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付费时代,你除了花钱买课,还能做些什么?|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00本书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自从互联网商业化以来,人们多次用互联网的便利,重新定义了媒体、零售、社交、服务交易,但是,2016年以前,知识似乎从来没有成为互联网的热点。

一方面,过去的中国市场并没有形成足够多和足够好的知识产品供应,人们更多是在开放的论坛上,分享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形成知识产品消费习惯,甚至到了今天,还有人渴望得到高手们的无偿指导。

然而,2016年起,付费知识产品与服务突然掀起了一波大浪潮。

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在行……等平台先后崛起,罗胖、李松蔚、香帅、丁香医生等大佬们纷纷借由这些平台,进入了我们普通人的视野里,在升级了我们思维方式的同时,顺带刷走了我们微信钱包和支付宝里的钱。

那么,知识付费是如何兴起的?知识产品又有哪些形式?它们的收费模式又都有哪些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吧~

01.

知识付费究竟是如何兴起的?

在深入探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我们先来看一下全景。

我们要进入的「互联网知识经济」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知识和经验,起到变现目的一种新商业模式。

其中,最关键的变化与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带来的巨变类似:互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将过去由企业和政府等为「组织」主导的社会,逐步变成了以「个人」为主导的社会。

比如,这个姓罗的胖子!

我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在谈论媒体时,我们通常谈的是以中央电视、地方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网等为代表的官媒,和各类杂志,如,三联周刊、南方周末、嘉人等代表的行业头部。

但是,现在,你只要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头条号,或是一个百家号,便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者。

因此,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能力突出的个人,便能够开始突破主流媒体的壁垒,成为了知识和经验的分享者,吸引订阅者,以下简称「消费者」为之买单。

图 | 易观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哪些知识分享者,才可以一步步地变身为「行家」呢?

这里主要有四个要素,分别是,品牌 x 内容生产 x 社群 x 平台技术。

品牌,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信息和知识产品在「购买」前是无法判断价值的,需要强大的品牌来背书。

图 | 新榜文化领域周榜(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

因此,你也能看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大V们在他们工作着的传统领域里,也是一个佼佼者。

接着,我们来说内容,一般来说,好的内容既需要有价值,还需要足够地独特。

比如,你关注着的公众号,往往也是在各个领域里,最贴合你胃口的那一个。

最后,你还需要社群和平台技术,这会影响到你的潜在粉丝基数,也就是「鱼塘里养殖的鱼苗数量」。

比方说,你在微信朋友圈里做微商和代购,那么,其中的一个判断标准便是你微信好友数量,和愿意购买、回购你产品的粉丝人数。

因此,知识付费的生产,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同样也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呀~

02.

知识付费的三种形态:

付费专栏、教育创新、社群学习

在讲知识付费以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互联网刚萌芽时,都是如何获取知识的。

一般来说,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来自父母、长辈、领导、朋友们的经验之谈,那句耳熟能详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便是这么来的;

另一种,则是通过电视、报纸、搜狐/新浪/百度/网易等门户网站获取的信息,既有新闻资讯,也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写给普通人看的专栏。

然而,在智能手机普及,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和以往有所不同。

那些以新媒体、自媒体为名的新型媒体机构开始出现,它们开始围绕个人,如,咪蒙、毒sir、Paipi酱等,开始建立运营团队,与今天的爱豆、娱乐圈大小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些关注了他们的核心粉丝,便会随着对内容的依赖,一步步地被培养成愿意为他们产品付费的消费者。

那么,知识付费下,产品都有哪些形态呢?

第一种,便是直接售卖内容的「专栏」。

过去,内容售卖的方式无外乎是媒体的订阅方式,和免费增值方式。

第一种模式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经历过,即通过邮局付费的方式,订阅全年刊的报纸和杂志。第二种模式,则是在免费提供给用户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增值服务,如,购买优酷会员即可享受跳过广告,大片免费看等特权。

然而,不管是订阅还是会员,都是出于收入模式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出于产品模式的考虑。换言之,这只是原有产品的一种收费/额外收费渠道,但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然而,2016年起,以个人品牌为主体的付费订阅专栏,是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一种关键产品的创新。它与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区别。

一方面,这是以订阅为基础的媒体式产品,你只有先付费,先订阅,才能够每天按时通过互联网接收到最新的推送消息。

另一方面,你订阅的内容,大多是由个人或者小团队的精品生产方式,每天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尤其适合用来打发碎片化时间。

于是,这类小专栏自从一出现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手机里,催生出了,如,微信公众号、得到、喜马拉雅、混沌大学等国民级小程序。

第二种,便是教育产品的创新。

教育和培训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创新形态,既有过去几年便开始大火的coursea (mooc) 和Ted 18分钟演讲视频等等,还有一波新生的产品。

我举个例子,付费网课便是一类知识付费时代下的新产品,一般以技能传授为主,有明晰的目标,要求深度参与,和有打卡任务等等。

这一类的产品,既有1v1和1v多的付费训练营,还有基于软件的课程。

比如,熊猫书院推出的「在线碎片化教育项目」,线上模式便完全模拟学校,计划是每周1本书,每天提供10个左右的知识卡片,提供10个月的课程,学员可以通过阅读卡片来了解数十本书的知识点。

第三种,便是社群化学习。

在互联网知识产品与服务中,社群是关键要素,可分为由生产者组成的生产型社群,和由消费者组成的消费型社群两个部分。

对不少参加线上学习的人来说,通过加入付费社群来认识伙伴,也是他们选择付费学习的理由之一。

毕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了一群有趣的小伙伴一起搞事情,何乐而不为之呢?

上面三种,便是知识付费的三种形态。

这也不禁让灵遥想起了农夫山泉的经典广告词 ——「我们不生产水,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因为,知识付费的实质,既不是为「知识」本身付费,也不是为「知识的效果付费」,而是为「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付费,即「经过包装的知识」付费。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会愿意掏钱来向某个大V请教,是希望通过一条更便捷的方式,来快速get到一些学完便能够直接用的东西,最好是直接变现。

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为了兴趣钻研一个东西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更多人还是为了活下来在努力地「向上生长」。

03.

如何把知识变成钱?

在明白了知识付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知识付费的形态都有哪些后,我们便要开始来到这篇文章里最重要的问题:如何把知识变成钱?

你如果是一个实体产品,如,苹果商人,那么,一切都会顺理成章:进货 - 找消费者 -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知识付费商人,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把你的虚拟产品给卖掉,而是,先有一个鱼塘,即,粉丝群体,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再向他们兜售你的产品。

因此,这也决定了知识变现一定会有两个阶段,分别是广告变现期,和电商兜售期。

前者很好理解,广告是典型的媒体收入方式,有硬广、软广(也就是软文)、品牌活动,和平台补贴等等,能够赚到的可多可少,取决于你的粉丝基数和转化率,也就是多少人在看了你的文章后,愿意为这个产品买单。

后者的难度,则相对较高一点,按照难度从低到高可以有三种形式:

一是为电商导流,获得交易佣金,比如,你把这篇文章拉到末尾的那个链接,只要点进去买这本书,灵遥便可以拿到10-20%的分成;

二一个是开设网上商城,比如,你在某些公众号下面看到的自选商城;

三一个是自己设计、生产和售卖的特色产品,也就是你看到的各种网课了。

之所以会这么分级,主要是因为卖自己的东西,抛开开发成本,是要以个人/工作室的品牌来背书的呀~

因此,你如果也想要涉足知识付费这个领域,最好的方式是找一个池塘足够大的鱼池,前期先靠无偿分享,来赚取平台的广告,支撑你的日常运转,然后等到了合适的时间后,再靠卖货、卖课赚钱。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灵遥看来,自媒体时代,才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了平台上的创作者,靠着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分得一桶金。

但是,与传统企业一样,最终能够走多远,还是与你的产品生产,和推广宣传密切相关,同样是实体经济下的那一套玩法。

因此,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知识付费时代成功逆袭做了「网红」的人,也是实体经济时代的那群佼佼者了。

愿你玩得开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付费如何落地赚钱?只需2招(揭密)
众筹的情怀,而不是“便宜”
互联网金融进入后社群经济时代
新媒传信 小课堂 互联网时代如何玩转社群经济
一笑解读:微商的救赎者之社群电商?
【干货】微商刷屏式卖课,你在付费知识还是缴“智商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