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建构主义教学基本要义的认识
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出发,探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历史学习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它要求学生: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③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我认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归纳如下: 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3、必须设计学习的情景。4、注意学生的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5、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由此,我设想,建构主义教学的历史课堂应该这样展开:首先,老师应该根据课文的文本,通过提供历史视频、历史文本资料、图片等等让学生走进历史。第二、让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老师也应该预设本课的教学问题),并归纳问题、对问题进行区分、判断、分析等等,让学生分析历史。第三、让学生通过分组协作、互相讨论等等的方式初步解决问题,这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感悟历史。第四、让学生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通过自由发言、小组总结发言、还有典型发言等等形式,让学生说,谈学习经验、也谈学习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自主学习
什么是建构主义?(之一)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试分析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各自有缺点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