的水平, 还能促进体内支气管黏膜分泌

干扰素。 黄芪能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经常容易感冒、 感染的正常人和免疫病病人、 肿瘤病

人、 病人、 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病人, 服用黄芪能保护和提高免

疫功能, 并能全面地提高健康状况。 但对免疫功能亢进的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 尤

其是活动期和阴虚内热型的病人, 使用黄芪会激活抗体而加重病情。

灵芝

灵芝的成分较复杂, 主要有灵芝多糖、 灵芝酸等成分,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复

杂。 灵芝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能激活巨噬细胞, 明显增强巨噬细

胞的吞噬作用, 对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所致的免疫低下有显著的拮抗和恢复作用, 能

促进白细胞介素 的生成和增强 细胞亚群功能、 细胞的杀伤功能。 灵芝

多糖也能提高体液免疫, 提高迟发性超敏反应, 提高 含量。

另一方面, 灵芝对免疫又有抑制作用。 灵芝对淋巴细胞 合成, 细胞、 细

胞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有抑制作用, 并抑制牛血清白蛋白诱

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和胸腺系数。 灵芝尚有抗过敏作用。 灵芝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所含的

蛋白质成分有关。

灵芝有抑制免疫性肌炎的作用, 使小鼠肌肉炎症减轻, 肌中磷酸肌酸激酶

) 下降。 对实验性肌强直症小鼠能明显降低醛缩酶的作用。 临床对多肌炎、 皮

肌炎、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萎缩症、 重症肌无力、 进行性硬化症等均有治

疗效果。

临床上灵芝主要用来扶正强身。 利用其提高免疫的一面, 用于肿瘤病人配合化疗、

手术后减毒增效、 扶正抗癌, 以及晚期病人延长生存, 对一般疾病手术后康复的病人也

能使用。第 74 页

灵芝对自身免疫病的应用与黄芪相似, 宜谨慎对待。 临床已经观察到服用灵芝孢子

胶囊 个月以上, 诱发和加重了红斑狼疮病情的情况。

白术、 甘草

白术为健脾药, 有扶正强壮作用, 能使免疫抑制的动物 细胞数明显增多, 增加

细胞表面 的表达, 使 水平显著增高, 还能增加白细胞的数量。

甘草对免疫的作用是双相性的, 既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一面, 是甘草多糖的作用; 又

有抑制体液免疫的一面, 是甘草酸等复合体的作用。

临床上白术和甘草在治疗免疫病时大多作为保护脾胃和佐使药使用, 对疾病本身它

们的免疫作用影响不大。

党参、 黄精

党参为健脾益气药, 能明显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对环磷酰胺所致

的小鼠免疫抑制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并提高血清抗体的浓度, 是一味免疫增

强药。

黄精能提高动物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能

提高细胞免疫。

冬虫夏草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对单核巨噬细胞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能

促进脾脏 合成和脾淋巴细胞增殖, 对 淋巴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诱导活性,

能明显增强小鼠 细胞活性, 能明显拮抗环磷酰胺、 巯唑嘌呤和泼尼松所致的小鼠

细胞抑制而功能低下。

也有报道, 人工虫草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虫草菌能显著抑制移植排斥反应, 能

显著延长小鼠移植皮片和心肌的存活时间。 其免疫抑制物为 , 由氨基酸、 糖和

脂类物组成, 其作用相当于环孢素, 而细胞毒性小。

虫草菌还能明显抑制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虫草菌制剂能明显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能增强 细胞活性, 促进溶血素抗

体生成, 能提高血清 含量。

免疫病临床应用虫草及其提取物, 对慢性心病、 肾病、 肝病、 肺病等均取得了较好

疗效。 虫草对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配合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以增效减毒和减量。

也可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一起使用。 如虫草单独使用于体液免疫亢进的一些自身

免疫病, 初步观察是有利的, 但尚需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天花粉

为养阴生津药, 含天花粉蛋白, 有较强的抗原性, 能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 能引起

过敏反应, 是一味体液免疫增强药。 临床用于肿瘤和 病等免疫功能低下、 缺陷的

病人。 不宜用于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鳖甲、 白英、 白花蛇舌草

鳖甲和甲鱼能明显增强免疫球蛋白, 白英能促进抗体形成和 球蛋白的合成。 白

花蛇舌草对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 三药均为抗肿瘤的常用药, 不宜用于自

身免疫病。第 75 页

女贞子、 当归、 柴胡

三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增强作用, 女贞子、 当归能增加 的 含 量; 柴

胡能增加抗体形成。 这些药临床观察下来, 免疫作用不是很强, 如果由于对症治疗需

要, 在复方中可以短期常规剂量使用, 有效即停。

(二) 调节和抑制免疫功能的中药

生地

为养阴凉血药。 生地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的报道, 有报道是免疫增强药, 能使低下的

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能对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所致的免疫抑制起保护作用。 也有

认为生地是免疫抑制药, 尤其是能抑制体液免疫, 因此有提出生地有双相调节免疫功能

的作用。 其对免疫的作用与其所含的多糖和苷类有关。

临床对免疫病的治疗, 尤其是阴虚内热型, 生地是最常用的主要药。 主要用它对肾

上腺皮质的作用和抗血管炎的作用等多方面的治疗效果。

北沙参

为养阴生津药, 含生物碱、 多糖等成分。 北沙参多糖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 对细

胞免疫、 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随剂量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 能显著抑制小

鼠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抑制小鼠同种植皮排斥反应, 使植皮存活率增加。 北沙参对小鼠

胸腺无明显影响。 北沙参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 不会使中央免疫器官萎

缩。

临床上北沙参可与生地同用, 来治疗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白塞病、 肺间质炎、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皮炎等免疫病, 并以阴虚内热型为好。

天冬、 麦冬、 玄参、 生地和古方增液汤

有报道对 细胞抗体形成有抑制作用。 增液汤及其单味药生地、 玄参、 麦冬和天

冬对免疫有双相调节作用, 既能提高细胞免疫, 又能抑制体液免疫。

金雀根、 土茯苓、 苦参

金雀根又名锦鸡儿根, 为益气活血药, 传统用于头晕乏力和风湿痹痛。 含生物碱、

黄酮苷、 甾醇、 内酯等成分, 对小鼠 细胞、 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是一味没

有毒副反应的免疫抑制药。 尚有消炎和降压作用。 临床自定经验方三根汤(金雀根、 岗

稔根、 虎杖根)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 多发性肋软骨

炎等各种关节肌肉酸痛症; 与土茯苓同用治疗白塞病; 与生地、 龟甲同用治疗狼疮性肾

炎。

土茯苓为清热解毒药, 有抑制细胞免疫和抑制炎症的作用, 临床用于白塞病、 狼疮

性口腔溃疡、 银屑病、 脂膜炎、 葡萄膜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等。

苦参具有丝裂霉素样的细胞毒作用, 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与所含之生物碱有关。

临床苦参作为免疫抑制药, 常用于自身免疫病, 如红斑狼疮、 白塞病、 皮肌炎、 银屑

病、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郁 金、莪 术

郁金为理气化瘀药, 含挥发油、 莰烯、 姜黄素等成分, 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第 76 页

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抑制 球蛋白, 抑制第 型和第 型变态反应, 能抑制组

胺释放有抗过敏作用, 尚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临床上郁金为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 血管炎疾病、 肝胆疾病、 心血管疾病治疗

的常用药, 能改善皮肤红斑、 皮下瘀点、 肝区胀痛、 胸闷心慌等症状。

莪术和郁金都是姜科的同一植物。 郁金是莪术的块根, 莪术是其根茎。 郁金性凉,

莪术性温, 都有行气破瘀功效。 莪术的破瘀之力强于郁金。 莪术为细胞毒药, 有免疫抑

制作用。 传统用于癥瘕积聚一类病证, 现用于肿瘤和有瘀血的免疫病。

大黄、 决明子

二药都是清热药, 均含蒽醌苷。 大黄含羟基蒽醌苷等多种蒽醌苷, 能显著抑制肾小

球系膜细胞 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从 期进入 期, 对免疫抑制

剂所致的骨髓抑制有保护作用, 使骨髓血细胞免受破坏。 临床能否配合免疫抑制剂使

用, 尚待观察。 目前大黄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临床上大黄使用较广, 多数用在通大便上。

生大黄所含的羟基蒽醌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是致癌因子, 并有生殖毒性, 不能长期

服用, 更不宜用到保健品中。 制大黄是在高温下炮制, 大黄素等成分大部分已被破坏,

明显减弱了泻下和一些毒副作用。

决明子含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 能使小鼠胸腺萎缩, 能明显抑制外周淋巴细胞的功

能, 能抑制细胞免疫, 但又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决明子对体液免疫无

影响。

临床上决明子用来降脂降压, 保肝明目, 炒焦后, 游离蒽醌大部分被破坏, 其滑肠

反应明显减弱。

制首乌

何首乌含三类有效成分: 均二苯烯苷类、 羟基蒽醌苷类、 聚合原花青素类, 还含磷

脂。 经炮制后大黄素被破坏而失去泻下作用。

曾有报道, 何首乌具有增强细胞免疫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 首乌提取物能增

强 细胞功能, 对 细胞作用不明显。 另有报道, 首乌对胸腺等免疫器官有显著

保护作用, 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显著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诱生

干扰 素。

何首乌经常用于补血、 降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衰老, 尚有降酶、 抗脂肪肝、 抗

氧化、 抑制脂质过氧化等的作用。

蒽醌苷类化合物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等具有细胞毒作用。 含此类成分的中药有大

黄、 决明子、 何首乌, 均已证实为免疫抑制药, 含此成分的虎杖( 阴阳莲) 、 羊蹄根

(土大黄) , 清热凉血、 祛瘀止血, 临床为治疗免疫病的常用药, 观察下来, 也为免疫抑

制药, 由于泻下作用弱, 可以用较大剂量。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

尚有细辛、 忍冬藤、 白鲜皮。 青蒿有抑制致敏 数量的作用。

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和昆明山海棠( 火把花) 是中草药中作用最强的也是毒性最

大的免疫抑制药。第 77 页

(三) 其他药理作用的中药

枸杞子、 南沙参、 玉竹、 石斛、 芦根等甘寒养阴生津药, 都有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这与所含的多糖、 糖苷有关。 其中尤其是枸杞子、 石

斛、 南沙参所含之多糖, 免疫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对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的药尚有: 猪苓、 薏苡仁、 生石膏、 淡竹叶、 蜈蚣等; 黄

连、 金银花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败酱草能明显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 这些药均根据对症对病治疗的需要, 为免疫病临床所常用。

( 四) 免疫药小结

气健脾药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黄精、 灵芝、 甘草等, 还有茯苓、 大枣、 参三七等均有

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其中灵芝和甘草是双相性的。 临床上补气药用于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的虚证, 即气虚、 脾虚、 阳虚、 血虚的病情, 以及配合化疗、 免疫抑制剂

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冬虫夏草对细胞免疫的作用报道并不一致, 有增强也有抑制, 这可能与所含成分较

复杂, 有的成分能提高免疫, 有的成分能抑制免疫有关。 冬虫夏草对体液免疫能起提高

作用。

养阴药、 清热药、 活血药等

( 免疫抑制作用: 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药有北沙参、 郁金、 金雀根、 细

辛、 忍冬藤、 生蒲黄、 白鲜皮; 能抑制细胞免疫的药有土茯苓、 决明子。

能抑制细胞增殖或分裂的细胞毒药有苦参、 大黄、 黄连、 黄柏、 紫草、 青蒿、 虎杖

根、 羊蹄根、 莪术、 防己、 白头翁。

免疫增强作用: 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有南沙参、 枸杞子、 石斛、 女贞子、

当归、 制首乌、 薏苡仁、 猪苓、 柴胡、 白花蛇舌草等; 能提高体液免疫的药有天花粉、

鳖甲、 白花蛇舌草、 女贞子、 当归、 柴胡、 白英。

能双相调节免疫功能的药有生地、 玄参、 麦冬、 天冬、 制首乌。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免疫双相调节的中药

北沙参、 金雀根、 广郁金、 土茯苓、 决明子、 苦参、 黄连、 青蒿、 生地、 玄参、 制

首乌等, 这些药具有疗效好、 毒副反应小的特点, 应为治疗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

风湿病的主要中药。 对发热、 红斑、 结节、 皮疹、 紫斑、 溃疡、 眼炎、 干燥、 关节炎、

肌炎、 血管炎、 蛋白尿、 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 均有直接的治疗效果。

由于药性和药理作用有强弱的差别, 以及药用的多样性, 又由于临床的复杂性, 在

临床的实际应用中, 对以上这些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 中医在临床选用

时, 是按照辨证论治和个人经验, 结合在复方中使用的。 大多数情况下, 具体针对的病

症并不是分得非常清楚。 中医在处方时是按照辨证论治和个人经验, 在复方中经常是混

用的。 我们的经验, 自身免疫病应以抑制免疫为主, 如果临床为了解决某个病情的需

要, 混合用一些作用较弱的少量免疫增强药, 是问题不大的, 如大枣、 薏苡仁、 茯苓、第 78 页

柴胡、 当归、 女贞子等。 但绝不可以使用以增强免疫为主的方法来治疗, 这主要指增强

体液免疫或使两类免疫都提高的药。

三、 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

黄芩

为清热解毒药。 含黄酮类成分, 约 种, 主要有黄芩苷、 黄芩素。 有抗过敏、 抗

变态反应作用, 尤其对第 型变态反应。 动物实验中, 黄芩有抗组胺和乙酰胆碱的作

用, 抑制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 巯氢基酶的活性和对过敏介质的释放, 因而抑制了

过敏介质的释放。 因而黄芩对皮肤过敏、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休克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 对哮喘黄芩与麻黄有协同作用。

黄芩尚有抗炎作用, 对实验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各种实验

性关节炎的继发性损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保护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临床可用于过敏性疾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是治疗皮炎、 哮喘、 红斑

狼疮、 白塞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 是一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的抗变态反应药。

忍冬藤

为祛风通络药。 含黄酮类之忍冬苷、 木樨草素、 忍冬黄素、 绿原酸、 生物碱等成

分。 忍冬藤有显著的抑制第 型变态反应, 显著抑制豚鼠肺组胺和 的释放的作

用。 忍冬藤能抑制实验性炎症, 可使幼鼠胸腺萎缩, 能抑制免疫球蛋白, 能使肾上腺皮

质功能增强, 还能解除肌肉痉挛。

忍冬藤是一味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抑制体液免疫, 提高激素水平, 又能祛风湿,

久服没有副反应, 也不会上火, 中药中比较少的消炎止痛药。 药力较弱, 剂量要大一

些、 时间要长一些才能生效。

麻黄

为解表平喘药。 含麻黄碱、 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 多种黄酮类、 挥发油等成分。

麻黄具有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作用; 有抗炎作用, 抑制实验性关节炎和镇痛作用; 有降

温解热、 中等发汗作用; 有舒张平滑肌痉挛, 增强横纹肌张力的作用; 能抑制氧自由基

的产生, 明显抑制甲基胍的形成, 使肌酐、 尿素下降, 从而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

肾功能。 此外, 尚有中枢性的镇咳和平喘作用。

临床上麻黄用于荨麻疹、 过敏性皮炎, 可与黄芩、 白鲜皮同用; 治哮喘可与黄芩、

苏子同用, 很容易耐药; 治感冒咳嗽可与杏仁、 象贝母同用; 治感染性咳嗽可与鱼腥

草、 白毛夏枯草同用; 治发热与石膏同用; 治关节肌肉酸痛与忍冬藤、 细辛同用。 在改

善肾功能方面可在综合治疗中应用麻黄以增效, 但要注意麻黄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 对

肾病之高血压、 心动过速会起负面影响。 黄芩与麻黄同用, 能使麻黄增效减毒, 黄芩的

剂量应是麻黄的 倍。

麻黄素属兴奋剂类, 麻黄只可以在治疗时短期内使用。

细辛

为散寒止痛药。 含挥发油、 甲基丁香油酚、 细辛酮、 细辛醇等成分。 细辛对 细

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抗组胺、 抗变态反应、 抗过敏作用; 对大鼠第 79 页

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退热镇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

临床上细辛常用于关节炎和各种关节肌肉、 神经疼痛, 雷诺现象; 过敏性疾病如哮

喘、 皮炎、 鼻炎, 肺间质炎之咳嗽、 泡沫痰; 心衰呼衰之肺水肿等病症。

白鲜皮、 地肤子

白鲜皮为清热祛风药。 含白鲜内酯、 白鲜碱等成分。 可显著抑制致敏 淋巴细胞

释放淋巴因子, 显著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 第 型变态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对非特

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白鲜皮尚有抑制真菌、 解热降温和抗

癌等作用。

临床上白鲜皮用于荨麻疹、 皮炎瘙痒, 也用于结缔组织病之皮疹、 红斑, 以及合并

慢性肠道、 尿道、 口腔真菌感染。 剂量过大可能有胃不舒服的反应。

地肤子为祛风化湿药, 有抗过敏和抑制真菌作用, 临床用于荨麻疹、 过敏性皮炎以

及各种皮疹红斑。 没有副反应, 常与白鲜皮同用。

女贞子、 当归

女贞子为养血补肝药。 含齐墩果酸等有机酸、 多糖及微量元素锌、 铁等成分。 能显

著抑制第 型和第 型变态反应, 显著抑制大鼠被动过敏反应; 但另一方面, 女贞子又

是免疫增强药,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能显著提高 细胞的作用和

的数量。

临床上女贞子主要用来保肝降酶和升高白细胞。

当归为补血调经药。 含挥发油内酯、 阿魏酸等有机酸、 多糖、 维生素 等成分。

对小鼠各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并能抑制皮肤过敏反应和皮肤血管炎; 但当归又能

增强免疫功能, 能增强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 并能增强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反应。 其抗过敏与所含之阿魏酸有关, 其增强免疫与所含之多糖有

关。

临床上当归主要用于贫血和调节月经, 也用于血管炎、 皮炎、 过敏性疾病。 抗过敏

的中药凉性为多, 抑制免疫为多; 当归性温, 在治疗时要考虑阴阳寒热平衡、 免疫功能

平衡, 当归可与凉性抗过敏药参合使用。

灵芝、 甘草、 胎盘

灵芝为益气强壮药。 灵芝所含的成分很复杂。 灵芝蛋白质具有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的作用。 灵芝能阻止过敏反应介质 的释放, 能显著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

作用, 抑制大鼠被动过敏反应, 抑制免疫溶血反应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引起的蛋

白尿, 抑制迟发性变态反应和接触性皮炎。 但同时灵芝又是免疫增强药, 能增强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甘草的成分复杂, 作用很多。 甘草的复合体, 包括甘草酸、 核酸、 蛋白质、 多肽等

成分, 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降低 的产生和组胺的合成, 而有抗过敏作用。 甘草

尚有抗炎、 抑制关节炎症和肿胀的作用。

临床上灵芝和甘草的功效较多, 应用较广, 其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方面的作用还很

少应用。

胎盘提高激素水平的作用已如上述, 胎盘尚有抗组胺、 抗过敏的作用。 这是胎盘治第 80 页

疗哮喘的另一机制。

具有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

尚 有 汉 防 己、桂 枝、丹 皮、槐 花 米、龙 葵、郁 金、升 麻、葛 根、冬 虫 夏 草。

四、 抗血管炎、 抗关节炎、 消炎镇痛等的中药

丹皮、徐长卿

丹皮为凉血化瘀药。 含丹皮酚及其糖苷、 芍药苷等成分。 有明显的抗血管炎, 抗血

管内栓塞的作用; 有抗关节炎、 抑制关节肿胀的作用; 能抑制免疫, 对第 、 第 、 第

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抗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 对血小板凝集和毛细血

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而能抑制凝血, 又能抑制纤溶酶原而能促进凝血, 这就是中医所

谓丹皮既能活血化瘀, 又能凉血止血的双相调节之机制。

临床上丹皮常用于治疗栓塞性血管炎、 雷诺综合征、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各

种关节炎等。

徐长卿为祛风止痛药。 含挥发油、 丹皮酚、 黄酮苷等成分。 有扩张血管、 抗血管

炎、 镇痛镇静作用, 有降压降脂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管炎、 关节炎、 神经痛、 眼

炎等。

川芎、 赤芍、 当归、 生地

川芎为行血化瘀药, 含川芎嗪、 内酯、 生物碱等成分, 有抗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的

作用。

赤芍为凉血活血药, 含芍药苷等成分, 有扩张血管, 增加冠状血管和四肢血管的血

流量, 能抑制血小板凝集, 抗血栓形成等。

当归有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凝集、 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生地为养阴凉血药, 含 多种苷类、 谷甾醇、 多糖、 糖苷、 生物碱等成分, 有

扩张血管、 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血管内皮炎症以及抑制大鼠实验性关节滑膜肿胀

炎症的作用。

临床上川芎、 赤芍、 当归、 生地常同用(名四物汤) , 选用或合用于血管炎、 关节

炎、 皮炎、 雷诺现象等病症。

槐花米、 葛根、 虎杖

槐花米为凉血止血药。 含黄酮类和甾醇类等成分。 能增强血管抵抗力, 降低血管通

透性和脆性, 保护了血管而有止血作用; 能加速血栓性静脉炎的恢复; 有抗过敏、 消炎

消肿、 抑制渗出的作用, 对大白鼠组胺引起的关节、 结膜、 肺支气管之水肿、 炎症有抑

制作用; 对皮肤、 关节之过敏性炎症、 肿胀有抑制作用。

临床上槐花米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之紫斑、 瘀点、 出血、 红斑, 如狼疮性血管

炎、 结节性红斑、 葡萄膜炎、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皮炎等。

葛根为清热解肌药。 含葛根黄酮苷, 如葛根素、 大豆黄酮等成分。 能抑制血小板聚

集, 抗血栓形成; 能改善微循环, 增加冠状动脉、 外周动脉、 脑动脉的循环血流量; 尚

有抗过敏、 抑制炎症、 退热的作用, 降糖、 降压、 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以及配合化疗减

毒增效等作用。第 81 页

临床上葛根用于治疗栓塞性血管炎、 糖尿病、 心肌炎等。

虎杖又名阴阳莲, 为清热化瘀药。 含多种蒽醌苷化合物、 芪类化合物、 酚性化合

物, 有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酸、 大黄素甲醚、 白藜芦醇、 黄酮醇等。 所含之白藜芦醇

苷具有减轻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能改

善微循环, 增加心肌收缩力, 增加冠脉流量, 减慢心率; 尚有升白、 止血、 降脂、 保肝

降酶、 抑制 、 抑制多种病毒的作用。

虎杖临床应用广泛, 在免疫病中常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 银屑病、 口腔溃疡、 白细

胞减少、 免疫性肝病等。

虎杖对大便正常和便秘者无影响, 但对大便稀薄者, 会使次数增多更加稀薄。

防己、 秦艽、 青风藤

防己有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 传统治风用木防己, 治水用汉防己。 现代治风湿用的

是汉防己。 汉防己含生物碱甲素、 乙素、 丙素等, 以及黄酮、 酚类、 有机酸等成分。 汉

防己生物碱对实验性关节炎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

兴奋肾上腺皮质, 刺激皮质分泌, 提高了体内激素水平;

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 松弛肌肉痉挛;

) 抑制血管通透性, 减少了渗出。

临床防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之关节肿痛有很好疗效; 防己生物碱对自身免

疫引起的溶血、 血细胞破坏有抑制作用, 因而可用于免疫破坏引起的血液细胞减少和溶

血性贫血。 虽不能升高红细胞, 但能减少破坏。 防己无利尿作用, 也不减少尿蛋白, 对

肾病患者, 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肾功能。 防己剂量稍大, 有恶心、 呕吐反应。

秦艽为清热祛风药。 含秦艽碱甲、 乙、 丙等。 秦艽碱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消肿镇

痛作用, 其疗效是通过兴奋垂体 肾上腺分泌皮质激素实现的。 还有抗过敏、 抗变态反

应, 抑制血管通透性、 抑制渗出, 以及中枢性镇静、 镇痛、 退热作用等。

临床上秦艽对风湿病之关节肿痛、 低热有较好的疗效。 该药味太苦, 有消化道反

应, 不宜大剂量使用。

青风藤为祛风通络药。 含青藤碱、 双青藤碱等多种生物碱。 青藤生物碱对大鼠实验

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 其机制与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 肾上腺促进皮质激素

分泌有关; 并有显著的中枢性镇静、 镇痛、 降温作用。 青藤碱能促进组胺的释放而引起

过敏反应出现皮疹、 瘙痒, 青藤碱还能使白细胞下降, 并能促进胃酸分泌而引起胃痛。

临床上青风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各种关节痛都有较好的疗效, 但剂量过大有一定

的副反应。

对关节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中药尚有

) 羌活、 独活、 防风;

) 五加皮、 寻骨风、 岗稔根、 菝葜;

) 杨柳枝、 西河柳;

) 川乌、 草乌、 附子;第 82 页

) 桂枝、 细辛;

) 蛇、 蜈蚣;

) 红藤、 接骨木、 鸡血藤、 丹参;

) 马钱子;

薏苡仁、 玄参、 灵芝、 甘草。

与治疗结缔组织病有关的一些药理作用

能松弛肌肉痉挛并有镇痛作用的中药: 威灵仙、 忍冬藤、 薏苡仁、 防己。

能抑制浆膜滑膜血管通透性, 抑制渗出, 使积液重吸收的中药: 葶苈子、 白芥

子、 桂枝、 鹿角、 防己、 秦艽。

) 能促进骨质新生的中药: 川断、 接骨木、 骨碎补、 丹参、 参三七。

能抑制纤维化的中药: 落得打能抑制结缔组织纤维化, 丹参能抑制肺纤维化,

参三七能抑制肝纤维化。

五 、 对症治疗 的中药

具有抑制体温中枢, 降温退热作用的中药

生石膏、 羚羊角、 寒水石、 知母、 生地、 玄参、 石斛、 生薏苡仁、 菊花、 青蒿、 地

骨皮、 牛黄、 白鲜皮、 黄芩、 黄连、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竹叶、 羌活、 防风、 秦艽、

杨柳枝、 西河柳、 石菖蒲、 细辛、 桂枝。

具有提高血液细胞作用的中药

) 能提高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中药: 当归、 制首乌、 阿胶、 鹿茸、 鸡血藤、 熟

地、 党参、 人参、 黄芪、 白术、 冬虫夏草。

) 能提高白细胞的中药: 女贞子、 山萸肉、 制首乌、 鸡血藤、 鹿茸、 冬虫夏草、

茜草、 八角茴香。

) 能提高血小板的中药: 当归、 制首乌、 熟地、 鹿茸、 冬虫夏草、 羊蹄根、 花生

衣。

具有抗惊厥、 抗癫痫作用的中药

天麻、 钩藤、 羚羊角、 水牛角、 玄参、 制南星、 珍珠粉、 僵蛹、 僵蚕、 蜈蚣、 全

蝎、 牛黄、 蝉衣、 防风、 天龙、 酸枣仁。

六、 对免疫病可产生不利影响的中药

大多数中药在常规剂量下, 甚至剂量很大时, 毒副反应很小, 或没有毒副反应, 但

也有少数中药, 对免疫病既有治疗作用的一面, 同时可能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 宜权

衡使用。 有些中药能治疗某些免疫病, 却不宜用于另一些免疫病, 宜选择使用。 有些中

药能加重病情或有损功能, 则应谨慎使用。 对于那些会诱发病情的中药, 则禁忌使用。

(一) 能降低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黄精

为健脾润肺药, 含多糖、 黏液质、 蒽醌苷等成分。 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第 83 页

尚有降糖降脂作用, 可治疗库欣症以及皮质醇增多引起的脂肪、 糖代谢紊乱。 但对于免

疫病使用皮质激素引起的药物性库欣症以及正在撤减激素的患者, 不宜使用黄精。

紫草

为清热凉血药, 含紫草醌衍生物。 紫草能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素和促性腺激

素。 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故不宜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不育症患者。

紫草能促进血管内栓塞和引起光敏感以及肾毒性, 故不可用于红斑狼疮、 心脑血管

疾病和肾病患者。

莱菔子

为化痰药, 含脂肪油芥酸、 挥发油甲硫醇等成分。 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 能降低

甲状腺中碘酪胺的含量。 临床可用于治疗甲亢症, 而不宜用于甲减症。

白芥子

为豁痰化饮药, 含白芥子苷等成分。 能显著降低小鼠甲状腺 的吸收率, 故不宜

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苏子

为降气药, 有显著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古方三子养亲汤(苏子、 白芥子、 莱菔

子) 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 化痰平喘的名方, 整方能降低甲状腺功能。 本药和三子养

亲汤用于治疗甲亢症为宜, 不能用于甲减症。

三子养亲汤是蠲饮化痰的名方, 只是对甲状腺有影响, 对免疫病只要不是甲状腺功

能低下者, 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棉花根

为补气药, 含棉酚, 能抗甲状腺功能, 能使睾丸萎缩、 精子消失、 子宫缩小、 卵巢

抑制。 中医临床曾一度以它代替黄芪使用, 名密根。 棉花根和棉酚有提高免疫的作用,

服后有热的感觉, 因此有类似黄芪的功效, 但其抑制生育的作用可作为男性避孕药来研

究和开发。

白花蛇舌草

为清热解毒药, 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能使精原细胞停止发育。 临床用于肿

瘤为多, 不宜用于体液免疫功能已经亢进的自身免疫病病人以及性功能减退的病人。

大黄

为清热化瘀药。 有细胞毒作用。 能抑制生殖细胞, 有生殖毒性, 长期服用使性功能

减弱, 还能使肠黏膜黑变。

(二) 能促进组胺分泌, 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

青风藤、 蜈蚣、 天花粉。

在各论篇的药疹一节中记载了一些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和中成药。 除此之外,

现再补充如下: 内服药中有苍耳子、 苍耳草、 佩兰、 一枝黄花、 蕲蛇、 干蟾皮、 蟾酥、

阿胶、 雷公藤多苷片、 正清风痛宁、 黄芪注射液等, 在少数病人能引起皮肤过敏性药

疹。 外敷药有白芥子泥、 毛茛、 生半夏、 生南星、 蟾蜍泥、 蟾蜍皮、 蟾酥膏、 金黄膏、

六神丸、 狗皮膏等, 在少数人能引起局部皮肤过敏。第 84 页

( 三) 能减少血细胞的中药

龙葵有溶血作用,能减少血细胞。

( 四) 能引起光敏感、 光敏性皮炎的中药

包括补骨脂、 紫草、 麻黄、 白蒺藜、 白芷、 紫浮萍、 独活。 这些药对银屑病、 白癜

风、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等病情有治疗作用, 但对红斑狼疮、 皮肌炎之皮肤红斑

有不利影响。 因病情需要, 可以短期使用。 皮肤正常者, 可照常使用。

临床观察到, 红斑狼疮患者, 较长时间(约 个月) 服用阿胶后, 会发生红斑

和光敏感。

(五) 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中药

黄药子、 紫草、 木通、 补骨脂、 防己、 萱草根、 铁树叶、 苍耳子、 独活、 川楝子、

苦楝根皮、 茺蔚子、 生甘遂、 杜衡、 佩兰、 望江南子、 朱砂和朱砂拌的中药。 其中有些

药因病情需要, 可以短期地按常规剂量使用, 不宜长期地也不宜大剂量使用。

(六) 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

应按照病情需要来使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 对那些体液免疫亢进引起的自身

免疫病, 宜选用那些能抑制体液免疫的中药, 尽可能不要使用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中

药。 对两类免疫功能都低下的免疫缺陷病, 应选用那些能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 而不要

使用那些抑制免疫功能的中药。

由于中药起效慢, 毒副作用产生也慢, 在复方中还会中和减弱一些, 故即使应用不

当, 短期内一般还不至于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为了病情需要, 如处理并发症, 即使对

本病有影响的中药, 可以短期使用, 有效即停。

(沈丕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
补药
甘草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甘草的保健与食疗
祛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老年人使用补药的注意事项
银屑病(牛皮癣)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