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韧性:跌入谷底的反弹力

与智者对话,每天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可关注我们!

三句话读懂《心理的韧性》

01. 心理韧性指的是,能够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02. 迅速地喜欢上他人会是一个问题。

03. 好奇能让我们意识到新奇,抓住新奇带给我们的快乐,并从中为我们找到意义。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2本书

《心理韧性的力量》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考试砸锅、失去工作、感情破裂、家人离世等等,生活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总是会带给我们大大小小的风浪。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遭遇逆境后恢复原状,并能在脱离逆境的过程中变得强大,而有的人却表现得没那么顽强,反倒是在逆境面前崩溃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高管教练、顾问和企业培训师道格·亨施把对46年里对人类在困境中的行为和反应的观察写进了《心理韧性的力量》一书里。

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誉,奥马巴总统前顾问、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等人纷纷给出了好评。

当你不能改变生活的时候,就改变你看待生活的方式,更有效地走好每一步吧。

让我们一起翻开《心理韧性的力量》,在逼仄的人生中做一个善于「回弹」的人吧!

01

心理韧性是什么?

心理韧性指的是,能够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生活在便捷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个极小的问题而感到沮丧。

比如,在大雪纷飞之际,尽管天气十分恶劣但是电力却持续供应,没有人会饿死或冻死,但是人们却因为街道积雪没有被及时铲尽而暴跳如雷。当雪铲尽后,人们却又开始抱怨时间太长、铲雪工人的工作不到位。

然而,事事顺心如意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我们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势必会失去一些东西。在逆境中,我们依然可以从自己面临的境遇和犯过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时刻学习新的东西,随时调整方法,最终打破我们常说的「好吧,我已经尽力了」或者「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之类的困境。

我们可以听取周围的人给予的反馈并及时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面去处理信息,重构情景并使之变成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或者游戏。

02

保持灵活性和乐观主义思维,

并为变化做出准备

(1)设置合理的期望值

提高心理韧性的前提,是对生活设置合理的期望值。这个期待既包括你对自己的期待,也包括感知到的你对别人的期待。

唯有如此,你才能对变化做出准备。

书中,作者举了个「自己对别人的期待是如何阻碍一个健康对话进行下去的」的例子。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学员的侄子,二十五六岁,是个事业有成的会计师,但是他却讨厌自己的工作,向自己的姑妈倾诉了自己想换职业的想法,但也担心这么做会让父亲伤心难过,因为他的父亲希望他从事会计行业,

他的姑妈则耐心地指导他,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应当由自己规划,并告诉他在和父亲商谈的时候要注意的技巧。最终,他顺利进入法学院,通过不断努力,在新的职业领域发展得很好。

与期待有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你如何设定自己的期望值?

在做自我提升的方案时,你要将途中可能遇到的坎坷添加到计划中。具体来说,你可以在每天或者每周给自己设定小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这就如同你可以每天给自己打分一样简单,分值从1到10,然后花上几分钟写到日记里去。这不仅能让你充满动力,还能让你专心致志地修行。

(2)乐观主义思维

什么样的乐观才是合理有效的乐观呢?

一方面,有心理韧性的人会加入一些消极的想法来帮助我们的成长。

用健美运动员来举例子,他们会先增重来构建更大的肌肉,因为他们知道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结果。人的变化亦如是。

因此,你不要期待自己可以通过少量的时间或者努力就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什么。

另一方面,有心理韧性的人具备以乐观却实际的心态来认识世界的优秀能力。这份现实的心态使得他们免于追寻遥不可及或者毫无价值的目标,在应该退出的时候选择退出。

(3)变通思维

除了乐观主义思维外,具有心理韧性的人还具备变通思维。他们会挑战固有的思维,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以便于找到看待问题的新方式。

你可以通过与自己辩论,认识到你的想法缺乏思想高度,承认你的故事还存在其他答案。因为,当我们在与自己对话而感受到强烈的焦虑、愤怒或失望时,我们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思维的。

真正的关键在于找出个标记,证明你所想的未必是准确的。

一旦我们说出了「应当」「必须」「总是」和「从不」这种字眼时,我们就放弃了自主的权力,关闭了讨论的可能性。

比如,当你说出「抱歉,我必须得把工作完成」时,你就把自己放入了受害者的一种心理模式,停止了挑战现状并且盲目接受了面前的一切遭遇。

另外一个把我们的灵活性置于险境的因素是偏爱他人。更具体地说,迅速地喜欢上他人会是一个问题。比如,有的人会把自己包装得很厉害,通过话术和别人迅速地拉近距离,但是当和他相处过程中,你会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

有些时候,我们会过于喜爱一个人而只看到了那个人的正面信息。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bias)。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趋向选择迎合自己的立场。

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于一个非常强大的观点会导致我们忽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信息。这时,如果你过于关注别人的言行,让我们给别人打上「坏人」或者「差」的标签。这样,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成绩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给别人贴上负面的性格标签会让我们看不见他出色的想法和观点,认识不到别人的身不由己,就很难与别人建立连接或是从别人的智慧中受益。

另外,如果在做决定的时候,你只是在A与B之中做出选择,那么你就严重限制了自己思考和行动灵活性。

那么,世界上是否有过度的心理灵活性呢?

第一,如果我们考虑了太多的选择,以至于没能及时做出选择,这就是优柔寡断的信号。

第二,过多灵活性的例子与时间有关。在需要快速决断领域工作的人需要更少的评估时间和更多的行动力。

当说到灵活到什么时候最「恰当」,这取决于你的判断力。事实上,当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不偏不倚的控制以后,就没有什么能够凌驾于我们的能力之上了,我们就能对情景进行自由而非被迫地反应。

事实上,在紧要关头,我们倾向于只考虑一个角度:自己的角度。有意识地多戴几顶帽子(身兼多职)就能迫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当你站在不同的位置时,你对同一座房子的描述都会大有不同。而当你带着悲观(消极的情绪)、侦探(怀疑的情绪)、牛仔(历史)、积极(正能量)、播种的帽子(那些看似疯狂的念头),你也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你还可以表达情绪,记录一系列不同的事件,并认真倾听,辨认一下跟别人和跟自己说话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可以找一些与你思维方式不同的人谈谈,寻找不同的观点。当然,当你在假设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或者是知道别人的动机时,你要做的事是停下来,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在编故事,然后重新解释它。

你也要学会为失败或逆境找到几个不同的原因,而不单单是归因于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

03

好奇心与正念卷土重来

好奇害死猫,但是,却能让我们意识到新奇,抓住新奇带给我们的快乐,并从中为我们找到意义。

好奇心并不仅仅是在某个事物上表现出兴趣,它还是帮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更具有心理韧性的一个工具或资源。此外,好奇心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我们总想要知道这个人所有的信息。我们想跟他们在一起多呆一些时间,尽可能了解到他们的全部。随着我们对对方的了解越来愈深,我们兴趣的火花渐渐熄灭了。

好奇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说会提高我们的注意力。

好奇心能开发我们的创造力。当我们越来越了解新鲜事物的细节,我们就越能集中注意力来调取相关的信息。当我们了解的信息越来有多,我们越能看到事物的关联性。

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意义和目标。比方说,简单地了解炼乳对健康的影响,你就可以把它分享给你的孩子和其他成年人,让他们吃得更加健康。

好奇心还能帮助你应对焦虑。

假设你现在担忧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最好的朋友从你脸上看到了焦虑,他问你怎么了。接着,他可能会劝你不要担心,但事实上,你的焦虑水平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

但是,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到我们选择的任何事情上来。因为,当我们决定客观地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焦虑水平会自然而然地下降。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时,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次要。

当我们对过去进行错误解读时,我们会悔恨。反之,当我们对未来过度期盼时,我们也会感到焦虑。因此,我们要学会不让未来和过去影响到无数美好的现在。

评判也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习惯。

当事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就会刻意评价它们是好是坏,然后用故事去补充那些缺失的细节。一旦我们开始思考,评判就会暂停,我们就可以重新认识到目前的处境,并冷静地观察外在的情境和内心的想法。

因此,我们要用延迟评判,帮助我们转换视角,更有效率地应对我们面对的困难。我们要学会让我们的想法具体化,对事不对人。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回避掉多任务带给我们的影响。换言之,我们要学习转换任务,在正确的时间里做争取的事情,把事情看得更加清楚,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好奇心是对未来过度焦虑的解药,它让你用一个开放的视角去看待新信息。保持正念则会让你的好奇心更进一步。如果你感到焦虑,那最好简单地接受现实。

04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连接感

每一种积极情绪与相对应的消极情绪都有一个临界值。总的来说,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我们发展的影响比例越大,人们的精神也就越旺盛,心理韧性也就越强。

但是,我们同样需要用消极情绪来帮我们适应一些消极的情境。

比如, 悲伤代表着我们期望的落空,或者我们有所失去;焦虑意味着未来在我们眼里会变得有些疯狂,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之准备一些对侧。尴尬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与某一特定群里的连接。

痛苦和失望都是暂时的,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情绪会有很多变化。经历过深刻的悲伤、悔恨与不安有助于我们适应不断变迁的环境

因此,不要沉迷于你此刻的情绪,要知道你的情绪都是短暂的体验,每一种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会有助于你实现目标。

心理韧性能够将我们一步步地推向积极向上的道路,让我们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若是太过于积极,我们就会陷入自负。

这时,我们可以用「心理对照」的方法,帮助我们实现高难度目标。首先,我们要对目标进行幻想,决定这个目标是否值得实现。其次,我们要思考可能存在的障碍,明确可能会阻止你前进的一两个思维模式。最后,你要造出一个「如果……就会…」的句子,帮助我们为这一时刻做出准备。

连接感也是一个对心理韧性有很大影响的因素。

现在这个社会,社交媒介让许多事情变得太过简单。比如,在联谊会上,当有人提起一个明星的八卦时,大伙不是热切的讨论,而是同时拿出了手机。可见,我们想要说出第一个答案与想要第一个回答的人的欲望超越了人与人沟通的欲望。

事实上,「错误」的答案其实会带来很多观点上的碰撞谈话时是别人了解我们的思想和知识储备的渠道,这份脆弱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连接,而不仅仅是「正确」的答案。

这时,你可以选择「停下来」,与周围的人进行连接。在决定时候,你一定要考虑你的项目优先列表。

另外,合作让我们更为快速地解决问题。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当你与他人连接紧密的时候,不管是面对辛苦的工作还是其它困难,我们都能自信面对。

06

适时放弃

当今社会并不接受放弃,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理论声称放弃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比方说,「赢家从不退出,容易放弃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赢不是一切,而是唯一。」「绝对不能失败」你听听这些话,都在告诉你坚持是多么重要。

不过,如果是错误的目标呢?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都值得追求。那些持续为不可能目标付出的人生活压力特别大,会更加消极,还可能患上抑郁症。而那些懂得放弃的人则更加健康。

放弃有助于你实现其他目标。放弃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或让你生活悲惨的时刻),你释放了实现其他重要目标的能量。比如,当你结束一段感情,你就有机会独处,并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放弃和失败的痛苦只是暂时的,深厚的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我们生活遇到坎坷时,我们总是容易陷入幻想,而心理韧性可以带来更加重要的东西:平和的心态。你知道自己已经尽力时,你的放弃也有了意义。

以上便是全书的精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痛苦流涕的黑夜。我们需要用心理韧性的方法,去应对困难。这样,我们会更加自信,充满自我效能感。

真相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浮出水面。当我们的信息掌握得越多时,我们也就可以做出最理智的决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韧性的力量》PDF版云盘下载
多能扛事儿,就多能触底反弹
《韧性思维》读书分享10:韧性思维之二:善于管理情绪
能让你低谷反弹,持续成长的力量——韧性思维
女足夺冠秀奖杯暗cue男足“你们没有”,男足没有的到底是啥?
哲思 | 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就看这五种迹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