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录中国·湖泊之一:蒙新湖区

记录中国·湖泊

  作为我国分布广泛的景观,大大小小的湖泊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从富饶的东北黑土地到发达的东部地区,从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到延绵的天山脚下,从巍巍的世界屋脊到多彩的云贵高原,都留下了湖泊的足迹。

  如诗如画般的自然风光,让我们见证了湖泊的外表,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则让我们触摸到湖泊的内涵。那湖,那人,那生灵,美的让人窒息,感动的让人落泪。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做完这期e周刊,反正我是信了。(本期主打策划编辑:李小龙)

夏日的呼伦湖

  七月的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繁花璀璨、芳草萋萋,蒙古包、勒勒车,好一个塞外边疆凄迷美景,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风景画。若身在其中,就是那画中人了。


摄影/罗.宾

  有人说,不到呼伦贝尔就等于没有到过内蒙古,没有到过呼伦湖就等于没有到过呼伦贝尔,而夏天是呼伦湖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从甘珠尔庙出发,车沿着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飞驰。傍晚的风非常的大,吹的人的皮肤有些生痛,温度也急剧下降的很快,每个人都赶紧找出冲锋衣穿上,抵御这一刻的寒冷。急风吹着劲草,荒凉疮痍,大自然的凛冽,生生展现在眼前。这一刻,我们终于抵达了今夜要露营的目的地——呼伦湖。


摄影/瑞木鸿鸟

  蓝幽幽的一片湖水,静如处子般躺在大草原上,野花苍劲如繁星铺满湖畔。此刻云霞满天,突见有一束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直射下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深邃,好美的瞬间。赶紧拿出相机,把这一束光的幽深安放在相机里。不可错过的一定不能错过,每一次情感的释放,是因为遇见了美好的事物,知道不能与之长存,心生黯然,只好用一些看似永恒的东西来收藏。


摄影/七月邂

  回忆的行走,被无数次的掠走,而此刻抵达呼伦湖,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侵蚀着我。有时不太爱说话,躲在角落里写字,仿佛我是一个不善与人亲近的女子。与物的对持,仿佛更长久些,而这一刻我不知道把自己安放在何处?风吹得那样凛冽,湖上瞬间腾起一道道银波细浪,有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粗犷的自然美。


摄影/七月邂

  整个呼伦湖畔,除了我们这八个不速之客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人的影子。夕阳久久的拉长了我的身影,此情此景,实在令人陶醉,忘却人间一切忧愁,这一湖碧水将给我留下一生难忘的记忆。
  相关资料介绍:呼伦湖也称达赉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和贝尔湖被称为姊妹湖,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象征。


摄影/罗.宾

  抵达呼伦湖畔时,那阿尔山姑娘——哈伦,在呼伦湖畔纵情欢呼着,跳跃着,映着夕阳绚灿的余光。大伙就在湖畔安扎露营,等待第二天看水上日出。

  绚灿的落日晚霞,慢慢的隐退。由于此地快接近中国的最北端漠河,昼长夜短,即使到了夜里九点过,天边也还能看见一抹暗蓝的光,久久不肯消散。日落之后,视线不再有焦点,那远方的深邃似要把魂魄吸入,不敢在多看一眼。大家便早早睡下,因为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看日出。

  散乱的身子疲惫不堪,夜里如寒冰刺骨,无法入睡。看着天上的繁星,倾听天与地的对话,知道此刻的寂寥与苍茫,而风吹过的痕迹,是触摸不到的。


摄影/七月邂

  等待与时间总是抗衡的。次日,云霞绚灿,阳光迷雾,一轮红日相映银鳞里。看这湖面上缓缓升起的日出,你会觉得这是重生之光。沐浴着和煦的暖阳,七月合欢,在彼幽幽,唯此长存。我想,这令人失落心跳的日出一生能够看一次就好了。

  沿着如黄金海岸般的呼伦湖畔行走,你会忘了这是身在画中还是影中。你会感到这片净土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讲,具有何等的吸引力啊!这种幻觉的转换,让人的心灵,持久而又迷醉心魂。试图在阳光下,伸出手,抓住。

  原来是一抹影,退不去的依恋。离开,必然,呼伦湖。(来源:地理论坛 作者:七月邂 查看原帖 编辑:李小龙)

呼伦湖 摄影/罗.宾

赛里木湖:大地的眼睛

  流淌自心底的情感总是单纯而简洁。赛里木湖如镜,远观如翡翠,近看若琥珀,雪山白云双双倒映,如大地的眼睛,像躺着的琉璃塔,又似孕育生命的女体之初,宁静、丰盛、璀璨。


摄影/陈幸福

  站在赛里木湖边,贪婪地大口吞咽着新鲜空气,微风轻拂,带着古老元素的芬芳,让人血脉贲张,顿感空气凉润清甜,内心清新鲜活起来。轻泛涟漪的蓝色湖水浩淼、盛大、高洁、静美,就连那拍岸的浪花都踏着碎步而来。

  你永远无法想象这水到底有多清澈纯净,简直好似仙女们用水晶杯盛满了从源头一路捧了来,每一滴都那么冷冽甘甜。野鸭四处游弋,缠绵地追逐,天鹅飞过湖面,划出一道道洁白的弧线。


摄影/今风古韵

  抬头望去,西天山昂起头面正在和蓝天攀谈着什么,莲花似的白云前呼后拥地围在雪峰顶上,山湖之间展开了一片草原,一片辽阔俊美的草原。阳光被嬉戏的云朵一会儿推到身前,一会儿挡在身后,光和影在不远处交相辉映,梦幻般的光和影。


摄影/擎天柱ss

  就像踩在一片五彩的地毯上,丰茂没踝的芳草,绿意葱茏,紫蓝色的鸢尾花、金黄色的蒲公英、水红色的野罂粟、银白色的野草莓、天蓝色的马兰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儿从湖畔一直铺盖到山腰。站在草原上,就好像在呼吸着某种更为广大而原始的东西,草原适合大写的事物,奔放的思想。


摄影/北山羊

  人在水里比在陆地上更容易产生一种浩瀚无垠的宇宙感。坐在环湖的游艇上,感到这起伏不定、微妙难测的透明体仿佛是地球那圆圆的脊背,是地球真正的皮肤。脚下流动着的是勾勒出地球那浑圆轮廓的线条,这里不存在地点和疆域的概念,只是一片苍茫。极目四望,那无穷无尽起起落落的波涛曲线,清晰地显现出赛里木湖古老的生命年轮。


摄影/陈幸福

  赛里木湖位于古丝绸北道,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封闭的、无污染的高山内陆湖泊。赛里木湖形成于华力西造山运动时期,是一个断凹盆地型冷水湖。

  在唐朝时赛里木湖被称为“乳海”,就是“像乳汁一样纯白的海”。唐太宗李世民饱蘸笔墨地写下过“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的名句。

  在元朝时赛里木湖又被称为“天池”,元朝名臣丘处机,在他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中写道:“方圆见百里,雪峰环绕,倒影池中,师名之天池”。

  明代时,因为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到了赛里木湖,将这里称为“赛喇木淖尔”,这是蒙古语,意为“山脊上的湖”。

  清朝时,察哈尔官兵西迁驻守边疆,曾在赛里木湖东岸设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这些军台都设在边陲交通咽喉地带,负责传递各地文武官员奏折文报,运送官员及物品。清朝大学士洪亮吉途径赛里木湖,惊叹地写出“不生一物,不染一尘,投以巨细,顷刻必漂流上岸,士人称为西方净界”,又写道“城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将赛里木湖的美推到了极致。


摄影/今古风韵

  置身于丰泽华美的湖滨,每一步都能踏出火花,空气异常清甜,过滤着心中的浊思杂念。我们牵手前行,相拥相扶,在山花前驻足,在草地间流连。身旁湖水山岭的景致比世上任何一幅名画都更让人心旷神怡,还有身体的活力和心智的颖悟交相迸射的一路欢愉,都住进了心中最阳光、最温暖、最恬静的地方。


摄影/陈幸福

  登临成吉思汗点将台,豪迈之情俨然而生。回眸历史,你仍可以感受到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虎狼之师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磅礴气势。当年成吉思汗从阿拉库里湖挥戈南下,在赛里木湖饮马休整,筑台点将,检阅蒙古骑兵,继而开辟果子沟通道,征战伊犁,逐战领整个中亚。这个700多年前留下的点将台,始终受到蒙古人民虔诚的供奉和朝拜。

  赛里木湖西岸开阔的草原上,有很多石头垒砌的墓堆,它们是公元2世纪至五世纪生活在这里的乌孙人的古墓群,当地人称它们土墩墓。面对所有的墓群,我都心生敬畏,小心翼翼地走过,深怕惊醒里面沉睡的灵魂。一堆堆石头垒砌的古墓,蕴涵着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历史。

  走过去,走上山腰,坐在一块石头上,阳光温暖地洒下来,远岸绵延起伏的雪峰的轮廓是那么柔和流畅,挺拔的云杉郁郁葱葱宛如一条百褶裙套在雪线下的山体上,蜿蜒着伸向远方。


摄影/陈幸福

  湖周草深花艳毡房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心都被那些野性的、原生态的自然引领着,视线移动的每一处都独立成景,赛里木湖仿佛只是地球肌肤上的一滴汗珠。真正震撼你的是那辽远广阔,向天边延伸开去、远远超出你视野之外的大地本身。


摄影/周海

  赛里木湖安详从容地静卧在天地之间,有鸟群飞过,轻盈,迅疾,划出的弧线如歌的旋律。脚边一棵野葱青翠青翠的,举着紫色的花蕾,散发出鲜嫩的气息。到处都是悠闲吃草的牛和羊,慵懒的羊成群结队,挤挤挨挨,时而席地而坐,时而跑跳觅草。


摄影/今古风韵

  耀眼的阳光把草原照亮,也把身上照得暖洋洋的。我换了一个位置,看到了那只肥肥实实的旱獭,旱獭在一个小土丘上和我一样晒太阳,一副老练而沉着的模样。

  我小心地压低身体缓慢地下到坡底。低眉合掌,拢一怀快乐,我的快乐是一种心路的体验,来自与天地相始终的大美,总之,是这个季节流淌在万物之间的那种爱与欢乐。


摄影/擎天柱ss
  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苍漠雪野 查看原文 编辑:李小龙)

赛里木湖 摄影/悟空三杯茶

赛里木湖 摄影/擎天柱ss

壮美喀纳斯

  一路穿过茫茫高山草原,爬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终于到达了群山与森林环抱中的喀纳斯。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


摄影/玉佛山人

  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96米左右。喀纳斯湖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


摄影/巫婆55

  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早在800年前,喀纳斯的名字就和成吉思汗的名字连在一起。成吉思汗西征路过喀纳斯湖时,被喀纳斯湖的美景所吸引,亲自下马欢捧湖水,仰头痛饮。所以后人都把喀纳斯湖的水称作“王者之水”。


摄影/陈巴特尔

  提到喀纳斯,就要提到它的很多唯一: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区;是中国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


摄影/巫婆55

  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夜换变着风采。每当云雾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


摄影/陈巴特尔

  喀纳斯真正的主人是神秘的图瓦人。图瓦人亦称“土瓦”和“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


摄影/北山羊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与哈萨克语言相近。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丧葬方式为曲体入葬。图瓦人主要居住在阿勒泰喀纳斯湖图瓦村和白哈巴图瓦人村落。喀纳斯湖与图瓦人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湖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摄影/陈巴特尔

  当然喀纳斯湖不仅以景色秀美而著称,更因为湖中的“湖怪”而扬名天下。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怪兽,能喷雾行云,常常吞食岸边的牛羊马匹。这类传说,从古到今,绵延不短。近年来,有众多的游客和科学考察人员从山顶亲眼观察到巨型大鱼,成群结队、掀波作浪、长达数十米的黑色物体在湖中慢游,一时间把“湖怪”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据一些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动的大红鱼。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它们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的。

  当地的图瓦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湖怪能吃掉整头牛。但湖怪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他们的前辈还有过两次捕捉湖怪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至今图瓦人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至于“湖怪”与大红鱼(哲罗鲑)是不是一回事,至今还是个迷。(来源:地理论坛 作者:韩氏风子 查看原文 编辑:李小龙)

喀纳斯湖 摄影/刘均

喀纳斯湖畔的人们 摄影/antma、北山羊、陈巴特尔

喀纳斯湖 摄影/老医生-陈巴特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湖泊(一)哈纳斯湖
神秘的喀纳斯湖
喀纳斯的美,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转载]神秘的---喀纳斯湖
美哉,喀纳斯||陈洪玉
四大美人之四大湖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