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十部中医古籍脾胃生血理论研究  贫血方剂

研究目的: 本课题基于导师前期研究工作思路和研究基础,筛选十部在脾胃学术思想有传承关系的中医古籍,整理其脾胃生血理论内容,加以归纳分析。旨在厘清古代文献中脾胃生血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指导临床的治法特点及用药规律,为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借助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主编:严世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运用文献整理和理论分析归纳的方法,通过对历代有关脾胃学说的著作的研读,选取十部在脾胃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且有传承关系的中医古籍,分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医学启源》《脾胃论》《卫生宝鉴》《石山医案》《女科撮要》《删补颐生维论》《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整理其有关脾胃生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内容和结果: 1.对所选十部中医古籍,有关脾胃生血理论内容整理归纳,历代医家都继承了《黄帝内经》关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挥于临床,对于脾胃生血理论的认识,张仲景继承并发展了《黄帝内经》关于脾胃生血的阐释,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又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的认识,汪机、薛己、张景岳继承和发展了李东垣的观点和认识,李忠梓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初步厘清了脾胃生血理论的发展脉络。 2.通过对十部中医古籍中对脾胃为病致使血虚的论述的归纳分析,中医认为脾胃运化饮食水谷化生精微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血液的生成。若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血液生化乏源而形成血虚病变,脾胃为病的炳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七情内伤、失治误治致使脾胃损伤,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可以为临床对血虚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通过对十部中医古籍中血虚证所涉及各科疾病治疗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血虚证的治疗多从脾胃论治,补益中焦使脾胃强健,饮食水谷得以运化,使血液生化有源而病愈。对古代文献血虚证从脾胃论治的分析,可以为现代临床对血虚的治法提供依据。 4.通过对古代医籍文献中,血虚证从脾胃论治所用方药的分析,总结了其温补脾胃化生血液的治疗特点和补脾气促进生血、补中焦之营促进生血、温中焦之阳促进生血的用药规律及开合相济、寒热并用、阴阳两补、攻补兼施的组方规律。


所涉及的方药有桂枝新加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加减冲和汤、双和汤、当归补血汤、加减四物汤、当归建中汤、益胃升阳汤、人参益气汤、独参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寿脾煎、理中汤、养中煎、人参养营汤、大补元煎、五福饮、参芪建中汤,还有一些没有方名只有药物组成的处方,总共涉及药物55味。



使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人参、当归、炙甘草、黄芪、白芍药、白术、大枣、生姜、熟地黄、茯苓、川芎、柴胡、升麻。这13味药中又以前6味的使用频率居高。对血虚的治疗多用人参、黄芪、炙甘草,取甘味药物补益脾胃的功效,如张元素所说“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脾:虚则甘草、大枣之类补之。”体现了脾胃生血的思想。 


结论: 1.本文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脾胃学术思想上有传承关系十部中医古籍的脾胃生血理论内容,历代医家都继承了《黄帝内经》关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挥于临床,初步厘清了脾胃生血理论发展脉络,为以后相关研究奠定了文献学基础。 2.通过对十部中医古籍中脾胃生血理论病理表现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了致使脾胃为病生血不足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劳逸所伤、七情内伤、失治误治。 3.初步系统整理了十部中医古籍中,血虚证从脾胃论治的治法特点和所用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并统计了血虚证所用方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13味中药,以甘温补益脾胃的药居多。 4.通过血虚证从脾胃论治文献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脾胃生血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为现代临床治疗血虚证拓展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临床对血虚证的治疗,确立治则治法和用药提供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⑤调理血虚证的几个中医相关理论
刺血疗法治疗虚证的临床体会
我的体会:脉象与症状,虚实不符情况下,多为虚证
认识中医人生36:脾
图文:中医史上五大逐瘀汤之“血府逐瘀汤”(古籍《医林改错》)
《黄帝内经》的现代应用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