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岁成为哥本哈根首位华人教授!如何高效做科研?

/ 科研狗仪器检测平台 /

KEYANGOU

KEYAN

LIFERECORD

哥本哈根的首位华人教授

28岁取得博士学位,30岁入职哥本哈根大学助理教授,35岁升任终身副教授,仅3个月后晋升正教授,成为当时哥本哈根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

今年40岁的张国捷,拥有近乎完美的科研履历,自2018年以来,数十篇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Science,仅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的半年里,张国捷团队就在Nature和Cell上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3篇为封面文章。

近日张国捷全职回国,加入浙江大学。而他那“高效”的科研路,又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张国捷)

LIFERECORD

怎样规划科研生涯?

大部分的科研项目需要长久积累,完成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三四年甚至更久。当然不乏在长期的积累后临时迸发出一个想法,可以在几个月内攻关完成,但这样的状态可遇不可求,需要临时沉淀和对科学的敏锐度。

如果你正好从事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成果可能会相对快一点,但不管怎样,能否看到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能否较早提出解决方案。

科研过程多数情况实际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但是科研也有技巧,同样的数据,你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解释,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对同一数据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思考所获得的结果,也许就能写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LIFERECORD

如何做科研?

博士阶段时,领域刚起步,研究方向比较新,可以说是无章可循。最重要的是要找准问题,带着问题去组织实验,然后分析数据。

对于刚起步的科研人员,如果学科允许,建议多参与国际合作,特别是一些大的国际项目,能借此了解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同时也让别人快速了解你的工作,找到潜在的合作者。

另外就是不要忙的没时间看文章。即便跟自己研究领域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章也要看,有助于拓展思路,了解更大范围的同行。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参加国际会议,最好是争取作报告。很多人认为申请报告是学生的事,只作受邀的报告。但在起步阶段,多与同行交流很重要,这是很好的渠道。

(染色体研究数据绘制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岁成哥本哈根大学首位华人教授!专访张国捷:如何高效做科研
年度人物 | 程正迪:撬动世界的华裔科学家
华裔科学家程正迪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我们应该向对方学什么?| 第12届中德教授论坛9月1日开幕
2018全球热点领域高峰人才都在哪个国家 | 数据中心报告
比“缺芯”更严重?美芯片专家基本是华人,有关部门果断出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