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 中央之国?尚中之国!

中 中央之国?尚中之国!

2008年,一批饱含墨韵的古老书简,通过校友捐赠流回清华大学,根据考古界的惯例命名为“清华简”。这批从入土到“重生”历经了三千多年时光的宝贝,一时间让古文字学者们废寝忘食。

被解读的第一篇简书是《保训》,这又是与“中”字相关的一则重要历史—文王临终前对太子发出训教。文王举了舜“求中”、“得中”和商人先公上甲微“假中于河”、“归中于河”的事迹,告诫太子发“中”的重要性。

根据文王的叙述,我们得知,舜曾亲耕历丘,进而“求中”、“得中”后,为尧所举,即帝位;上甲微从河那里借“中”,讨伐有易氏,回来之后将“中”归还给河。

从中我们读到什么样的信息呢?“中”对于中国古代之王临大命、治天下作用如此重大,因为《保训》大约成书于周代,周人“尚中”,以“中”为治国之道的意图便显而易见了。

在大部分人的认识中,中国之“中”,就是中央之“中”。于是有的西方媒体就宣扬,中国自称“中央之国”,所以中国一旦强大,必然以统治世界为目的。

但是中国数千年的“尚中”文化,却不被了解。如果我们能够透过“尚中”之眼来看中国,中国“用中”、“执中”,讲求协调平衡,提倡“中和”的一贯主张,就会获得世界的理解。

不仅仅在政治上,即使在反思金融危机的道路上,中国“持中、稳健、适度”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和国际社会同舟共济的“中和”精神,求同存异、合而不同的态度,都是古老的“尚中”思想的体现。

在个人的层面呢?讲究做事有度。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成功时不能得意忘形,失败时又不气馁。既有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又有群体本位的价值归宿,这样的“尚中”智慧几乎可以惠及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了。

如今,“中”字衍生出的字义虽然众多,但执“中”、守“中”的文化内涵,才是这个字的原始胎记。(节选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0期 撰文/王喆 袁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为什么中国叫中国
中国 从宝鸡叫响的名字
中国历史四字歌
开封惊现七彩炫菊!央视专门报道,全世界目光都集中到这里!
“中国”一词的流变
中国名校赋|中央民族大学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