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一言不慎生芥蒂,太后被降格的背后

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对于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她被晋封为皇贵妃。早些时候,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逝,后宫无主,道光帝册封其为皇贵妃,总摄后宫。同时,皇帝将先皇后的儿子奕詝交给她抚养,加上自己的孩子奕訢,膝下一下子就有了2个皇子,这一年,博尔济吉特氏28岁。

一、可望不可及的后位

前皇后钮祜禄氏是博尔济吉特氏的榜样,但又是难以企及的模板。她在心中也曾与先皇后比较:

1、起点低一级

钮祜禄氏的父亲颐龄是苏州府驻防将军,从一品,她一进宫就封为全嫔。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从五品,进宫时被封静贵人。应该说静贵人的起点已经很高了,全嫔则应是例外,那是被道光帝一见钟情的加持

2、升速对比

入宫后,全嫔第2年升妃,第3年升贵妃;静贵人稍逊一筹,第2年升嫔、第3年升妃,第8年升贵妃。贵妃是正常状态可能升迁的最高级了,从入宫到升为贵妃,钮祜禄氏用时3年,博尔济吉特氏用时8年,虽然不如前者,但其升迁之快,在后宫中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潜邸时就是侧福晋的那拉氏,最高的封号是和妃,同样是潜邸旧人的富察氏,一辈子只熬成恬嫔。

3、皇贵妃的前面是皇后

按清朝的惯例,皇后健在时一般不立皇贵妃。皇贵妃的地位相当于副后,距离皇后宝座只差一步,而那个位置无疑是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

1833年,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逝,全贵妃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仅过一年就被册封为皇后。

1840年,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故,静贵妃晋封皇贵妃,掌管六宫。她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尽心地抚养先皇后的儿子,与自己的儿子同样的尽心,甚至外人看来,对奕詝的关爱还要超过了奕訢。

过了一年,道光帝没有封后,她耐心地等待。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她不敢对皇帝提起,生怕打碎了触手可及的希望

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皇帝不提封后之事,博尔济吉特氏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当道光65岁谋立太子时,可能的人选只有皇贵妃抚养的奕詝、奕訢,其他的皇子年幼,自动退出了竞争。而亲儿子奕訢明显胜出奕詝一筹

1、身体上,奕詝体弱多病,静皇贵妃因而要花很大的精力尽心照料,当然,这也拉近了她与奕詝的感情;而奕訢则相貌堂堂、身体健硕。

2、知识上,奕詝兢兢业业跟随师傅杜受田学习,但同奕訢相比,后者天资聪颖,颇有才气,书文俱佳。

3、武功上,奕訢的武艺、骑射更是奕詝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皇贵妃的亲儿子奕訢表现出来的素质明显超过奕詝,又深受道光帝的喜爱,博尔济吉特氏很沉得住气。毕竟如果奕訢即位,跑不了母亲的太后之位。

三、虚无缥缈的荣升路

1850年,道光去世。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当皇贵妃已经10年了,但就是没能更进一步。更出乎预料的是,不被其看好的奕詝被道光帝选中,成为了皇帝。至此,皇贵妃荣升为太后的两条路都中断了

新登基的咸丰帝,没有忘记自己的养母,对15年的养育之情他是很感恩的。奕詝尊博尔济吉特氏为康慈皇贵太妃,并将其奉养于绮春园。绮春园是先帝奉养皇太后的居所,咸丰以对待皇太后的礼节侍奉皇太妃,实际上已将其视作太后,只是在名份上差了一级。

之所以不能给皇贵太妃以太后之名,很大程度上有两个原因:

1、就是先皇的意愿不能冒然忤逆。道光没有再立皇后,极大的可能是对其生母前皇后的感情不能忘怀,所以才会多年来虚位以待,聊作慰藉。才一登基就不顾已故父皇的执念,未免有损孝道。

2、则是那个能干的弟弟奕訢、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咸丰不能不防备奕訢做大,虽然曾经是好兄弟,但面对皇权保持一定的警惕,也是必要的长久之道。

四、一言不慎生芥蒂

咸丰将康慈皇贵太妃的生辰定名为"慈寿节",年年庆祝;一旦皇贵太妃身体不佳,必探病问安。他曾在上谕中提起:"朕在冲龄,仰蒙康慈皇贵太妃抚育深恩"。但是,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咸丰的心里蒙上了些许阴影。

晚清名士王闿运《祺祥故事》曾记载:一天恭亲王探望皇贵太妃离开后,咸丰帝紧接着前来问安。恰逢太妃休息,咸丰怕吵醒太妃,没让宫人通报。

太妃面向内躺在床上,看到床前人影,以为恭亲王还未离开,就开口说道:"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

当皇贵太妃发现是皇帝时,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咸丰由此认知,自己毕竟比不得恭亲王,不是亲生的。

只是身在皇家,谁又能不自觉地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呢。寻常人心尚不可考验,更何况是帝王之心?咸丰在感慨亲疏有别之余,也应该感受到了养母的体贴之意吧

五、有些点猫腻的"太后"

太后的封号还有望么?这一问号压在皇贵太妃心里,渐成心病,身体也开始亮起了黄灯。咸丰5年(1855年),皇贵太妃病重。咸丰当然也知道养母的心事,为了冲喜,七月初一,咸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当太后得知消息的时候,应该是感觉到了圆满的满足。她得到了太后的身份,家族也因而抬旗,成为八旗正黄旗。七月初九,太后薨。从皇贵妃到皇太后,15年的追梦历程,9天的心想事成。最值得她欣慰的是,曾经以为的芥蒂没有使母子离心,他终究是记得那些年的真心厚意。

不过,咸丰帝给她身后的规格降了级。在她的谥号"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中,没有先皇的"成"字,且神位不祔太庙;她的陵寝上也没按祖制单建后陵,而是改建了慕陵妃园寝,在妃寝中独立出一块安葬康慈皇太后。

没有正常太后的待遇,这件事情也不能怪皇帝。咸丰应是在按先父遗愿行事。道光帝生前不立静皇贵妃为后,而且,特意在妃寝中为皇贵妃单独设计、建造了墓穴。博尔济吉特氏死后将入妃寝,道光帝处处明确了不立其为后的态度。

咸丰的做法,是在父亲的决定与养母的愿望上做了折中:即使道光帝的意愿得到贯彻,葬于妃园,也使养母愿望得以实现,成为皇后。

结语:

当为皇贵妃时,博尔济吉特氏掌握后宫,有皇后之实而无皇后之名;等到了皇太贵妃,她又是有太后之实而无太后之名。她多么想跨过这一步,偏偏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也什么都做不了!

咸丰帝在整个事情上,既要孝顺亡父,又要成全养母,还要防备弟弟恭亲王,因而折中出"康慈皇太后",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名为慕东陵。咸丰得以既遵从了父皇的意愿,又成全了养母的心愿。

解决方案堪称完美!后续还有个收尾:太后的葬礼刚办完,恭亲王立刻被剥夺了实权。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当政初期,为了拉拢恭亲王,其被降格的太后母亲在离世7年后,终于完成了太后之路,谥号完善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纪轻轻的恭亲王奕訢官至军机处行走,咸丰为啥将他一撸到底?
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在位仅9天便去世,死后遭遇令世人唏嘘
清朝最名不符实的太后,抚养了皇帝,皇帝却不给她送葬
清朝两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呜呼,死后却被葬入妃陵
咸丰帝被六弟恭亲王逼迫尊其生母为皇太后之后,是如何报复的?
《大清后宫那点事儿》第三十一章 博尔济吉特氏最后一个皇后—道光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