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朴炳奎医案(2则)肝癌。

 案一:理气化痰解毒治疗肝积 

肝癌术后,双肺转移肝郁痰凝,脾肾不足之肝积,以理气化痰解毒,健脾补肾养肝收效。

个人信息:戴某,男,42岁。

初诊日期:2014年7月31日。

主诉:肝癌术后一年余,双肺转移。

现病史:因“纳差”10日,于2013年3月在当地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占位,先行索拉菲尼治疗一月余,介入2次,肿瘤缩小,6月份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未完全切除),术后继服多吉美,并介入6次,2014年6月复查发现双肺转移。刻下症:消瘦,乏力,间有腹背酸痛,大便正常,小便黄,体重下降20kg。

检查:舌红苔薄白,脉滑数。2014年7月15日检查AFP:38.830μg/L;ALT:219U/L。

中医诊断:肝积,属肝郁痰凝,脾肾不足。

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索拉非尼治疗,介入治疗后;双肺转移。

治法:理气化痰解毒,健脾补肾养肝。

方药:茵陈15g,夏枯草15g,枳壳10g,竹茹10g,八月札15g,龙葵20g,土茯苓20g,陈皮10g,生薏苡仁20g,茯苓15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当归10g,肉桂3g,蒲公英20g,枸杞子15g,太子参15g,白术15g,益智仁20g,甘草6g。中成药:金龙胶囊,口服。

二诊(2014年12月18日):服上药后,病情稳定,11月17日复查:AFP:29.1μg/L,CEA:8.4μg/L,ALT:132U/L,AST:132U/L,现症见:后背痛,饮食一般,大便正常。上方去茵陈、竹茹、八月札、龙葵,加僵蚕20g,金荞麦20g、黄精15g、五味子10g,成药同前。

按:本案中患者确诊为肝癌,双肺转移,屡经手术、介入、靶向药治疗,初诊时检查结果肿瘤标记物偏高,肝功异常,病情较为严重,预后不良,来诊时症状主要为消瘦,乏力,间或腰背酸痛,考虑为肺转移而致,据此结合四诊,辨证为肝郁痰凝,脾肾不足,治以理气化痰解毒,健脾补肾养肝之法。茵陈、夏枯草、枳壳、竹茹、八月札等药为朴教授治疗肝癌常用药队,肝胃同治,且能引药入肝,黄芪、太子参、陈皮、炒三仙等药健脾益气扶正,土茯苓、龙葵、金荞麦、僵蚕等药抗癌解毒,蒲公英、五味子、黄精等药为朴老治疗肝功异常的经验药组,疗效确切。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案二:活血祛瘀,行气散结治疗肝积 

肝癌术后复发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之肝积,以活血祛瘀,行气散结收效。

个人信息:孙某,男,59岁。

初诊日期:2010年5月13日。

主诉:肝癌术后复发。

现病史:患者于2005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为肝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术后未行其他治疗。2009年10月,肝癌复发,在北京肿瘤医院行射频消融术,2010年4月再次复发,又在该院行射频消融。刻下症:偶腹胀,纳可,余未诉明显不适。

检查:舌暗,苔薄黄,脉弦数。2010年5月24日行腹部CT示:①肝脏多发病灶,射频术后;②右下肺小结节较前明显,转移AFP:53,ALT、AST均高于正常值。

中医诊断:肝积,属气滞血瘀,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肝癌术后复发,射频消融术后,肺转移。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散结。

方药:茵陈15g,夏枯草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八月札15g,柴胡10g,赤芍12g,枳壳10g,郁金10g,陈皮10g,苏梗10g,白术15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黄芪30g,太子参15g,沙参10g,枸杞15g,甘草6g。成药:金龙胶囊。

二诊(2010年9月15日):服上药后,病情好转,现在腹胀较前明显减轻,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脉弦滑有力。复查结果:2010年7月6日,腹部超声:肝被膜2个结节,一个有活性;2010年7月6日,CT示:S6被膜下1cm×0.5cm大小新生灶,右肺下叶小结节同前。予药物:白芍12g,枳壳10g,郁金10g,白术15g,山药15g,益智仁20g,柴胡10g,土茯苓15g,八月札15g,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20g,黄芪30g,太子参15g,沙参1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甘草6g。成药同前。

三诊(2010年12月30日):服上药后,患者病情无变化。患者未诉明显不适,舌略暗苔薄,脉缓。予药物:茵陈15g,夏枯草15g,莪术9g,枳壳10g,木香10g,砂仁3g,陈皮10g,半夏9g,白术15g,太子参15g,茯苓15g,土茯苓20g,黄芪30g,五味子10g,蒲公英15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甘草6g。

按:患者中老年男性,主因“肝癌术后5年”来诊,辨证为气血瘀滞,脾肾两虚。朴教授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仅仅是局部的病变;正气不足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正气虚是肿瘤发生的病理基础。肿瘤易耗伤正气,损伤阴液,尤其到中晚期经各种治疗后伤正尤重。患肿瘤者本就体虚,加之平素情志不畅,伤于七情,加之既往乙肝病史,邪毒内侵,致使脏腑气血亏虚,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血不上荣于舌,故见舌略暗,据舌脉症,证属“气滞血瘀”。治疗方面,朴教授认为扶正培本治则应贯穿肿瘤治疗始终,当依照病情的变化和病程的进展详审明辨,方可不失偏颇。每每对患者新出之变症守法易方,对症化裁治之。总的来说,扶正方面,益气养阴被认为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治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延缓病情具有一定的作用。遣方组药时定法易方,随患者病情发展选药定方,常获良效。

(整理:侯炜、李站 审阅:朴炳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期肝癌:桂枝茯苓丸加安宫牛黄丸
肝癌晚期,用药两个月,肿瘤全部消失
肝癌
陈友之医案:活蟾蜍入药尝试
肝癌辨证论治就是靶向治疗
治疗肝癌介入、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个方子推荐给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