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火汤(陈士铎《辨证录》)

什么是 “龙雷之火 ”?


    《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即是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且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肝中所寄雷火,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而成燎原之势,而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牙疼、齿浮、鼻衄、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火灼等。病机既明,当用“甚者从之”之法。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肉桂1.5g,饭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归原。若误以实火正治,苦寒直折,釜底抽薪之法,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变生不测。西晋王叔和注解《内经》,对龙雷之火的病机、治则有详尽阐发,宜精读。中医学著名的调燮阴阳大法: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及五行生克制化,“亢害承制”诸论,皆源出于此。


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五点可资鉴别:

1、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2、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原多突变


3、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则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



引火汤(陈士铎《辨证录》)

陈士铎 启东传统中医 4天前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即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方用引火汤:


    熟地(三两) 巴戟天(一两) 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火自下归,咽喉之肿痛全消,二剂即全愈。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引火汤加减医案4例




1 失眠伴抑郁症状


患者男性,20岁,2015年8月30日初诊。主诉:失眠抑郁两个月。患者近两月失眠,入睡困难,精神不振,郁郁寡欢,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胸中窒,善太息,口气重,口干,咽干,饮不解渴,时有烦躁,烦时爱摔物品,平素汗多,时纳呆,时暴饮暴食,腰间乏力明显,下肢冷,小便时黄,大便时稀。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检查:心电图(-)。方用引火汤加味:熟地黄70 g,巴戟天25g,天门冬20 g,麦门冬20 g,茯苓20 g,五味子6 g,砂仁7 g,炙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6剂后,睡眠好转,已能入睡,情绪转佳,已无胸窒,饮食规律,食欲佳,口气减,小便不黄,大稀黏,仍有口干,舌脉如前。嘱继服上方6剂,精神情绪好转,睡眠佳。






2 胃胀


女性,48岁,2016年10月2日初诊。主诉:胃胀5年,加重4个月。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查出2月余。口服西药2周后效不佳,于2016年9月16日检查HP(+),DPM值:498。胃镜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活动性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性萎缩。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T波异常,ST略压低。CT示:主动脉弓发育畸形,双肺结节,左肺纤维索条,右肺下叶肺大泡。现已停服西药,饭后胃胀,胃口处时有隐痛,反酸,不能食酸甜,食量少,口干口苦,高血压病史20年,胸闷心悸时作,近4月体质量下降6.5 kg,小便清,大便质软。查体:咽红,舌质红小裂纹满布,无苔而干,脉沉缓。方用引火汤加味:熟地黄50 g,巴戟天20 g,天门冬20 g,麦门冬20 g,茯苓15 g,砂仁5 g,上肉桂0.5 g,五味子6 g,青黛(后下)6 g,虎杖10 g,白花蛇舌草15 g,炒杏仁10 g,炒薏仁15 g,清半夏10 g,旋覆花(包煎)10 g,白及10 g,生麦芽20 g,生姜3片,大枣6个。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12剂后胃胀较前减轻,已无隐痛、反酸,食量稍增,仍口苦口干,胸闷心悸仍作,舌质暗红小裂纹,苔薄白,脉沉。上方加五灵脂(包煎)10 g,生蒲黄(包煎)10 g,知母10 g,乌梅15 g。




继服40剂后胃胀、口苦、口干均已除,胸闷心悸较前减轻,左胸偶有刺痛,舌淡红,裂纹较前减少,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加赤芍15 g,郁金10 g,再继服12剂,三七粉冲服,每日2次,每次2 g。12剂后诸症减轻,胸闷心悸不显,已无左胸刺痛,舌脉如前。嘱上方汤剂改丸剂,每日2次,每次10 g。4个月后回访诸症未发。




 




3 瘿瘤


白某,女性,21岁,2014年9月20日初诊。主诉:近1个月情绪烦躁。2年前因学习压力较大,情志不畅,易怒烦躁,时烦热多汗,手足心热,曾于某医院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西药治疗后病情缓解。现情绪烦躁,汗出多,汗后觉冷,失眠时作,时心悸,口干咽干,咽部暗红,双足冷,大便稀溏,每日2次,小便清,舌质暗红,苔薄白而少,脉沉细。检查:心率96次/min,甲状腺Ⅰ度肿大。甲状腺B超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左侧1.2 cm×0.8 cm右侧2.3 cm×1.6 cm。方用引火汤加味:熟地黄50 g,天门冬20 g,麦门冬20 g,巴戟天20 g,肉桂0.5 g,茯苓20 g,五味子6 g,砂仁4 g,露蜂房12 g,芒硝6 g,夏枯草10 g,清半夏10 g,玄参2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12剂后情绪转佳,烦热感减轻,汗出减少,仍汗后觉冷,已无心悸,偶有失眠,足转温,大便不成形,舌质转淡红,苔薄白,脉沉。于上方加太子参15 g,黄芪15,苍术10 g。




继服24剂后睡眠已转佳,已无烦躁感,已无汗出,大便成形,诸症缓解。检查:心率72次/min。甲状腺肿大(-),甲状腺B超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左侧1.1 cm×0.6 cm,右侧1.7 cm×1.5 cm。


 


4 痤疮


患者女性,22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主诉:痤疮反复发作3年,近2个月复发。症见口唇下部,面颊两侧及额头处痘印较多,有小结节,色暗红,有脓包,口干咽干,咽部暗红,脾气急躁,大便日1次,不成形,小便稍黄,身体消瘦。舌嫩尖略红,苔薄白而少,脉沉细。方用引火汤加味:熟地黄40 g,天门冬20 g,麦门冬20 g,茯苓15 g,巴戟天20 g,砂仁4 g,五味子5 g,桃仁10 g,红花10 g,黄连1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12剂后,痘印面积较初诊时减小,脸颊及口唇下部痘印已平于皮肤,痤疮未再新起,口干稍缓解。自述月经将至,胸胀明显,腰部酸痛,情绪稍觉烦躁,大便仍不成型,小便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稍沉。上方加香附15 g,黄精10 g,炒白术10 g。嘱每晚用吴茱萸粉5 g敷涌泉穴。继服12剂后,诸症缓解。




 本文摘录于《引火汤证治浅析及临证举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火汤证治浅析及临证举隅
引火汤--神奇!5味药引火下行,搞定上火引发的咽痛、牙龈肿痛、失眠咳嗽
性凉多液、肃清上焦浮火之玄参
五味子, 诸虚损劳伤、延缓衰老之妙品!附严重失眠中医医案。
生熟地黄汤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医学百科
陈士铎教你治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