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微学精讲【08】第42章——【道生一】

《道德经》第三讲:演化篇

42章——[道生一]

 【题记】 

本讲将整合《道德经》9个章节内容,结合一些典籍,讲述大道演化天、地、人、万物的过程。

本章老子指出大道演化混沌元氣,阴阳未分,尚为一体,是为一;阴阳分离,浊阴凝聚为地,清阳上升为天,是为二;阴阳交通为冲和之氣,是为三;从冲氣之中演化出万物,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正文】 

道生一①

一生二②

二生三③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穀④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

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⑤ 

【注释】 

一:混沌元氣,也为太极。

二:阴阳二氣,也为天地。

三:阴阳交融产生的冲和之氣。

穀:就是五谷、百谷,粮食作物的总称。

父:通甫,开始。

 

【直译】  

道生出了混沌元氣

混沌元氣分离,生出天地

天地之氣和合生出冲氣

冲氣演化出万物

万物都具备了阴阳的属性,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

交融为冲氣,把阴阳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人们讨厌的东西,

无非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们把孤、寡、不穀作为称呼

所以,万物

有时候,减少了反而是增加

有时候,增加了反而是减少

人们所教导的

我也用来教导他人:

强横而不柔弱的人,得不到善终

我要把这个成语,作为教导人们的开始 

【绎读】 

道生一:大道生出混沌元氣,浑然一体的氣。

:一是什么?《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这里说的是,道因为一而被认识。假如没有一,也就认识不到道。 

回顾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是将混在一起谈。

04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就触及到了大道的本体。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总之,,就是生成天地的那个混沌元氣。在文化传统之中,也称之为“太极”。

 既然有太极,也就有无极。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即为:“无极而太极”。可见,无极也就是大道;太极为一。 

不难有这样的思维,既然太极(混沌)可谓1,那无极(虚空大道)可谓0,从0~1之间应该有无数个数才对。落到大道演化混沌元氣,这中间过程如何呢? 

汉代《易纬·乾凿度》如此描述:“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在传统中,浑沦也是混沌的意思。 

这里可贵的是,《易纬·乾凿度》把大道到浑沦的这个演化过程做了4个阶段性的描述,而不是从无极直接一步到太极,其中也初步具备了万物形质之初始;也因此开始理解,虚无大道生成天地人万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逐渐从形而上的“虚无大道”降到形而下的有形有质的万物层面。 

应该说,《道德经》是混沌元氣演化万物,也就是“元氣论”的发端;但是因为《道德经》是类似“道学概论”这样一本书,也因为是历史上我们能见到的第一本较为全面完善的论述大道的经,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可以理解老子留下了很多空白的地方,可由后人予以填写、补充、完善。 

一生二: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混沌元氣的运动之中,在返观感知之中,原本相对均匀的混沌元氣开始发生变化,有清的、活泼的氣,为阳;也有浊的,相对安静的氣,为阴;这就是氣的阴阳。阴阳二氣因为性状相反,也就有种相互的吸引交融,从而在混沌之中就已经孕育了万物的甫始状态,也就是“其中有物”、“众甫之状”等;最终,从混沌元氣分离出阴阳二氣,清阳上升为天,浊阴凝聚为地。 

传统典籍对天地形成过程的解读都大同小异,如《淮南子·天文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所以,二是阴阳,但也可以说,二,就是天地。天地乃阴阳之大象也。 

二生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两者相合,产生冲氣,也就是第三种氣,或第三者。 

三生万物:从冲和之氣之中产生万物。

参考《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之中也还有阴阳两种氣。

冲氣以为和: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和氣。 

下面这段疑为别章错简而出。其实放在这里也是说得通的。因为,三生万物之後,万物如何损益?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穀:就是孤、寡,还有不穀。 

:是从小失去父亲。《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引申之,凡单独皆是孤。总之,孤,象征不好的事情。如:孤单,孤独,孤家寡人等等。孤儿是不幸的,谁都不愿意,所以侯王自称孤、孤家,自谦自抑,表示谦卑之意。

 :少。如《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系辞》:吉人之辞寡

少是不好的事情,所以王侯用来谦称,如《礼·曲礼》:诸侯自称曰寡人。《论语》称诸异邦曰寡小君,皆言寡德也。也就是说,侯王自称寡,是说自己寡德。 

不穀:穀,就是五穀、百穀,各种粮食作物的总称。穀养育百姓,也有善的意思;不穀,就是不善。不穀,也可能就是庄稼没有收成。这当然是不好的事情,因此不善,也能说通。后来穀简化成谷,跟山谷的谷混了,就容易造成误解,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按照穀来理解就各种不对。所以要注意到穀和谷不是一个字。这里专门写成穀,以示区分。 

而王公以为称:但是王公却用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表示谦下,我是无德之人啊。但是为什么他们这么称呼自己呢?这是侯王的自谦,侯王心态一低,百姓心里就服氣了,就好管理了。 

故物:所以物 

或损之而益:这里的意思是,侯王谦下自损,结果受益了,所以,有时候减损,却增加了;联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或益之而损:有时候增加,却损失了。联想,益生曰祥。这里的祥,是灾难的意思。意思是太养生,看重身体,也不好,结果损失了。 

人之所教:人们用来教导我的

我亦教之:我也用来教导大家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硬的,强暴的,会死的不好。

吾将以为教父:我将这句话作为教导的第一条。意思是,柔弱是最重要的。 

这一段,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抽象出,损、益的道理,进而暗喻柔弱的重要性。结合“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当时民间的俗话或者成语,老子借此讲“谦下柔弱”的重要。

 

【旁通】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五十六)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白话老子》连载第42期:【道生一】章
四十二 由一而二
42章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