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阳定悸汤 经验方录  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

【组成】红参15g,黄芪30g,麻黄15g,桂枝30g,细辛3g,附子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仙茅15g,炙甘草30g。【功用】通阳益气,定悸复脉。

【主治】主治心中悸动不安,不能自主,伴胸闷、头晕、眩晕、耳鸣者。见于西医学所指的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症见:心悸不安,时做时止,形寒肢冷,甚者头晕黑蒙,舌淡苔白,脉沉而结代。

【用法】上药加水600mL,煎取2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400mL,混匀,分两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日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方解】通阳定悸汤为何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经验方。《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者死。”其论述类似西医学所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又名“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等,《说文解字》曰:“悸,心动也。”心悸即为心中动悸、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何老深谙《黄帝内经》《伤寒论》之要义,认为心悸为胸中宗气衰弱,肺肾气虚致,不能助心行血,心主血而行血脉,肺主气而司呼吸,肺失宣肃,内舍于心而致血运市场,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而致心脉运行不畅,肾阳为一身阳,肾阳不足,心阳失于温煦,而致寒凝血脉。心悸、头晕、黑蒙、耳鸣均为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脑窍失荣所致,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均为肾阳不足之表现。通阳定悸汤方中以红参、黄芪为君,以益气养血、充养心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黄芪甘、温,以补益肺气兼补气养血;麻黄、桂枝、细辛以宣散肺气,鼓动心脉,附子、巴戟天、淫羊藿、仙茅共为臣药以温肾阳,补肾精,调补先天之本,使得肾阳得温,寒凝得散,心乃君火,必赖肾中真阳以充养,心脉得复;炙甘草为佐药,以调和诸药,并缓附子之毒;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以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方中为使药,桂枝、甘草相伍,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悸得以安宁。纵观全方宣补有度、配伍得当,临床验之有效。

【加减应用】若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者可加阿胶、何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烦躁、郁闷者加柴胡、郁金、合欢花、绿萼梅以疏肝解郁;胸闷、心痛血瘀者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以活血化瘀等;失眠、烦躁者可加酸枣仁、百合、生地黄、知母以清热除烦、养心安神。

【注意事项】燥热、胸闷、胸痛、面赤、舌红少苔等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验案举例】患者女,68岁,维吾尔族。2015年3月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长期口服、抗凝、扩管、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就诊时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时做时止,不能自主,伴胸闷、头晕、眩晕、耳鸣、形寒肢冷,甚者头晕黑蒙,舌淡苔白,脉沉而结代。门诊查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最慢心率50次/分,最快心率115次/分。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拒绝,门诊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何老综合四诊辨证认为,该患者为老年患者,罹患胸痹,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心阳不振。予以通阳定悸汤化裁:红参15g,黄芪30g,麻黄15g,桂枝30g,细辛3g,附子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仙茅15g,炙甘草30g。服用3剂后患者诸症悉减,复查心电图提示,最慢心率55次/分,最快心率98次/分,继服该方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刘美 李军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硬化验方,疑难病,危急重症的济世救人验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屡试屡效方
11、人参(甘苦微寒,气药之王,大补元气)
急性心功能不全
补脾温肾药方,丹归二桂五味子汤
缓慢性心律失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