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岭站!我国第五南极科考站建成,面积超中山、昆仑、泰山站之和

我国又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了!

这无疑是我国在科考领域的一个重磅消息。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相关活动当日举行,在北京设主会场,在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南极秦岭站、北极黄河站、“雪龙”号船、“雪龙2”号船均设了分会场。

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其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是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其比中山站(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昆仑站(计划建筑面积约558.56平方米)与泰山站(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三个站点的建筑面积加起来还大近一千平方米,也比之前最大的长城站(4次建造共有建筑约4200平方米)大了近一千多平方米,成后可容纳夏季考察人员80人、冬季考察人员30人。

此前秦岭站名叫罗斯海新站,此地的选址调研开始于2012年12月,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后来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一直没有建设,直到去年11月1日,我国第四十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满载了三大船的建筑材料去建设这个科考站点,去年12月16日开建,今年1月13日结构封顶,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把它建好了。

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这里面向罗斯海,背靠横贯南极山脉,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生态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可以开展极地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极地山脉、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鸟类等科考活动等,该站点也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

该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建筑主体美观大方,下层大部分采用立柱结构,是通透的,房屋都是第二层,这样的设计可以抵御极地的强风。

之所以命名为“秦岭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称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秦岭是横贯我国著名山脉,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知名度高,而且该站所处区域也有横贯南极山脉,可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再就是秦岭是我国生物物种宝库,与该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

秦岭站的科技含量很高,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设置自动检测、应急处置等智慧运维系统,以及智能通信、数据采集等专用网络系统。其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能够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覆盖300-500公里的范围。

消息来源:人民网2月7日报道《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厉害了我的祖国,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南北两极!
中国的极地科考站
2014-28《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三十周年》
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在“白色沙漠”书写传奇
南极泰山科考站选址:周围多陨石 携带外星秘密
昆仑站面积将翻番,长城站、中山站正翻新改造 “中国南极城”扩建 加速迈向极地强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